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叢書:多元視閾下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內容涵蓋了高校教授對現行學生事務管理體制的看法與建議、資深學生工作者對自我工作的反思和對學生事務管理的展望、畢業校友對自身經歷過的相關管理工作的回顧和對學生事務管理的希冀以及作為學生事務管理體制的主體——學生——的親身感受。
教授篇
馮達文 愿得天下英才而教養之
李萍 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肖濱 學生管理不僅需要制度建設,還需要能力、操守
更需要校園文化
陳六平 簡化學生事務管理,注重學生修養
梁洪濤 尋求最適合的而不是最理想的學生管理體系
徐長福 學生工作要關注學生的異質性,讓學生自由發展
陳珠明 做一個多閱讀、能自制、有擔當和有激情的中大人
陳希構 建大家庭式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
朱崇科 發現你自己而不隨波逐流
古南永 學生工作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
翁時秀 追求學術共同體的合力
學工篇
郝登峰 學術和情感共同體視野下的學生事務管理模式
莫華 一切學生工作都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
李善如 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培養專業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羅鎮忠 三十載時代變遷三十載桃李芬芳
曹新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道德智慧、專業技能、民族文化根基和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學生
鐘一彪 服務學生,助人自助
許俊卿 培養學生生生不息的信念
陳建存 筑情感之基,行不言之教
校友篇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撐起一個世界——談談課內外協調和班干經驗
學校是個大舞臺,演員豐富多彩——談談班級管理和輔導員制度
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我的哲理人生——談談大學生成長和自我管理
學生篇
訪談錄一
訪談錄二
訪談錄三
訪談錄四
訪談錄五
訪談錄六
附錄關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問卷調查(學生卷)
致謝
后記
答:首先,現在中國的大學都在進行高等教育改革,實行通識教育,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進行“大類”招生,學生進校后的第三、第四年再選擇細分的專業來發展。另外,現在有些學生需要轉專業、修讀雙學位又或延長在讀時間,各種復雜的教務情況紛紛涌現,這些現狀都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部門提出了空前的嚴峻挑戰和新的問題。例如在學生延長在讀時間內能否評定獎學金、獲得獎助金?另外,如今的學生事務管理必須緊跟著時代的發展,形成一種動態的、細致跟蹤的、同步式的管理,如此一來,管理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
其次,據我了解,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大概分為三條線。第一條線是教務管理,相關部門會處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畢業證發放等事務;第二條線是學生工作管理,相關部門會負責學生勤工助學、評優、獎助金和助學貸款等事務;第三條線就是院(系)的管理。院(系)的管理應該說是單位式、家庭式的管理,教務部門和學生處的管理是垂直式的管理。但我們可以發現,學生會比較認同家庭式的管理。例如,學生在畢業后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活,回憶起院(系)里的某位老師批評過自己時,會對那位老師充滿感激之情,慶幸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得到了老師的點撥。但對于垂直式管理的部門,鮮有學生會在回憶時提及它們的好,但如果這些部門曾冷落或刁難過他們,他們就會有深刻的印象,回憶時他們一定會對這些部門深感憤恨和痛加斥責。這說明,垂直管理部門實際上既是管理部門,也是服務部門,如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不好、言行不禮貌,學生就會感到不滿。學生之所以不會對院(系)老師有類似的不滿與記恨,可能是因為學生把自己與院(系)融為一體了,不管彼此之間有多少磕磕絆絆,大家都是一家人。但是垂直部門對于學生來說就像是外人,外人對學生不尊重,學生的心里就會很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