康熙(1654—1722),清朝皇帝。清圣祖玄燁,清代的第4位君主,為清世祖順治皇帝第3子。清順治十八年(1661)即位,年號康熙,即位時年僅8歲。康熙八年(1669)從輔政大臣鰲拜手中奪回權力,開始親政。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一生文治武功為古今所僅見:平三藩,定臺灣,兩克雅克薩,三征準噶爾,開疆拓土;他重視文化,提倡程朱理學。十七年(1678)開博學鴻詞科,羅致天下名士,選著名學者朱彝尊等50名入翰林院纂修《明史》,隨后又撰修《康熙字典》、《佩文韻府》、《全唐詩》、《古今圖書集成》等書籍。他注意吸取西方文化,聘外籍傳教士入宮講授西方自然科學技術,繪制《皇輿全圖》。康熙帝的文治武功為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適讀人群 :11-14歲
康熙皇帝即愛新覺羅·玄燁,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與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
他在位六十一年,建樹頗多,對于當時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對于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形成和鞏固,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歷代帝王中屈指可數的佼佼者之一。終康熙一朝,清朝政治一直向上發展,清朝統治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康熙皇帝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杰出歷史人物及其波瀾壯闊的一生,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本書主要講述了康熙皇帝的人生故事。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一大批影響世界的風云人物。他們或者是杰出的政治家,憑著超乎常人的堅強毅力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引路;或者是卓越的科學家,為探索自然奧秘、改善人類生活而不懈努力……總之,他們由于在某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已成為歷史長河中的航標,引領著人類走向更加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更加精彩的物質世界。
這套叢書不僅告訴你名人成功的事實,更重要的是展示他們奮斗的歷程,展現他們在失敗和挫折中所表現出的杰出品質,從中我們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精神元素。
這套叢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人物全面。本套叢書精心選取了從古至今全世界40位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這些人物均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對人類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被廣為傳頌。
二是角度新穎。本套叢書不是簡單地堆砌名人的材料,而是選取他們富有代表性或趣味性的故事,以點帶面,從而折射出他們波瀾壯闊、充滿傳奇的人生和多姿多彩、各具特點的個性。
三是篇幅適當。每篇傳記約10萬字,保證輕松閱讀。本套叢書線索清晰、語言簡潔、可讀性強,用作學生的課外讀物十分理想,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
四是一書多用。本叢書是一部精彩的名人故事集錦,能夠極大地開闊青少年的視野,同時還可以作為中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庫。
培根說:“用名人的事例激勵孩子,勝過一切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名人是最好的榜樣,向名人看齊,你將離成功更近!
第一章 少年天子初露鋒芒
因病出宮
勤學苦讀少年立志
父皇去世了
輔政的四大臣與圈地風波
初登帝位臨難題
設計巧擒鰲拜
第二章 平定三藩
初探虛實
三藩起兵
雙方交兵
大獲全勝
第三章 實行仁政安撫百姓
治理黃河
廣納賢才招攬儒士
祭祀明陵與尊奉孔子
第四章 收復臺灣
不協調的旗幟
訓練水師
海上硝煙
成功克敵
第五章 東北起風云與親征噶爾丹
出巡東北
收復雅克薩
初次交鋒獲大勝
三次親征噶爾丹
第六章 安定西藏
灑淚送祖母
隱瞞真相預謀叛亂
陰謀破滅
第七章 晚年康熙
廢立太子
初興文字獄
重視修書
盛世景色
有一天,蘇克薩哈向剛親政6天的康熙遞上奏折,請求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去看守寢陵。其實,這是蘇克薩哈要保全自己的策略。因為蘇克薩哈深感自己同鰲拜結怨日深,為了保全自己,他趁康熙親政之際,上書懇請解職,并一吐心中積郁憤說鰲拜專橫跋扈。
康熙看完后,立刻與孝莊太皇太后商量,又密詔上書房大臣熊賜履、明珠、索額圖等進宮密議。
熊賜履是大學士,他博學多才,很有謀略,人稱“小諸葛”。索額圖是首席顧命大臣索尼的第二個兒子,索尼去世后,他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入主上書房。他和他的父親索尼一樣,也是對皇室忠心耿耿的大臣。明珠是由進士直接提入上書房大臣的,他的《論圈地誤國論》一文深受皇帝贊賞,所以得到了破格提拔。
別看康熙皇帝年幼,但是聰慧過人,再加上有孝莊太皇太后的幫助,康熙決定要借蘇克薩哈請辭這個機會打擊鰲拜。這個計謀總體來看,還是十分嚴密的。
可是,康熙卻憂慮地說:“鰲拜權大勢大,如果他反過來咬一口,蘇中堂卻有性命之憂呀。”
大家沉默了一會兒。明珠突然說:“皇上,您肯不肯聽臣一句話?”
康熙說:“明珠,你說吧,我不會怪你的。”
明珠說:“皇上,您既然已經親政了,臣認為,輔政大臣也沒有必要留著了。”
其實,明珠說的這些話,康熙早就想過了。他也認為,顧命大臣在他親政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康熙是一個仁德的君主,他不愿用“殺”來除掉像蘇克薩哈這樣忠心的顧命大臣。他沉思了一下,說道:“你們先退下吧,朕再想想。”
三個大臣慢慢退下。走到門口,索額圖冷冷地瞅了一眼明珠。因為明珠的話讓他感到不舒服。這兩個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對頭。表面上和平相處,輔佐君王;暗地里卻針鋒相對,互相攻擊。
康熙在深思熟慮后,第二天,派大學士熊賜履去向蘇克薩哈查問辭職原因,并加以慰問。
鰲拜耳目眾多,立刻知道了這件事,一番密議后,鰲拜立刻進宮求見康熙。康熙在上書房接見了他。
鰲拜請完安后,站起身,說道: “皇上,蘇克薩哈有異心,他的奏章大逆不道,非處極刑不可。”
康熙“嗯”了一聲,不作回答。
鰲拜又說:“皇上剛剛親政,蘇克薩哈便要去守寢陵,這不是蔑視皇上嗎?”
康熙仍然“嗯”了一聲,不作回答。
鰲拜見康熙不表態,一股火上來了,又說:“皇上年紀太小,對朝廷大事還不太明白,蘇克薩哈不顧先帝遺訓,違背祖訓,皇上剛剛親政,應該盡快樹立威信,使大臣們心里畏懼。”
康熙說:“蘇克薩哈雖然不對,不過他是輔政大臣,跟你一樣,都是先帝很看重的人。如果我剛親政就殺了大臣,只怕先帝在天之靈,會不高興。”
鰲拜哈哈大笑,說:“皇上,你說這幾句可是小孩子話了,先帝命蘇克薩哈輔政,是吩咐他好好侍奉皇上,可是他辜負先帝,可不是皇上對不起他。哈哈,哈哈!”鰲拜說完就放肆地大笑起來。
康熙說:“鰲少保,有什么好笑的?”
鰲拜一怔,趕忙說:“是,是,不,不是。”臉色十分尷尬。
康熙沉默了一會兒,過了半天才說:“如果因為你所說,殺掉蘇克薩哈,天下百姓會說,原來先帝沒有眼光,選這樣的人做輔政大臣,會說先帝沒有見識。”
鰲拜滿不在乎地說:“天下百姓愛怎么想,就讓他們胡思亂想好了,他們肯定不敢說出來,有誰敢說先帝的錯,看他有幾個腦袋?”
康熙說:“古語說得好,‘堵百姓的嘴,像堵洪水,總有一天會泛濫’,不許百姓說出心里話,終究不好。”
鰲拜說:“奴才當年跟太宗皇帝和先帝爺打仗,從關外打到關內,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漢字不識一個,一樣取得了天下。”停了一下,他又說:“漢人書生的話,最不能聽,如果漢人這些讀書人的話對,那么漢人的江山,又怎會落到咱們滿人手里?所以奴才還是奉勸皇上,少讀那些漢人的書為好。”
康熙說:“鰲少保為國,的確立了大功,否則先帝也不會這樣重用鰲少保了。”
鰲拜說:“奴才只知道赤膽忠心,為皇上辦事。打從太宗皇帝起,到世祖皇帝,就講究賞罰分明。這蘇克薩哈是個大大的奸臣,非處以重刑不可。”
康熙心想,你才是一個大大的奸臣呢。他說:“你一定要殺蘇克薩哈,到底自己有什么想法?”鰲拜說:“我有什么想法?難道皇上以為奴才有什么私心?”越說聲音越大,語氣也越來越凌厲,頓了一頓,又厲聲說:“奴才為的是咱們大清的天下,皇上這樣看奴才,奴才真不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
康熙見他兇相畢露,滿臉橫肉,雙眉立了起來,兇神惡煞般地走向自己,雙手握緊了拳頭。他忍不住“啊”的驚呼了一聲,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他立刻出了一身冷汗,知道剛才太魯莽了。康熙親政不久,知道此時不能和鰲拜撕破臉,便說:“鰲少保,這件事交給你和康親王杰書、大學士熊賜履一同辦理吧。”
鰲拜聽到康熙的話有點緩和,便說:“多謝皇上,臣等必查處蘇克薩哈。”
這次對話后,鰲拜心里更加氣憤,心想一個小孩子還敢和我辯理。這時鰲拜早就心懷不滿,想借這個機會打壓年幼的康熙皇帝,以便將來他能夠更加獨攬大權。
回到自己的王府后,鰲拜與他的同黨班布爾善等密謀。后來又在遏必隆家的馬圈內密謀,羅列蘇克薩哈內心奸詐、不愿歸政康熙皇帝等二十四條罪狀,要將蘇克薩哈與其子查克旦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