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你的早餐是否還一成不變?其實看似煩瑣的華麗美食都可以在早上完成,早餐既要有高顏值,也要吃得健康。
★新浪微博美食人氣博主、下廚房美食達人蔣三尋尊崇的正能量早餐法則,頭次分享70余道高顏值健康早餐;早餐是一天的開始,更是選擇的一種生活態度。
★吃貨編輯忍不住親身實踐,參照書中的制作方法,輕松做出多道美美噠早餐,發朋友圈曬圖后獲得無數個贊!
★在美食里,早餐更像個儀式,看著窗外車水馬龍,在晨曦里大嚼大咽,你會發現,生活中大部分的悲傷與失落都是不必要的,可能只是沒吃飽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喂飽了肚子,一天都不會太糟。
★友情提示:參照本書做早餐時,請留意家中的喵星人和男朋友!
自序:起床吃早餐
最近幾年,我每天起來做早餐,除了周末偶爾睡個懶覺,其他時候均無例外,而且并不覺得是負擔。我會在前一天準備好材料,清晨先把泡好的豆子放進豆漿機,按下豆漿鍵轉身去洗漱,抹完面霜去煎雞蛋,烤面包,準備配菜,做完這些豆漿也大概好了,選擇搭配的餐具,布置桌布和擺盤,不出意外,這時某胖也睡眼惺忪地湊到桌前,伴著晨霧和朝陽,我們在氤氳香氣中品食這桌人間煙火。
我從小就愛吃雞翅,每當我啃得歡實,我媽總會撇撇嘴說,“愛吃雞翅膀,以后肯定飛得遠”,不知是幸還是不幸,這句話還真的言中。我十八歲背起行囊,只身漂泊在千里之外,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十幾載匆匆而過,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悲涼,但在大部分日子,尤其是缺心少肺的青澀年紀,我其實是樂在其中。年輕只想著徹夜狂歡,哪里顧得上什么思念,只有等青春散場,心里才空出那么一塊,懷揣著這分空落落的不安,才知道什么是鄉愁。
鄉愁在文人筆下涌出詩篇,當鄉愁遇到吃貨,便勾起對家鄉美食的蝕骨思念。這些年,各地奔走吃了不少美食,對食物我非常包容,從廣西的酸臭螺螄粉到川蜀的麻辣兔頭,再到東北的豬肉燉粉條,天南海北的各色美食讓我大快朵頤,不亦樂乎。當我走進廚房,信心滿滿,以為可以做出山河湖海的各色美食,卻發現在不經意間,自己所做的一食一蔬,都繞不開兒時的味道,于是,帶有北方風味的湘菜,便成了我家的飯菜主調,所幸,我和某胖在飲食上口味一致,試想一下,如果連吃都要彼此將就,那一輩子就太過艱難。
家常美食都很普通,我做的也都是常見的家常菜色,一碗青菜、一鍋米粥,吃到肚里都是家的味道。在材料上,我盡量選用當季鮮蔬。順應節氣而生的蔬菜瓜果,不僅口感勝過大棚種植,營養上也恰是當下所需,既然自然已經安排好一切,我們何不順應而為。除此之外,我還會雕琢與美食相關的各種細節,比如餐具的選擇,色彩的搭配,材料切片的形狀,連泡杯檸檬水也不放松,切片檸檬,泡幾葉薄荷,在玻璃杯的方寸間,可以偽裝出一個夏天。其實說到底,我只是一個愛吃的瘦子,迷戀所有美好的細節。
美食與美器
食物需要美器,就像女人需要美衣。該用碗的時候用碗,該用盤的時候用盤,無論是質樸的中式面食,還是甜美的西式餐點,都需要用匹配的餐具來呈現。色彩搭配尤為重要,綠色蔬菜配白碟清爽明快,焦黃面包搭青色餐具更為誘人。在食器的形狀上,海碗拌面最過癮,壽司放在長盤上更雅致,做煲仔飯需要備好砂鍋才像樣。
自打開始做飯,我便迷上對各式餐具的收集。不愿費心尋覓,更希望機緣偶遇,看到入眼的隨時買下,實體店、網上、旅途中,幾年下來收獲頗豐,雖然家里只有兩個人,我卻擁有幾柜餐具。餐具用久了便生出感情,我有最愛的青花淺盤,某胖有最愛的日式竹筷,喜歡上某個餐具就像愛上某個人,入眼了就再難放下,每天只想與它耳鬢廝磨。經常邊做飯邊琢磨,選出跟這頓飯最搭的碗碟,有時費盡心思做個復雜菜式,只是為了一口許久未用的燉鍋,真有種照顧冷落愛妃的溫存心態。
與餐具相關的一切都是我收集的方向,比如各色桌布。國人少有用桌布的習慣,而布料沾了油膩也確實難洗,但有了美食和美器,沒有桌布就太過倉促。桌布就像畫卷的底色,揉幾條褶皺,設計出一塊留白,放上美食美器,一幅活色生香的畫卷就躍然紙上,果紅蔬綠,只等與你共享唇齒之歡。
擺盤是一種態度
早餐常吃雞蛋,既是因為營養,也是考慮到擺盤的搭配。八分熟的水煮蛋,七分熟的煎蛋,淌著似流非流的一抹溏心,是雞蛋最美好的時刻,既是美味,也是餐桌上的視覺焦點。配上紅色的烤腸,綠色的蔬菜,再來杯褐色的咖啡,多層次的色彩勾得人嘴角上揚,食欲大增。
擺盤要從挑選食材時開始考慮,色彩、質感、形狀都是影響擺盤的要素。在色彩方面,同色系可以堆疊出多層次的美感,紅綠搭配令食者胃口大開;而質感上盡量做到接近,軟的配軟的,硬的配硬的,如果把南瓜和芹菜炒在一起,這軟硬搭配就無比奇怪了;形狀是考驗刀工的時候,黃瓜用在炒飯里要切丁,炒菜切厚片,沙拉切薄片,用作餐盤裝飾還可以雕琢出些新花樣。
在擺盤風格上,法式擺盤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點、線、面運用得華美浪漫,但我個人更喜歡日式風格。可能因為同屬于亞洲的關系,日式風格質樸考究的調調深得我心。
僥幸有個好身體
我看《紅樓夢》甚早,受影響也頗深,小時候竟暗自羨慕那些弱不勝衣的女子。有次課間嬉戲,同桌女生突然一句嬌嗔:“我吃這個過敏”,她樸實紅潤的面龐瞬間多了一抹嬌貴,引得我艷羨不已,相比之下,常跟男生一起翻墻爬樹的自己,壯實得像個粗使丫鬟,真真令我懊惱許久。
長大后,我自然擺脫了這病態的審美,除了感嘆健康的可貴,也格外感激它帶來的口腹之歡。酸辣粉加醋,牛肉面加辣,吃餃子必啃生蒜,我強大的腸胃固若金湯,讓我在美食的世界里所向披靡。最令女生羨慕的還是吃不胖的體質,按我媽的說法,愛操心的人都長不胖,也不知道我究竟操心在哪里,但是經常撐得肚子滾圓,還可以穿下S碼的人生,常令我心懷感激。
熱愛生活的人都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試想一下,可以隨心所欲周游世界,去法國吃鵝肝,去日本吃壽司,去德國吃漢堡,吃膩了就回家,在巷子口點兩碗豆漿,一碗原味,一碗加糖,想喝哪個喝哪個,這種任性的日子換誰都會珍惜。作為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跟孔方兄交情甚淺,最大資本就是這經得起折騰的好身體,遇到糟心的事,去跑步,去游泳,先出身臭汗,把身體和負能量一起掏空,然后鉆進陋巷露天燒烤攤,烤肉啤酒吃個過癮,最后回家飽飽地睡一覺,所有煩惱便煙消云散。
早餐是個儀式
有天半夜,某胖忽然哭泣,我趕忙搖醒噩夢中的他,問他夢到了什么。某胖猶豫一下,喃喃地說:“夢到你死了。”一句話把我感動得差點淚崩,不承想,他又緩緩說出一句:“就沒人給我做飯了。”我感動的情緒還在沸騰,卻聽到落葉從身后飄過。雖說他的不舍是千真萬確,但女人心眼都不大,白瞎了的感動讓我十分不甘,我暗暗尋找報仇的機會。終于,某天深夜我假寐,忽然對著漆黑的空氣,輕聲說道:“這輩子太短。”正在玩手機的某胖一愣,轉瞬俯身擁我入懷,我再緩緩說出下句:“我的腳都露出來了。”這句從網上學來的段子給了他精彩的反擊,現在想想還覺得暗爽。
生活中太多這樣的小樂趣,小到經常過完就忘,卻帶來真實的歡樂。我發現,想快樂首先要放下戒備的心,試著拉低年齡更能發現生活的可愛。我和某胖正值而立之年,白天也是人模人樣,但一回家就變成學齡前兒童,撒嬌、耍賴、胡鬧,無保留地釋放自己,彼此童心是我們的相處之道,而在家做飯,也是眾多樂趣之一。
我也曾深思,為何吃喝成了我家的主旋律,思慮許久終得根源:其一,我有輕度強迫癥,看到復雜的菜譜內心便病態地興奮,手癢得不能自已,導致深陷烹飪無法自拔;其二,某胖是資深吃貨,貪圖享樂的懶癌晚期,最可怕的是人懶嘴甜。就這樣,我們湊成一對,一個在鍋碗瓢盆里醉心于鉆研之樂,一個嘴上抹蜜為每天有各色美食而竊喜不已,然后,家里最大的事變成了做飯和吃飯。
在美食里,早餐更像個儀式,不論自己動手做還是叫外賣,看著窗外車水馬龍,在晨曦里大嚼大咽,你會發現,生活中大部分的悲傷與失落都是不必要的,可能只是沒吃飽而引起的不良反應。趕緊起床吃早餐,喂飽了腸胃和心靈,一天都不會太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