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沿海毗鄰香港的東巽灣,上個世紀90年代初發生了一起偷渡事件,三個父親參與偷渡的少年陶振山、凌海威和李澤林義結金蘭,卻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主人公陶振山因打抱不平得罪權勢被學校開除,流落社會,歷經捕魚、打工、經商,白手起家創業,最終成為年輕的千萬富豪;凌海威經不住誘惑參與走私,陷入黑道,卻最終淪為階下囚;李澤林高考失利,靠關系進入單位,上下求索,無奈宦海浮沉……圍繞陶振山的三個女孩,女大學生貝琦為愛情沖破家庭、現實的重重阻力,兩人卻陰差陽錯有緣無份;女上司李汶君為老板苦心經營,付出八年青春,結局卻是無奈背井離鄉;女同學章小萱患難相持,默默奉獻,最終贏得心愛之人的驀然回首……
葉韌,青年作家,廣東網絡作家協會會員,中文系畢業,會計碩士。精耕稅務工作之余,潛心文學創作,已出版《局》、《畢業后,我們一起淘金》等多部長篇小說,編著出版多本財稅書籍。
第一章 闖下大禍
第二章 遠洋謀生
第三章 碼頭風云
第四章 尋找財路
第五章 海上淘金
第七章 職場兇猛
第八章 逃過一劫
第九章 手足情斷
第十章 陰謀漩渦
第十一章 再立門戶
第十二章 千萬富翁
《你的愛,驀然在心頭》:
第一章 闖下大禍
他有一種奇妙的感覺,這個風衣女子似乎將來會與他的人生有許多交集。然而,一個淪落社會的窮小子,怎么可能與一個堂堂大公司的女老總有故事呢……
那是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夜晚。
南方海域的東明灣畔,靜謐的漁村在海浪的拍擊聲中安然入睡了,村里有幾盞昏黃的燈火卻依然亮著,燈下依稀晃動的人影顯得焦慮和不安。
忽然,遠處傳來急促的警笛聲,刺耳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劃破了漁村的寧靜。響聲越來越近,村里新點亮的燈火陸續多了,睡眼惺忪的村民紛紛從窗口探出頭來看個究竟。
伴著警笛鳴叫,四五輛警車從村口駛入,在村委會前面的曬魚場停下來。七八個男人被警察從車里帶了下來,個個耷拉著腦袋,沮喪地蜷縮著身子……大家認出了這些熟悉的面孔——他們都是村里的男人!
在此起彼落的狗叫聲中,村里陸續有村民披著衣服過來觀看,那幾家剛才一直亮著燈的人家更是全家出動,焦急地圍了過來。眼尖的人很快發現跟在警車后面的是一輛殯儀車!白漆黑字的車子在夜色里顯得陰氣襲人,讓圍觀的村民一陣騷動!七八個女人焦急地擠出人群,其中有三個發現那些被警察押著的并沒有她們的男人,頓時像丟了魂似的,在警察和押送的偷渡人員中到處尋找她們的男人。
“別鬧了,別鬧了!老根叔在哪兒?出來先把手續辦了,把人領回去!”一個領導模樣的中年警察一邊嚴肅地讓村長凌廣根出來領人,一邊大聲向人群訓話,“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村又有人偷渡去香港!偷渡是違法行為,大家不要再受人蠱惑了,為了這個丟了性命,不值……”
夜幕中,大家認出這個中年警察是海警支隊的陶大華,他是村里走出去的大能人,看來是上面派他回來處理這起偷渡逃港事件的。
這時,那三個痛哭流涕的女人已經了解到她們男人的情況,有兩個抹去眼淚不出聲了,另一個卻撕心裂肺般大哭著撲向殯儀車,人群里還擠出一個十三四歲的瘦少年,跟那婦女撲向殯儀車……
這一夜,警笛聲、哭鬧聲讓這個叫東平村的漁村再也難以平靜了。
東平村依山傍海,居住著一百多戶人家。東平村三百多年前是一個海防戍兵家屬聚居地,祖輩們隨軍天南地北走到一起,后來逐漸形成了陶、凌、李、周四大姓。村民亦耕亦漁,世代相守,但又從來沒安分過——這里與香港隔海相望,是近代史上“下南洋”的重要始發碼頭,這個地方十里八鄉的不少漁民都有漂洋過海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中國香港謀生的親戚。特別是海岸那邊的香港,他們的祖輩從漁村過去就像到鎮里“趕圩”一樣平常,直到后來邊境嚴管,才改變了這種現狀。
前些日子,那邊傳來一個謠言,說英國女王下了一道特赦令,中國內地居民只要在本月月底以前跑到香港的,全部給辦理香港居民身份證……得知這個消息后,村里的幾個漁民結伴鋌而走險,帶著輪胎、氣墊等泅渡救生的工具去偷渡。領頭的是在東明灣中學當教師的陶閔江。
一般來說,偷渡香港,按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種;按路線,則有東線、中線、西線之別。泅渡通常是首選,其渡江工具可謂五花八門,有汽車輪胎、泡沫板、游泳圈……偷渡者往往會選擇西線,即從蛇口、紅樹林一帶出發,游過海灣,到達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作為這次偷渡的領頭人,陶閔江對各種方式和線路圖已經研究過無數次,胸有成竹,可是,他們下水的日子偏遇上大風浪,幾千米遠的水路對于本來已習慣了海上謀生的漁民們來說也變得異常艱難,再加上邊防武警的追捕,偷渡最終失敗了。其中,幾個村民給逮住了遣送回來,一個叫凌志成的村民在逃避追捕的過程中不幸溺亡,而陶閔江和一名叫李阿炳的村民卻不知所終……
這一夜,參與偷渡的村民被警察押回東平村,凌志成也被殯儀車拉回了村子。
挑頭偷渡的陶閔江沒有被押回,警方也找不到他的蹤影!
死去的凌志成,被從殯儀車上抬下來,全族人頓時陷入悲傷和混亂,女人們哭天搶地,傷心欲絕,長輩們則強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傷痛去準備喪事。
第二天,村里塵封已久的廣播打開了,榕樹上的大喇叭響起鎮干部宣讀偷渡違法行為的法規條文,然后是村長老根叔用客家話和粵語在訓話……
海警支隊的陶大華受上級委派,與民警、村干部等人一大早就到陶閔江的家,調查他挑頭偷渡的情況。藍繡英內心惶恐不安,但表面上仍故作鎮定地招呼他們喝茶,并故意呵斥兒子陶振山趕快回房間讀書,讓他不要在廳堂妨礙大人說事。陶振山已經十五六歲了,年少老成,阿爸生死未卜,他自認為有責任挑起家里的重擔,堅持不離開,一直在廳堂伴著阿媽左右。
民警詢問了陶閔江的許多情況,詳細地做了記錄。陶大華代表工作組對藍繡英做了嚴肅的批評教育,申明偷渡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是違法行為。藍繡英恭敬而惶然地搓著手,忙不迭地點頭認錯。
臨走前,陶大華還把陶振山拉到一邊,嚴肅地對他說:“阿山,你爸的事雖然與你無關,但是作為公民,你有義務配合警察辦案,如果知道了你爸的消息,要盡快跟公安機關聯系。”
等工作組一走,藍繡英立即到沖涼房端出一盆洗腳水往門前使勁潑出去,“呸”地吐了一口唾液,想把晦氣潑走,并咬牙切齒地罵道:“還姓陶呢!沒人性,狗屎潑的!”藍繡英罵完后,回到廳堂,在神龕前點燃三炷香,作揖,口中念念有詞,讓祖宗保佑丈夫平安。
按當地風俗做完這一套儀式,藍繡英不顧一夜未眠的疲倦,叫兒子陶振山一起去凌志成家。
凌家在村里的另一頭。凌志成的遺體昨晚被警方送回來后,凌家在院子里搭了靈堂,請了做法事的和尚,吹吹打打,哀樂讓昔日寧靜的漁村陷入一片悲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