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愛孩子”還是“愛成績”
在美國父母的心中,孩子本身就是父母最引以為傲的,并不會因為孩子成績差,有缺點,不聽話等,就減少愛的分量。
劇院的舞臺上,舞蹈比賽剛剛結(jié)束,主持人宣布了評分后,臺下的親友團開始議論紛紛:
“哎,這孩子,就差那么一點,與冠軍無緣了,真是讓我失望,枉費我為她花了那么多心思。”一個中國媽媽唉聲嘆氣道。
“嘿,那是我的甜心,你瞧她多棒。我真為她感到驕傲。”一個美國媽媽興奮地把自己女兒指給一旁的中國媽媽看,又接著問:“你女兒也很棒啊,你為什么還一臉的失望呢?”
“花費那么多精力,竟然沒拿到冠軍,能不讓我失望嗎?”
“哦,天哪,你怎么能因為孩子沒拿冠軍就失望呢。我的琳達已經(jīng)參加了兩屆,從沒拿過名次,這次也一樣,要是我也像你那樣的話,我豈不要傷心死。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琳達比別人差,因為她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可以代替,我愛她。”
美國媽媽剛說完,就見她的女兒琳達奔過來,媽媽立馬把她擁入懷中,給了一個深深的吻。
“媽媽,很可惜,我還是和去年一樣,我在考慮也許我真的不適合舞蹈。”雖然比賽失敗,但是琳達的言語間毫無灰心喪氣。
“沒關(guān)系,親愛的,只不過是場比賽而已,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你一直都很棒。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與此同時,中國女孩也慢慢向媽媽走了過來,雖然她拿到了季軍,卻是滿臉的慚愧之色,一直低著頭不敢看媽媽,還沒等媽媽開口說話,就先開口說:“對不起,媽媽,我沒拿到冠軍,讓你失望了。”
親眼見證了美國媽媽的“教育”,這次中國媽媽沒有再責(zé)罵女兒,而是輕輕替女兒捋了捋額前的頭發(fā),溫柔地說:“沒關(guān)系,你已經(jīng)努力了,這次不行咱們下次再努力,媽媽一直都會為你感到自豪。”
女兒驚奇地抬頭看著媽媽,瞬間眼淚掉了下來,激動地抱住媽媽,說:“謝謝媽媽,你從沒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今天你這樣說,我很高興,以前我只要做不好,你就罵我,說我讓你傷心失望。其實我也很難過,以為你根本不愛我,現(xiàn)在我知道了,原來你是愛我的,謝謝媽媽……”
從案例中,我們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其實兩位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女兒的,但是兩個孩子所感受的卻不一樣。女孩子天生感情細膩敏感,父母一句不經(jīng)意的抱怨,對她來說也許就是一種嚴(yán)重的傷害。中國媽媽過多在意女兒的輸贏,讓女兒感受到的只有成敗,沒有愛。而美國媽媽的那番話,卻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她是真正在愛著女兒本身。
所以,不要以為給她提供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滿足她的一切外在需求,就是對她最好的愛;也不要擅自對她說出那些抱怨和不滿,因為她會很在意。愛孩子,就要不帶一絲功利心地去愛她。
?給女孩說“不”的權(quán)利
女孩,總是被冠以“淑女”、“乖巧”、“文靜”的形象,很多父母也總是盡力給予女孩更多的愛護,把她培養(yǎng)成乖巧可人的千金。于是不許女孩對父母的要求和安排說“不”,不許她冒險,不許她有男孩的愛好,不許她大大咧咧不像樣……似乎只要女兒按照父母給出的固定標(biāo)準(zhǔn)來成長,不對父母說“不”字,就可以成為人見人愛的好女孩。
不!這是一種錯誤的教女方式。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她有著自己的喜好、夢想、思維方式,以及為自己的生活和發(fā)展做出選擇的權(quán)利,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她身上,讓她違背自己的意愿。
美國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說“NO”的能力。在他們眼里,懂得反抗的孩子才是正常健康的,孩子不會說“不”,他們反而會為此感到擔(dān)憂,很多媽媽聽到孩子說“不”的時候,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會感到高興。
為什么他們?nèi)绱酥匾暎?
因為只有懂得說“不”的孩子,才表明她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精神。而這點恰恰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如果總把女兒像家禽般圈養(yǎng)起來,讓她百分百聽從你的話,按你的意愿成長,那么孩子有何機會成為自由翱翔于天際的天鵝呢?
所以,每當(dāng)你的女兒對你說“不”的時候,切不可立馬就激烈反對,不允許她說半個“不”字。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充分給予她自由成長的權(quán)利,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
如何來給予呢?我們給你幾條建議:
1.從小培養(yǎng)她說“不”的習(xí)慣
當(dāng)正在學(xué)習(xí)說話的女兒面對遞過來的飯勺只會搖頭的時候,不但不能硬逼她吃下,反而要教她學(xué)會說“不”字,讓她從小就學(xué)會對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提出異議。
也許有的父母會疑惑,如果這樣做,會不會讓孩子變得什么話都不聽?不,只要你的允許是建立在一種平等尊重的基礎(chǔ)上,而不是強制或過度溺愛,孩子也并非是不可理喻之人。其實道理很簡單,你是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一個只會聽命令行事的“機器人”,還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立意識的陽光孩子?答案顯而易見。
2.遇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獨斷專制
有的父母會認(rèn)為,孩子年齡小,不明白事理,沒必要征詢她的意見,大人替她做主就可以了。不!千萬別抱著這樣的想法,這種做法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沒孩子會喜歡父母擅自替自己做主。
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凡是涉及到孩子權(quán)益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都應(yīng)該讓孩子參與決策,聽取并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的意見和父母存在分歧,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因此大驚小怪,并企圖用父母的強權(quán)去壓制。其實孩子的要求很簡單,就是父母能夠平等地和她進行溝通和交流。當(dāng)她感受到父母對她尊重后,漸漸就會走向獨立。
3.不要因孩子說“不”而打罵她
俗話說“不知者無罪”,很多時候,因為孩子無知,所以她說話做事往往毫無顧忌,有什么說什么,遇到自己不喜歡不樂意的事情,也會大膽地提出異議。此時,部分父母常常就會因面子問題,而用嚴(yán)厲的斥責(zé),甚至打罵來制止孩子。打罵的次數(shù)多了,孩子因為懼怕,也就漸漸失去了說“不”的勇氣。
4.教給孩子基本的維權(quán)意識
很多孩子對侵犯自己權(quán)益的強權(quán)不知反抗,根本原因是缺乏維權(quán)意識。所以,父母要在平日的教育中,教給她基本的維權(quán)意識,讓她知道自己擁有什么權(quán)利,以及當(dāng)自己的權(quán)益受到傷害時,應(yīng)該怎么說“不”。
“不”,代表的不只是一種“反抗”,它更多時候代表的是一種獨立自我的精神,所以,不要再剝奪孩子說“不”的權(quán)利,讓她的成長從說“不”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