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手起家到富可敵國,從茶樓的跑堂到塑膠花大王再到地產大亨、股市大腕兒,人們看到的是李嘉誠作為一個成功商人的形象,但李嘉誠之所以能成為今天這么成功的商人,是因為他的真誠和信用,這才是他的財富根基。
本書將年近90歲李嘉誠的人生歷程、成功之道、財富之悟熔于一爐,將李嘉誠一直秉承不棄的人生理念貫穿其中。翻開這本書,您將體悟到李嘉誠的成功之道。您可以反復閱讀,進而吸收李嘉誠的人生智慧。
★財富以真誠和信用為根基
★成功的基礎,是對一系列樸素價值觀的反復實踐
★李先生是商業界的領袖,所有想賺錢的人都想效仿他。按照李先生所說的話做人、做生意,即使不能成為富豪,也絕不會是個窮人。——沃倫?巴菲特
多年來李嘉誠早已成為一個象征,一個華人商業領袖可以在這個財富世界上抵達的*高高度。他可以自謙說:“假如我是一盞燈,能夠照亮一條路就好了。”但所有追隨者都相信,他能夠照亮一條漫長寬闊的道路,通往財富帝國。
人們贊譽我是超人,其實我并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只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后,才領會了一些經營的要訣。
我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重要的因素,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極大的關系。運氣只是一個小因素,個人的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前言
多年來李嘉誠早已成為一個象征,一個華人商業領袖可以在這個財富世界上抵達的最高高度。他可以自謙說:“假如我是一盞燈,能夠照亮一條路就好了。”但所有追隨者都相信,他能夠照亮一條漫長寬闊的道路,通往財富帝國。
他掌控著香港的經濟,他一年財富激增6 成;他經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享有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擁有最大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他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全球最佳企業家”,他統領的“和黃”集團被美國《財富》雜志封為“全球最賺錢公司”,唯有他能夠在他的領域中頻繁地被世界所感知,進而影響全球這一行業的未來。
李嘉誠對自己的一生有著清醒的認識。他不是天生的富家公子,奮斗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李嘉誠扼要地說出他的成功之道:“因為我勤奮,我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現在,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知道李嘉誠的名字。李嘉誠親身演繹了從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到華人首富的神話。他白手起家的商場經歷令多少人為之敬佩。但這些對李嘉誠來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過程而已。李嘉誠注重的不是獲取財富的手段,而是寶貴的人生歷練。
正如李嘉誠自己在演講中說的:“鬧哄哄的‘要不要當李嘉誠’的炒作,反而促使我對自己的旅程反思,如果一切有機會從頭再來,我的命運會如何不同?人生充滿著很多‘如果’,轉折點比比皆是,往往也不由我們控制。如果戰爭沒有摧毀我的童年,如果父親沒有在我童年時去世,如果我有機會繼續升學,我的一生將如何改寫?我對醫學知識如此熱誠,我會不會成為一個醫生?我對推理與新發現充滿興趣,我會不會成為一個科學家?這一切永遠沒有答案,因為命運沒有給我另類的選擇,我成為今日的我。”
28 歲的時候,他已經知道自己此生可以跟貧窮說再見,接下來只是樂于工作而工作,這一做就是50 多年。李嘉誠表示:“我內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個人不知足,即使擁有很多財產也不會感到安心。舉例來講,如果看著比爾·蓋茨的財富和你自己的距離那么大,那么你永遠不會快樂。”
柳傳志認為李嘉誠的獨特之處在于兩點:“李嘉誠明顯是個非常務實的人,他不會公司沒做好就去忙慈善,但當他想做慈善的時候,又是很大的手筆。除了務實,他沒有只局限在香港的地產業務上,也證明了他的視野超越了同輩許多企業家。”
從白手起家到富可敵國,從茶樓的跑堂到塑膠花大王再到地產大亨、股市大腕兒,人們看到的是李嘉誠作為一個成功商人的形象,但李嘉誠之所以能成為今天這么成功的商人,是因為他的真誠和信用,這才是他的財富根基。
本書將年近90 歲李嘉誠的人生歷程、成功之道、財富之悟熔于一爐,將李嘉誠一直秉承不棄的人生理念貫穿其中。翻開這本書,您將體悟到李嘉誠的成功之道。您可以反復閱讀,進而吸收李嘉誠的人生智慧。
目錄
第一章 財富以真誠和信用為根基
——李嘉誠談做人與成功/001
做生意,先學會做人/003
財富以真誠和信用為根基/006
利益均沾才能長久合作/010
信任就是成功的機會/016
延伸閱讀 李嘉誠請客/021
第二章 駕馭能力范圍內可控之事
——李嘉誠談心態/023
保持鎮定方能化險為夷/025
駕馭可控制之事/027
人最重要的是內心的安靜/030
越成功,越要保持低調/032
無限熱情成就任何事情/036
“推己及人”的態度/037
逆境和挑戰激發生命力度/041
第三章 不疾而速,不為最先
——李嘉誠談機遇/043
不疾而速,一擊即中/045
“不為最先”的理念/049
決策要“知己知彼”/051
變危機為契機/055
延伸閱讀 做自己命運的行動英雄/058
第四章 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
——李嘉誠談志向/061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063
“知止不敗”最重要/067
成功離不開吃苦耐勞/069
化怨憤為勤奮克逆境/075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079
延伸閱讀 對成功的欲望大于對失敗的恐懼/085
第五章 偉大者在于管理自己
——李嘉誠談自我管理/087
“修己”是管理者首要任務/089
“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091
想要最好,給你最痛/096
嚴于律己、謙虛做人/099
延伸閱讀 把憤怒轉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103
第六章 成功因為勤力、節儉、有毅力
——李嘉誠談勤奮/105
“搶學問”:終生的資產/107
時間比金錢更寶貴/112
永無止境的好奇心/118
不停反思的自制力/120
第七章 追求最新的信息
——李嘉誠談眼光/123
眼光是一臺引導器/125
“敏銳的政治眼光”/129
追求最新的信息/131
把握升浪起點/134
將復雜分解為簡單/137
集中發揮優勢/138
黃埔花園:低潮時補差價/140
兩大屋村:遷址換地/141
天水圍:鍥而不舍/142
第八章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李嘉誠談危機/145
心里頭創造的逆境/147
捕捉風險的氣息/151
穩定回報,平衡盈利/154
反周期的投資策略/155
“分散投資,分散風險”/160
“東方不亮西方亮”/161
堅守“重視現金流”原則/165
“發展中不忘穩健”/170
風險控制:“未買先想賣”/173
最高境界:“見好即收”/175
延伸閱讀 馬云:要有眼光、胸懷、實力/178
第九章 以謙虛的態度為人處世
——李嘉誠談處世/183
“有容乃大”的胸襟/185
“成就加上謙虛”/188
賺自己該賺的錢/191
“吃虧是福”/193
專題 李嘉誠:賺錢的藝術/196
延伸閱讀1 寧高寧談李嘉誠/199
延伸閱讀2 以誠待人,召集天下之士/202
第十章 君子愛財,用之亦有道
——李嘉誠談財富管理/207
“強者的有為”/209
追求“內心的富貴”/210
君子愛財,用之亦有道/214
李嘉誠基金會/216
教育事業/220
醫療衛生事業/222
延伸閱讀1 從范蠡和富蘭克林說起/224
延伸閱讀2 無心睡眠/230
參考文獻/232
后記/233
第一章 財富以真誠和信用為根基——李嘉誠談做人與成功
做生意,先學會做人
李嘉誠認為,作為企業家,每時每刻都在與人打交道,注意人們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種必要。李嘉誠告訴孩子們:“工商管理方面要學西方的科學管理知識,但在個人為人處世方面,則要學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不斷修身養性,以謙虛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勤勞、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為進取人生的戰略。”
一個成功的商人首先應該是一個正直的人。李嘉誠身體力行,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把做生意放在第二位。換言之,要經商必先做人。小商人做生意,往往眼睛里只有錢,心里總是打著迷惑人的“小算盤”,這種“擺地攤”的經營方式是永遠不可能做大的;而那些大商人,心明眼亮,把做人的利害關系看得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懂得,善于做人可以給自己的生意帶來無形的資產,為自己贏得大筆的財富。
李嘉誠就認為,只想貪得一點利潤的人,一輩子充其量只是個小商人,而能把做人原則擺在第一位的人,才可能成為一代大商人。
李嘉誠說過:“要想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會做人,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在他經商成功的秘訣當中有兩個字最重要,那就是“做人”。
李嘉誠不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人,他一直認為氛圍比過程更重要,他深信培養音樂家,需要在襁褓時聽曲子;培養運動員,需要在學步時開始蹦跳。這種商業培養到了他兒子們成年后則更有針對性。
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羅男女小學上學。在這所頂級名校里,許多孩子都是車接車送,滿身名牌,可他們卻經常和爸爸一起擠電車上下學,以至兩個孩子經常悶悶不樂地向父親發問:“為什么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里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每次聽到兄弟倆的質疑,李嘉誠都會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會懂得。”時至今日,李嘉誠依舊表示:“以往99% 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與他們談論生意,但也只有約三分之一是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
李嘉誠覺得,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于獲得了多少財富,也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而在于品德的修養。品德是心靈之根本,品德構成人的良知,使人明白事理。正直、誠實、勇敢、公正、慷慨等品德,在我們面臨重要抉擇時,便成為我們成功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
業務發展愈是龐大,就更要懂得用人之道,獨具慧眼,李嘉誠那份“慧”是出于一份“心”。長江實業的一位司機說:“我們真是很喜歡我們老板,他對我們非常好。他知道公司的公積金投資在外面,遇金融風暴,損失很多,老板填了那筆數,不讓員工的公積金受損。”
有位歐洲的批發商到李嘉誠的長江公司看塑膠花樣品,他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贊不絕口:“比意大利產的還好。我在香港跑了幾家,就你們的款式齊全,質優,美觀!”對方要訂貨,但要求必須有實力雄厚的廠家做擔保。這對白手起家、沒有任何背景的李嘉誠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然而,李嘉誠竭盡努力,也沒有找到一個擔保人。但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全力爭取,這是李嘉誠的性格。
第二天,李嘉誠去批發商下榻的酒店。李嘉誠拿出9款樣品,默默放在批發商面前。批發商的目光落在李嘉誠熬得通紅的雙眼上,猜想這個年輕人大概通宵未眠。他太滿意這些樣品了,同時更欣賞這個年輕人的辦事作風及效率,不到一天時間,就拿出9款別具一格的極佳樣品。
李嘉誠對外商如實相告自己沒有找到擔保人。外商被李嘉誠的誠實打動了:“說實話,我本來不想做這筆生意了,但是你的坦白讓我很欣賞。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誠信乃做人之道,也是經營之本。所以,我相信你,愿意和你簽合約,不必用擔保人。”
沒想到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您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可是,因為資金有限得很,一時無法完成您這么多的訂貨。所以,我還是很遺憾地不能與您簽約。”
李嘉誠這番實話實說使外商內心大受震動。于是,外商決定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也要與這位誠實做人、品德過人的年輕人合作一次,李嘉誠值得他破一回例。他對李嘉誠說:“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賴之人。為此,我預付貨款,以便為你擴大生產提供資金。”
李嘉誠說:“一個有使命感的企業家,在捍衛公司利益的同時,更應重視以正直的途徑謀取良好的成就,正直賺錢是最好。”在他看來,做人跟做生意一樣,必須有自己堅守的原則。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