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毀滅――柏林戰役》是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直擊二戰》系列叢書之一,是一本軍事類圖書。作者根據大量文獻資料以及多部由戰爭目擊者(元帥、士兵、記者、普通市民等)撰寫的戰后回憶錄,真實地再現了戰場上的一幕幕場景。柏林戰役宣告了希特勒“千年帝國”的美夢徹底破滅,啟迪讀者反思歷史,珍愛和平。
《帝國的毀滅――柏林戰役》以時間為線索,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語言通俗易懂,視角獨特嚴峻,不僅一部是戰爭史,更是人的故事。
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帝國的毀滅――柏林戰役》沒有宏大的概念,沒有抽象的臉譜,只有鮮活的人物和細節,可讀性強。既可以滿足喜愛歷史的讀者了解人類戰爭史,也是普通讀者追求戰爭真相的普及性讀物。
第1章:進攻柏林?這就是騙局!
戰火中的柏林
1944年7月20日早晨,陽光燦爛,天氣很熱。施道芬堡上校前往在東普魯士臘斯登堡的“狼穴”向希特勒作報告。在他那鼓鼓的皮包里,裝著有關新的“人民步兵師”的文件,以及一件襯衣裹著的定時炸彈。
這種英國制造的炸彈的爆發裝置是這樣的:先打破一個玻璃管,讓里面的藥水流出來,把一根細的金屬線腐蝕掉,于是撞針就彈出來,擊發雷管。金屬線的粗細決定引爆時間的長短。這個炸彈里裝的是最細的線,腐蝕它最多只要10分鐘。
施道芬堡在進入會議室前拿鑷子夾破了玻璃管,啟動了炸彈,10分鐘之內就要爆炸。但是,他遲到了。這個會議室很小,正中有一只厚橡木板的桌子。施道芬堡把皮包放在桌子下面,讓它離希特勒的腿約2米遠。時間現在是12點37分。還有5分鐘。
施道芬堡借機離開,此時有位勃蘭特上校俯身到桌子上去,想更清楚地看一看地圖,發現施道芬堡的皮包很礙事,于是把它揀起來放到桌子厚厚的橡木底座的靠外一邊。
豪辛格上將正在做總結陳詞,他說到:“俄國人正以強大兵力在杜那河西面向北推進。他們的前鋒已到杜那堡西南。如果我們在貝帕斯湖周圍的集團罩不立即撤退,一場災禍……”
這句話永遠沒有說完。
就在這一瞬間——中午12點42分,炸彈爆炸了。
1944年7月20日,德國施道芬堡上校
繼續增援阿登反攻
我跟著敬愛的希特勒元首忽然來到“鷹巢”,這次行動與以往相比似乎顯得有些急迫。我們于12月10日晚乘坐私人火車來到這里。看到各位將軍早已在此等待,讓元首的心情變得大好。元首示意他們到沙盤來,自己卻站住,用非常夸張的期待表情注視著黨衛軍全國總指揮澤普·迪特里希和哈索·馮·曼陀菲爾將軍。
“你們第5、第6裝甲集團軍是這次阿登反擊戰的先頭部隊,無論多么困難,你們必須再次給盟軍以重創。這將是一場堪稱奇跡的戰役,勢必將扭轉目前被動的戰局。我要讓羅斯福和丘吉爾做出妥協,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元首充滿自信的演說讓在場的所有人為之振奮。
然而,陸軍最高司令部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的到來,讓這場充滿熱血的預見性戰役忽然變得暗淡。古德里安認為敵我兵力對比懸殊,應該立刻撤回更多的部隊到維斯瓦河前線布防,否則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
“夠了!你這些猜測都是無稽之談,簡直是荒謬!蘇聯1個步兵師的人數不會超過7000人,而坦克集團軍幾乎是沒有坦克的!”元首忽然叫了起來,轉過身,情緒有些激動,目不轉睛地望著古德里安,再次說道:“究竟是誰搞來的這些垃圾情報,應該拉出去槍斃!”
古德里安無奈地離開了“鷹巢”,估計是回措森的陸軍最高司令部了。現場只剩下元首和眾將軍們滔滔不絕地分析西線戰局,可誰會知道它的結局呢?
1944年12月25日,希特勒貼身隨從林格
蘇軍是不會來的
蘇德戰場的局勢如何呢?
戰線的總長度縮短了。我方現在能夠在進攻時高度集中兵力,但守敵卻加大了防御縱深,在防線上配置了足夠的火器和兵力。
……祖國傾其所有供應前線。包括人員和技術裝備。我們的工業開足馬力生產……頓涅茨的煤礦、克里沃羅格的礦石、尼科波爾的錳以及其他許多東西,也都已開始生產。
在1944年夏秋戰役開始前,整個戰線長4450公里。它仍然從巴倫支海延伸到黑海。在這條戰線上,依次布署了擁有好幾百萬人的各集團軍,他們掌握著過去作戰時從未有過的技術裝備。
參戰的紅軍共計有660萬人。紅軍的火力已具有極其強大的威力,有981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紅軍擁有71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空軍約有12900架戰斗機。
……而希特勒軍隊已經虛弱得到了很可笑的地步,歷史已無情地將他們換到了守軍的位置。但僅憑他們那么點兒兵力,恐怕連象樣的防御都做不出來了。
崔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