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精裝典藏本)》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此書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于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章,說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自求多福的道理。
看人生貧富之真相,明改造命運之方法,融會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五千年文明智慧。
了凡四訓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改造命運的偉大學問
人生必讀的智慧之書
了凡四訓能帶給我們什么?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了凡四訓教會我們什么?
內心的強大,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
更需要謹嚴慎思的德行,
明白這些,煩躁和困擾也就迎刃而解。
有哪些名人因了凡四訓而成功?
曾國藩、胡適、弘一法師、凈空法師、印光法師、稻盛和夫
袁了凡先生訓子四篇,文理俱暢,豁人心目。讀之自有欣欣向榮,亟欲取法之勢,洵淑世良謨也。
——印光大師
《了凡四訓》是教給我們真正的教育、根本的教育。
——凈空法師
第一篇 立命之學
第二篇 改過之法
第三篇 積善之方
第四篇 謙德之效
附錄一 袁了凡傳
附錄二 關于了凡先生
附錄三 了凡四訓功過格
附錄四 袁了凡年表
立命之學
【原文】
余①童年喪父,老母命②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③,可以濟人,且習一藝④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注釋】
①余:代詞,指代我。
②命:命令,要求。
③養生:養家糊口。
④藝:手藝,這里指醫術。
【譯文】
在我還小的時候,我父親就去世了,我的母親讓我放棄考取功名的學業,轉而修學醫術。她說:“學醫不僅可以養家糊口,也可以救助他人。況且學習一門技藝得以成名也是你父親一直的心愿。”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余告以故,并叩①老者姓氏里居②。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余引③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④皆驗。
【注釋】
①叩:詢問。
②里居:故里,居所。
③引:帶著,帶領。
④纖悉:小細節。
【譯文】
此后,我在慈云寺里,遇到一個長須飄飄,看起來像神仙一樣的老人。于是,我很有禮貌地向他行禮。他問我說:“你本該為官,明年就可以參加考試了,為什么放棄讀書呢?”我把我母親的意思轉達給了老人。又向老人詢問了他的姓名、籍貫和住所。老人是這么回答的:“我姓孔,來自云南,得到了宋朝精通皇極數的邵康節先生的真傳。你是天命所定的下代傳人,我該傳授你皇極數。”所以,我就把老人帶回了家,并告訴了我的母親。母親說:“好好招待老人家。”我屢次試驗老者的命理象數,結果就連小小的細節之事都很靈驗。
【原文】
余遂啟①讀書之念。謀②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③郁為師。
【注釋】
①啟:興起,動起。
②謀:商量,商議。
③禮:拜……為師。
【譯文】
聽了孔老先生的話后,我又再次動起了學習的念頭。我和表哥沈稱商議起來,表哥說:“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教書育人。我將你送到他那寄讀,十分便利。”因此,我拜了郁海谷先生做師傅。
【原文】
孔為余起數①:縣考童生當②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③赴考,三處名數皆合。
【注釋】
①起數:占卜,卜算。
②當:應該,應當。
③明年:第二年,次年。
【譯文】
孔老先生為我算了一卦。他說:“明年的考試里,縣考時,你的名次是第十四名,府考則是第七十一名,提學能考第九。”次年,這三次考試果真應了孔老先生的推算,所考取的名次完全符合他說的。
【原文】
復為卜終身休咎①,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后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②,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③。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于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