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與區域發展理論與實踐案例分析》緊緊圍繞我國農村發展前沿,從農村產業化與現代化、農村合作組織、農村城鎮化與勞動力轉移、新農村建設、農村社會保障、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等農村與區域發展的重點熱點理論及現實問題,采用背景、案例描述、分析與啟示、討論題的范式,歸納梳理和系統分析其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對推動我國農村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張立中,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投資咨詢工程師、注冊礦業權評估師。主講農業經濟學、農業政策學、農村發展理論與實踐、農業投資項目評估、畜牧業經濟管理等課程。出版《中國草原畜牧業發展模式研究》等專著6部,主編《畜牧業經濟管理》等教材4部,在《農業經濟問題》《中國農村經濟》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
第一章 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
濰坊市農業產業化“集群化”模式
“褚橙”的現代化農業組織管理
中糧集團全產業鏈視角下的“糧食銀行”
湖北仙桃:以農業產業化引領農業現代化
壽光蔬菜產業的變遷
第二章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山東寧陽縣的農村合作經濟之路
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與合作社發展
湖北省“三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
第三章 農村城鎮化建設
成都市:打破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
河南新密市新型城鎮化建設
江陰市申港鎮:從“豬婆街”到“宜居鎮”
永聯村:參展2015米蘭世博會的鄉村
第四章 農村就業與剩余勞動力轉移
溫江花工走四方
綿陽:城鎮化與農村勞動力流動
金鄉:坐實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基礎工程
第五章 農村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貴州省畢節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藍天農業生態園:還江河湖水一片清澈
山西陽高縣羅嶺村循環農業發展的實踐
青海探索循環農牧業發展“民和模式”
第六章 農村生態環境治理
荒漠化治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跨省生態補償探索
第七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美麗鄉村——浙江安吉
成都市郫縣農科村的新農村建設
第八章 農村社會保障
湖北長陽:“新農合”的樣板
社區服務進鄉村
附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