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Creo Parametric 3.0作為軟件基礎,系統概述了使用Creo軟件進行產品設計的基本內容。全書共分10章,介紹了草圖設計、零件設計、曲面設計、模型外觀顯示與渲染、裝配設計、工程圖制作等軟件基本功能,重點介紹了軟件的使用技巧及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Creo(其前身為Pro/Engineer)是當今機械工程領域流行的高端三維設計軟件,廣泛應用于機械、工業設計等相關行業。近年來隨著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應用和普及,Creo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大專院校、職業院校工科學生必修的軟件之一。
本書以Creo Parametric 3.0為軟件基礎,介紹了進行三維設計所需的基本功能。全書共10章,詳細講述了草圖設計、零件設計、曲面設計、裝配設計、工程圖制作等常用內容,重點介紹了軟件的使用技巧及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本書不但有建模過程的詳細介紹,還有建模原理的理論分析,使讀者在理解模型建立原理、理順建模思路的基礎上,輕松、牢固地掌握建模方法。
本書首先以機械零件的建立為例提出問題,然后結合建模理論分析問題,再通過建模過程的詳細介紹來解決問題,最后以機械零件模型的建立為作業鞏固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整本書的寫作過程符合讀者思考思路,引導讀者輕松掌握Creo Parametric,并盡快融入到工程實際產品設計中去。
本書是一本以實踐為主、理論結合實際的實用性書籍,既適合于初學者入門,也適合于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提高之用。掌握本書內容后,即可借助Creo Parametric輕松建立產品三維模型,并快速生成二維圖紙。
本書配有隨書光盤,內容包括書中所用實例和習題答案,讀者可將其復制到計算機硬盤中,然后在Creo軟件中打開。另外,作者還制作了與本書配套的電子教案,如需要可向作者郵件索取。
本書主要由丁淑輝編寫,王明燕、袁建軍、王海霞、孟曉軍、劉鳳景、李東民、孫雪顏、丁寧、魏群等也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工作。
本書雖幾易其稿,但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難免有疏漏之處,誠望廣大讀者和同仁不吝賜教!作者聯系方式: shuhui.ding@163.com。
丁淑輝2014年9月
第1章 CreoParametric3.0概述及基本操作方法
1.1 Creo軟件概述及其CreoParametric模塊
1.1.1 Creo軟件的起源與特性
1.1.2 Creo軟件主要功能模塊簡介
1.1.3 Creo功能概述
1.1.4 Creo及Pro/Engineer軟件發展歷程及功能演變
1.1.5 CreoParametric模塊的系統需求
1.2 CreoParametric3.0使用前的準備
1.2.1 CreoParametric3.0的啟動
1.2.2 CreoParametric3.0的界面
1.2.3 設置工作目錄
1.3 CreoParametric3.0基本操作
1.3.1 【文件】菜單中與文件相關的操作
1.3.2 功能區命令按鈕介紹
1.3.3 Creo模型操作方法與鼠標使用
1.4 綜合實例
習題
第2章 參數化草圖繪制
2.1 參數化草圖的基本知識
2.1.1 參數化草圖繪制術語
2.1.2 參數化繪圖
2.1.3 參數化草圖繪制步驟
2.1.4 草繪器界面與設置
2.1.5 鼠標操作
2.2 草圖圖元的繪制:參數化草圖繪制第一步
2.2.1 線、中心線、構造線與切線的繪制
2.2.2 矩形、斜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繪制
2.2.3 圓、圓弧與橢圓的繪制
2.2.4 圓角與倒角的繪制
2.2.5 樣條曲線的繪制
2.2.6 點和坐標系的繪制
2.2.7 文本的繪制
2.2.8 插入外部數據
2.2.9 偏移邊創建圖元
2.3 草圖編輯與修改:參數化草圖繪圖第二步
2.3.1 構造選擇集
2.3.2 刪除圖元
2.3.3 拖動修改圖元
2.3.4 復制圖元
2.3.5 鏡像圖元
2.3.6 修剪圖元
2.3.7 移動和調整圖元
2.3.8 編輯文字
2.3.9 編輯樣條曲線
2.4 草圖的幾何約束:參數化繪圖第三步(1)
2.4.1 幾何約束
2.4.2 幾何約束的建立
2.4.3 幾何約束禁用與鎖定
2.5 草圖的尺寸約束:參數化設計第三步(2)
2.5.1 尺寸標注
2.5.2 尺寸標注的修改
2.5.3 尺寸鎖定
2.5.4 過度約束的解決
2.6 輔助圖元的使用與草圖范例
習題
CreoParametric3.0基礎設計與實踐
目錄
第3章 草繪特征的建立
3.1 CreoParametric特征概述及分類
3.2 草繪特征基礎知識
3.2.1 草繪特征的特點
3.2.2 草繪平面、參照平面與平面的方向
3.3 拉伸特征
3.3.1 簡單拉伸特征的例子
3.3.2 拉伸特征概述
3.3.3 拉伸特征的草繪截面
3.3.4 特征重定義
3.3.5 拉伸特征實例
3.4 旋轉特征
3.4.1 旋轉特征概述
3.4.2 旋轉特征建立過程
3.5 掃描特征
3.5.1 掃描特征概述
3.5.2 掃描特征建立過程
3.5.3 “合并端”選項
3.6 平行混合特征
3.6.1 平行混合特征概述
3.6.2 平行混合特征建立過程
3.7 筋特征
3.7.1 筋特征概述
3.7.2 筋特征建立過程
3.8 綜合實例
習題
第4章 基準特征的建立
4.1 基準特征概述
4.2 基準平面特征
4.2.1 基準平面建立的方法與步驟
4.2.2 基準平面約束方法與實例
4.3 基準軸特征
4.3.1 基準軸建立的方法和步驟
4.3.2 基準軸約束方法與實例
4.4 基準點特征
4.4.1 一般基準點
4.4.2 偏移坐標系基準點
4.5 其他基準特征
4.5.1 基準曲線特征
4.5.2 草繪基準特征
4.5.3 基準坐標系特征
4.6 綜合實例
習題
第5章 放置特征的建立
5.1 概述
5.2 孔特征
5.2.1 簡單直孔與標準孔輪廓孔的建立
5.2.2 草繪輪廓孔特征的建立
5.2.3 標準孔特征的建立
5.3 圓角特征
5.3.1 圓角特征概述
5.3.2 恒定倒圓角的建立
5.3.3 高級圓角的建立
5.4 倒角特征
5.4.1 邊倒角的建立
5.4.2 拐角倒角的建立
5.5 抽殼特征
5.6 拔模特征
5.6.1 拔模特征概述
5.6.2 簡單拔模特征創建過程與實例
習題
第6章 特征操作
6.1 特征復制、粘貼與選擇性粘貼
6.1.1 特征粘貼
6.1.2 特征的選擇性粘貼
6.2 特征陣列
6.2.1 尺寸陣列
6.2.2 方向陣列
6.2.3 軸陣列
6.2.4 填充陣列
6.2.5 表陣列
6.2.6 曲線陣列
6.2.7 參照陣列
6.3 特征鏡像
6.4 特征移動
6.5 特征修改與重定義
6.5.1 特征刪除
6.5.2 操作的撤銷與重做
6.5.3 特征重定義
6.5.4 特征尺寸動態編輯
6.6 特征的其他操作
6.6.1 特征重命名
6.6.2 特征父子關系與信息查看
6.6.3 局部組的創建與分解
6.6.4 特征生成失敗及其解決方法
6.6.5 特征隱含與恢復
6.6.6 特征重新排序與特征插入
6.7 綜合實例
習題
第7章 曲面特征
7.1 曲面特征的基本概念
7.1.1 曲面
7.1.2 曲面邊線的顏色
7.1.3 曲面特征建立過程與使用方法
7.2 曲面特征的建立
7.2.1 拉伸曲面特征
7.2.2 旋轉曲面特征
7.2.3 掃描曲面特征
7.2.4 混合曲面特征
7.2.5 邊界混合曲面特征
7.2.6 填充特征
7.2.7 復制、粘貼與選擇性粘貼曲面
7.2.8 偏移曲面特征
7.2.9 鏡像曲面特征
7.3 曲面編輯
7.3.1 曲面合并
7.3.2 曲面延伸
7.3.3 曲面修剪
7.3.4 曲面加厚
7.3.5 曲面實體化
7.4 綜合實例
習題
第8章 模型外觀設置與渲染
8.1 模型顯示與系統顏色設置
8.1.1 模型顯示
8.1.2 系統顏色設置
8.1.3 模型動態截面
8.2 模型方向控制
8.2.1 方向控制相關命令說明
8.2.2 模型重定向
8.2.3 定向模式
8.3 模型外觀設置
8.3.1 設置模型外觀
8.3.2 編輯模型外觀
8.4 模型渲染設置
8.4.1 場景
8.4.2 房間
8.4.3 光源
8.4.4 環境效果
8.5 渲染方法與實例
8.5.1 渲染設置
8.5.2 渲染方法
習題
第9章 模型裝配
9.1 裝配概述
9.2 裝配約束
9.3 元件放置狀態
9.3.1 完全約束元件
9.3.2 封裝元件
9.3.3 未放置元件
9.4 元件操作
9.4.1 模型樹操作
9.4.2 元件復制
9.4.3 元件陣列
9.4.4 元件激活
9.4.5 元件透明顯示
9.5 分解視圖
9.6 組件裝配實例
習題
第10章 創建工程圖
10.1 工程圖概述
10.1.1 工程圖界面簡介
10.1.2 簡單工程圖范例
10.1.3 工程圖配置文件
10.2 視圖的建立
10.2.1 一般視圖的建立
10.2.2 投影視圖的建立
10.2.3 詳細視圖的建立
10.2.4 輔助視圖的建立
10.3 剖視圖和剖面圖的建立
10.3.1 創建橫截面
10.3.2 全剖視圖的建立
10.3.3 半剖視圖的建立
10.3.4 局部剖視圖的建立
10.4 尺寸標注與公差
10.4.1 建立驅動尺寸
10.4.2 插入從動尺寸
10.4.3 尺寸編輯
10.4.4 中心線的顯示與調整
10.4.5 添加表面粗糙度符號
10.4.6 尺寸公差
10.4.7 形位公差
10.5 圖框、表格與標題欄的建立
10.5.1 創建圖框
10.5.2 使用表格創建標題欄
10.6 圖形文件格式轉換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