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話匣子》為作者最近輯成之散文集,內分上下二編,篇目都四十余,共十萬字,有文藝理論,隨感小品,新書評述等,凡愛讀茅盾小品者,理宜人手一冊。《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話匣子》主要內容包括:我的學化學的朋友;關于“文學研究會”;“現代化”的話;大減價;田家樂;鄉村雜景等。
茅盾,中國作家、文學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腐蝕》、《子夜》、《霜葉紅似二月花》等。中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散文《白楊禮贊》、《冬天》、《雷雨前》等。
上 編
我的學化學的朋友
關于“文學研究會”
“現代化”的話
香市
大減價
田家樂
鄉村雜景
陌生人
談迷信之類
冬天
上海大年夜
速寫
灰色人生
我不明白
下 編
文學家可為而不可為
一個文學青年的夢
思想與經驗
新,老?
論“入迷”
花與葉
“螞蟻爬石像”
力的表現
批評家的神通
批評家種種
批評家辨
從“五四”說起
文學青年如何修養
文學家成功秘訣
我們有什么遺產?
再談文學遺產
我曾經穿過怎樣的緊鞋子
一個譯人的夢
“媒婆”與“處女”
直譯·順譯·歪譯
又一篇賬單
翻譯的直接與間接
關于小品文
怎樣編制文藝年鑒
天才與勇氣
一九三三年諾貝爾文藝獎金
關于《達生篇》
“木刻連環圖畫故事”
教科書大傾銷
論兒童讀物
作家乙忽然笑了起來說:丁先生!你的恭維,我只好原封不動奉還你了。在我,觀察和分析,經驗和思索,是連環作用,我老實分不出那個在先,那個在后呀!因為人們的腦子雖然也可說是個機器,到底和鐵鑄的人造的機器不同;腦筋的活動可不是那樣死板板的呀!
于是大家都哄然笑了。自然丁先生是例外。
這一席談話,被一位青年偷聽了去了。于是他就糊涂得不可開交。他最初聽得了甲乙丙三位作家的話,覺得都不錯。隨后聽得了批評家丁先生的什么形象什么思索,似懂非懂地,又佩服得了不得,覺得丁先生真真“博學”。最后又聽了戊先生和乙先生的“異議,”再想想丁先生的“博學”論調,也忍不住暗笑。可是他依然不免于糊涂者:他想起了自己的“經驗”來了。
他短短的生涯中,確也見過許多“形象”;他也曾盡可能地特地去搜集“形象。”然而他坐定了要“而后思索”的時候,他可窘了;他覺得那些“形象”亂紛紛地在他記憶上浮動,總找不出個線索。他死也猜不透A形象和B形象之間,有什么因果關系。他“思索”得頭也痛了,于是又回憶到他和那些“形象”接觸時的境況。他那時是敞開了感官的大門,“照單全收,”原封不動地藏著候用的。可是現在要拿出來用,卻又感得無從措手足了。乙先生所謂“觀察和分析,經驗和思索,是連環作用,”在這位青年竟是陌生得很。
后來不知經過多少時候,這位青年心里的疑團,——或是說,他的困難,經人家一語指破,卻原來簡單得很:因為他缺乏社會科學的修養,所以原料來了只能生吞,不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