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三口的三種生活》是作者三口之家就如何經營營造開放、進取、平等、和諧的家庭文化氣氛的隨筆集,主要內容是子女教育、健康成長、趣味生活和親情把握,關鍵詞是包容、自立、勤奮努力并懂得休閑之道。包括《生命在于長跑》《時間在流逝》《女人成長記錄》《午餐的回憶》《寫作,是給自己的一件浪漫的禮物》《過年的記憶》《進入鋼琴的境界》等,語言質樸,內容有趣。
許輝,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散文委員會委員,茅盾文學獎評委,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安徽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序
生命在于長跑
我的選擇
畢業后的第YI份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嗎?
我看教師這個職業
我眼中的美國華裔
生命在于長跑
簡單生活
寫作,是給自己的一件浪漫的禮物
要孩子,什么時候算是準備好?
職場媽媽成長記
我的超級媽媽
致謝
關于讀書
西部行手機短信集
從澳大利亞和美國寄回國內的部分明信片集錦
生命因書香二充盈
午餐的回憶
笛聲傳來
夜蟲
飛翔
野菜故土
……
后記 過一種有目標的生活
《咱家三口的三種生活》:
考研的那些日日夜夜如今仍然記憶猶新。每天早上五六點天沒亮就起床,晚上十二點以后回宿舍,有時看書看入迷了,就在自習室和衣而睡。冬天教室里的窗戶壞了幾扇,但是沒有人會在意。打一瓶開水放在桌子邊,兩三小時換一次熱水袋以取暖。可能是放棄了保研,又告誡自己不要找工作,沒有退路的我只看著前方的目標,竟然一點也不覺得那段時間很辛苦。于是,2006年秋天,我來到了北京,拖著重重的行李,跨進了夢中的“小聯合國”——北京語言大學。
2007年,我研究生一年級,學校有一些出國任教的名額,不僅可以得到實習的機會,還可以掙上人生第一筆美元。數目在當時學生的眼中,已是天文數字。澳大利亞、韓國、泰國等國家,每個人只能選報一個地方,而澳洲的錄取率最低,全北京只招七個研究生。選韓國吧?離家近,錄取的人數也相對較多。但是考慮到自己只懂英語,而且畢業以后能去澳洲這么遙遠的國家生活和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小,我還是決定一試。面試后,每天寢食難安,拿著手機,總覺得手機可能壞了,不然起碼可以收到一個拒絕的電話。正當我為自己的選擇懊惱不已時,電話響了……半年后,我踏上了袋鼠之國的航班。
2011年,我畢業后在北京的某事業單位,做著一份穩定且自己擅長的工作。工作本身也很有樂趣,是為中央電視臺翻譯引進的美國某著名頻道的紀錄片。
當時的我是翻譯組唯一沒有英語專業八級,不是英語專業出身的。之所以能進入這個單位,是因為之前有著英語專業背景的師妹突然得到了赴美國教授漢語的機會,所以毅然放棄穩定的崗位。突然空出了一個職位,而電視節目是每日都不能停的。情急之下,翻譯組的領導拿到了我的簡歷,看到我曾經在澳大利亞工作過一年,于是皺著眉頭說:“讓她試試吧。”于是有了這一份工作。
這份工作除了基本工資以外,還會根據每期節目翻譯的水平分為A+、A、A-及B+、B、B-等檔次,每個檔次拿到的獎金都不同,以此鼓勵譯者提高質量。而要想達到A+的檔次,必須保證在一兩萬字的譯稿中只出現3個字以內的錯誤。這個規定在當時已定下很久,但是得到A+的譯者一直沒有出現,所以翻譯組成員的獎金穩定在B以內,領導們也不用擔心過多A+而導致獎金發放“超額”(開玩笑)。在此之前,我其實從沒有真正地做過翻譯的工作,但是自感中文的語感還是有一些的。進入翻譯組后,我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二點睡覺,周末也幾乎沒有休息過。一篇譯稿至少要做上三四遍,對著英文初譯一遍,再放下英文原文看著中文稿子一個字一個字地斟酌、修改。第一個月的工作報表出來,出乎意料,我竟然有一篇稿子達到了A+的檔次。以后更是A+的稿件達全月稿件的一半以上。領導終于放下心來,并很快把培訓、招聘、校對等更重要的活交給我。
我還是認真地完成,想到別人對我的信任,告訴自己更不能松懈。
一年多過后,因為表現突出,領導希望提拔我去中央的某一重要宣傳部門進行翻譯、寫作的工作,事業似乎蒸蒸日上,很有奔頭。但此時,我提交了辭職報告,決定遠赴美國開始一種新的生活。而那時,我對未來是那么不確定,我只是一個隨丈夫赴美的“配偶”,沒有自己獨立的身份。國內的穩定工作對我來說有沒有吸引力?有的。但是奇怪的是,做出這個決定只用了幾秒,似乎并沒有太多的猶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