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楊曉陽、唐勇力,著名書法家趙長青、雷珍民、茹桂、肖云儒聯袂推薦★第一本真正意義上針對成人學習書法的書籍。★學習書法與天分無關,學習書法與年齡無關,工作緊張也能學習書法。
岳崇,字醉石,號終南山翁,陜西西安人。文史學者、書法家。現任全國政協委員、當代名典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民主黨派工商聯書畫協會會長、西北大學和西安工業大學兼職教授、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特邀專家評委等職。其書作曾多次參加書法展覽,作品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收藏。出版有《岳崇書法集》《岳崇書法》《岳崇榜書集》《書法有根——岳崇書法文集》等專著。
多年來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沒有學習書法的天分,只能做別的事情,最近還聽一位老熟人這樣說。實事求是地說,學習書法與天分關系不大。因為學習書法分前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寫字階段,這一階段只要把字寫好就行了;第二階段主要是升華藝術階段,升華藝術因個體差異而程度不同,然則還是離不開寫字。據此可以說,中國人寫中國字不應該是問題,自然中國人學習書法與天分關系不大。據說一單位有一老花工,幾十年來為人處世大大咧咧的,根本看不出有什么藝術天分,而近幾年來,卻不斷有比較精到的魏體書法作品參加展覽,確實讓很多人刮目相看。可見,關鍵是學不學,是隨便說說還是真的想學。如果真的想學,就要把心思和興趣適當作一調整,再抽一點時間靜靜地坐下來臨帖。這樣做與天分無關,而是由決心起作用。人常說,萬事起步難。毛筆雖然不重,但要拿起來還真要打消顧慮,下一點兒小小的決心,樹立起自信心。說實話,只要學習就會有進步,只要能靜下心來臨帖就會有提高。真的,學習書法與天分關系不大。
第二章 書法的功夫
所謂“功夫”,即做事、做學問的本領、能力和造詣。近些年書壇出現了一種特殊書法叫“功夫書法”,這種書法是與武術相關聯的書法形式。它之所以是書法,是它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漢字;之所以特殊,是它在書寫過程中融入了武術動作行為元素。如“功夫書法”講究“運筆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松”之動勢。這里所謂的書法功夫不是武術動作行為因素,而是書法創作本領、能力與造詣意義。從這個角度談及書法功夫,會有人說多臨帖、多練習。的確,時下不少人談論學書感悟,便是每天晚上臨帖兩小時,或早上臨帖一小時;或者學習書法要堅持天天臨帖,功到自然成。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對。從一個人學習書法的過程來看,書法有三種功夫:一是肌肉功夫;二是意念功夫;三是素養功夫或叫字外功夫。
第一節 肌肉功夫
所謂書法的“肌肉功夫”,簡單說即學習書法掌握毛筆的本領。具體說,就是學習書法掌握毛筆時的手從顫抖到不顫抖、運筆時的手和胳膊從不穩健到穩健、毛筆從不聽使喚到聽使喚、毛筆運用從不自如到自如的程度。握筆穩健的程度越高肌肉功夫就越深。肌肉功夫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性功夫,它的強化主要靠臨帖,臨帖的次數和時間越長功夫就越深。當臨帖有了一定基礎,也就是當掌握毛筆的手不顫抖了、運筆時的手和胳膊穩健了、毛筆聽使喚和運用自如的時候就有了肌肉功夫。這就是常說的,功夫上身了。
據此而言,初次臨帖習書手顫抖、毛筆不聽使喚是正常現象,切不可一拿起筆就著急,更不能泄氣;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功夫就慢慢上身了,掌握毛筆的手也就慢慢不顫抖了,毛筆也就慢慢聽話了——這是個時間問題,是個“磨性子”的事情。因此,學習書法要能靜下心來、按捺住性子認真臨帖。
第二節 意念功夫
關于“意念功夫”。從書法角度說,意念就是通過視覺進入大腦,對所臨之帖的筆畫、結體及形與神的特征所形成的意識和看法。那么,意念功夫就是通過視覺進入大腦,對所臨之帖的筆畫、結體及形與神的特征所形成的意識和看法所達到的程度。學習書法者在臨帖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視覺進入大腦,對所臨之帖的藝術特征形成了意識和看法。這種意識和看法有淺薄的、有深刻的。淺薄的談不上功夫,深刻的才有功夫。書法的意念功夫主要通過讀帖強化。讀帖就是默看碑帖。默看碑帖不是簡單的視覺作用,而是通過視覺與大腦對所臨之帖的筆畫、結體及形與神的特征進行琢磨和理解。用視覺并經過大腦的琢磨和理解,大腦對所臨之帖的筆畫、結體和形與神的特征的意識和看法就不是淺薄的、表象的,而是由淺入深,形成深刻的影像,長此以往便有了意念功夫。書壇常言道,學書法要多讀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初學者來說,書法肌肉功夫重于意念功夫,也就是臨帖重于讀帖;因為學習書法畢竟先要能提起筆。當有了一定的肌肉功夫,強化意念功夫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這時強化意念功夫便能起到增強悟性及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節 素養功夫
所謂書法的“素養功夫”,即宋代大詩人陸游《示兒遹》所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之意。換句話說,書法要達到高品位,僅靠肌肉功夫和意念功夫是不行的 ,因為“功夫在字外”。書法不同于美術字。美術字是具有圖案意味和裝飾性質的藝術,它更講究外在的藝術性。而書法是一門綜合藝術,不僅技巧性很強,能給人以外在的藝術美感,而且包容書家自身的思想道德、氣質、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素養。無論臨習哪一種碑帖,之所以能夠形成多多少少與前人碑帖不同的風格,就是因為這一書風不僅蘊含有前人的書法藝術特色,而且包含有臨帖者的綜合素養。這就是所謂“學誰最終不完全像誰、學他之中有我”的道理。當然,要先學誰像誰,然后到不完全像誰。如果最終還是學誰像誰、學誰之中無我,那就不好了,那就不是學習書法,而是學習美術字。要做到學誰不完全像誰、學他之中有我,就要強化素養功夫。只有這樣,書法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發展,也才能創作出獨特的高品位的作品。因此,學習書法就要在循序漸進地苦練肌肉功夫和意念功夫的同時,不斷強化思想道德和各種文化藝術素養。
第四節 三種功夫之間的關系
書法的“肌肉功夫”“意念功夫”和“素養功夫”三者既是遞進關系又是并列關系。所謂“遞進關系”就是學習書法先需要練肌肉功夫,當肌肉功夫得到一定的強化,就要加強意念功夫,這時意念功夫甚至比肌肉功夫更為重要。當肌肉功夫和意念功夫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也就是說已經進入創作階段了,就要進一步強化素養功夫。因為創作是創新的行為,是繼承和發展的過程。如果素養功夫薄弱,主要憑肌肉功夫和意念功夫所掌握的前人的書藝是有限的,那么創作出作品的新意必然不濃且品位不高。另外,所謂“并列關系”就是肌肉功夫、意念功夫和素養功夫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三者不是機械地分階段強化,而是貫穿于書家學習書法由臨帖入門到升華并創作登高的全過程。就是說,肌肉功夫要不斷強化,意念功夫要不斷強化,素養功夫也要不斷強化。不是說起始階段主要強化肌肉功夫,而意念功夫和素養功夫不需要強化;或者是進入成熟創作階段主要強化意念功夫和素養功夫,而肌肉功夫不需要強化。而應該是三者在任何階段都要強化,只是根據實際和發展的需要側重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