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9章,分別是Visual Basic概述(使用窗體、標簽等)、順序結構程序設計(使用圖像框、多窗體等)、分支結構程序設計(使用單選按鈕、形狀等)、循環結構程序設計(使用Pset等)、過程(使用標準模塊等)、數組(使用控件數組、列表框等)、文件(使用文件系統控件等)、菜單設計(使用ActiveX等)及訪問數據庫(使用ADO等)。
崔武子、齊華山主編的這本《界面設計與Visual Basic(第3版)》是以Visual Basic程序設計零起點讀者作為主要對象的程序設計教材,2004年8月和 2009年12月分別出版了第1版和第2版(均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次再版進一步強化了編程能力并提高了趣味性。
全書選用趣味性、針對性強的例題組織所有內容,并將語法介紹和控件使用融為一體,克服了語法知識的枯燥性。全書共分9章,分別是Visual Basic概述(使用窗體、標簽等)、順序結構程序設計(使用圖像框、多窗體等)、分支結構程序設計(使用單選按鈕、形狀等)、循環結構程序設計(使用Pset等)、過程(使用標準模塊等)、數組(使用控件數組、列表框等)、文件(使用文件系統控件等)、菜單設計(使用ActiveX等)及訪問數據庫(使用ADO等)。
全書各章內容分成基礎部分和提高部分,并在各章首部提供本章例題的知識要點;每章增設“貫穿實例” 和上機訓練;通過具體實例分階段介紹調試程序的方法;提供對象、基本語法的特殊索引、上機考試樣題、單號習題答案;配備電子教案和源代碼等素材。
本書是高等院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自學者的指導書。
出版說明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材精選在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三層次方案的指導下,我國高等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全國很多學校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這一領域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以及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必須面對新的挑戰。這些都對高等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在全國各高等學校精心挖掘和遴選了一批經過教學實踐檢驗的優秀的教學成果,編輯出版了這套教材。教材的選題范圍涵蓋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三個層次,包括面向各高校開設的計算機必修課、選修課以及與各類專業相結合的計算機課程。
為了保證出版質量,同時更好地適應教學需求,本套教材將采取開放的體系和滾動出版的方式(即成熟一本、出版一本,并保持不斷更新),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力求反映我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最新成果,使本套叢書無論在技術質量上還是文字質量上均成為真正的“精選”。
清華大學出版社一直致力于計算機教育用書的出版工作,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領域出版了許多優秀的教材。本套教材的出版將進一步豐富和擴大我社在這一領域的選題范圍、層次和深度,以適應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層次化、多樣化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滿足各學校由于條件、師資和生源水平、專業領域等的差異而產生的不同需求。我們熱切期望全國廣大教師能夠積極參與到本套叢書的編寫工作中來,把自己的教學成果與全國的同行們分享;同時也歡迎廣大讀者對本套教材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改進工作,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我們的電子郵件地址是xiech@tup.tsinghua.edu.cn。聯系人: 謝琛。
清華大學出版社
前言
界面設計與Visual Basic(第3版)學習Visual Basic的目的是利用其可視化的編程工具,開發應用程序。為此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 設計用戶界面和編寫程序代碼。由于設計界面相對容易,因此開發Visual Basic應用程序的關鍵是如何編寫能夠實現相應功能的程序代碼。
本書2004年8月和2009年12月分別出版了第1版和第2版,均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次再版進一步強化了編程能力并提高了趣味性。
本書采用獨特、靈活的內容組織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界面設計和代碼編寫的思想方法,在著力增加趣味性的前提下,強化本課程的實踐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目前,許多高等院校將《Visual Basic程序設計》作為第一門程序設計課程,本書是作者在圍繞“教師方便教,學生容易學”為主題,開展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活動后,以零起點讀者作為主要對象編寫的程序設計教材,因此可作為高等院校,尤其是應用性本科的教材,也可作為自學者的指導書。
本書特點:
(1) 每章內容分成基礎部分和提高部分。將常用對象的屬性、事件、方法以及語法知識等必須掌握的內容放在基礎部分中;將具有擴展性和提高性的內容安排在提高部分中。通過基礎部分的學習,掌握常用對象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語法,初步建立可視化程序設計的思維方式,具備編寫一般應用程序的能力。提高部分可根據學生能力或課時安排等因素自主選學,但其不影響后續章節的學習。
(2) 所有教學內容組織成例題。根據知識要點精心編寫例題,提供大量、有趣的規范化程序。通過對例題的分析和講解,強化語法知識、歸納對象的使用特點。
(3) 涉及算法的例題增設編程點撥。針對學生“設計界面易,編寫代碼難”的情況,書中凡涉及算法的例題,在給出其代碼之前,都增設了編程點撥。
(4) 分階段介紹調試方法。為了培養學生調試程序、排除錯誤的能力,教材分階段通過具體例題介紹了調試程序的方法。
(5) 提供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實例。本書以“小型書店圖書管理系統”為實例,按章節對系統提出設計要求,并隨著各章的學習,由淺入深,逐步完善整個系統。通過對貫穿實例的學習,不但可以鞏固本章所學內容,而且訓練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培養嚴謹的設計思維。
(6) 習題形式新穎,提供單號習題答案。與教材內容相對應,各章習題也分為基礎和提高兩部分。為了逐步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精心編寫了形式新穎的習題,并提供單號習題答案,以方便學生自測和教師布置作業。
(7) 配備課件。提供包括電子教案、全部例題代碼及習題可執行文件在內的學習資料。為了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本教材將基礎部分中的所有內容制作成生動的電子教案。通過運行習題的可執行文件,使讀者在著手做題前充分了解習題的功能要求與運行效果。
(8) 在各章開頭提供本章例題的知識要點列表;在各章末尾提供上機訓練環節,每道訓練題均包含題目、目標、步驟、提示和擴展等模塊;在附錄中提供對象、基本語法的特殊形式索引、上機考試樣題。
使用建議:
(1) 必學基礎部分;A部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部分例題留給學生自學。
(2) 選學提高部分。書中的提高部分是為了幫助讀者更上一層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部分內容進行介紹。為了提高學生的上機編程和調試能力,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其中的“貫穿實例”。
(3) 上機訓練中提供的步驟和提示僅供參考,有余力的學生應繼續完成擴展功能。
(4) 單、雙號習題成對做。單號習題提供參考答案,雙號習題則在類型上與前一單號習題相同,知識點也接近。基礎部分中提供的習題都是最基本的,題量也不多,建議讀者全部完成,提高部分中的習題可根據情況選做。
本書中的所有程序均在Visual Basic 6.0版本下運行通過。
全書由崔武子、齊華山主編和統稿,于寧、李紅豫和孫力紅參加了部分內容的編寫。
在使用前兩版教材和編寫第3版的過程中,得到了多年共同參加精品課程建設的全體團隊成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限于作者水平,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和指正。
作者
2014年3月界面設計與Visual Basic (第3版)前言
本書特點
界面設計與Visual Basic(第3版)1. 全書所有教學內容組織成例題,將語法介紹和控件使用融為一體,克服了語法知識的枯燥性,分散難點,使學生在學習有趣的例題中,學習語法、了解對象的使用方法;
2. 每章內容分成基礎部分和提高部分,有利于分層教學,緩解課時緊張問題;
3. 為涉及算法的例題增設編程點撥;
4. 通過具體例題分階段介紹調試方法;
5. 本書增設具有連續拓展性的貫穿實例。根據各章所學內容,對同一實例逐步提高設計要求,并最終實現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圖書管理系統;
6. 每章增設上機訓練,其中包括基本功能、目標、步驟及功能擴展等要求;
7. 每章首部提供各例題的知識要點,在附錄中提供對象、基本語法的特殊形式的索引、上機考試樣題和單號習題答案;
8. 配備課件,該課件包括電子教案、全書所有例題的代碼以及習題的可執行文件。
第1章 Visual Basic概述
1.1 什么是Visual Basic
1.2 設計Visual Basic程序的步驟
1.3 Visual Basic的特點
1.4 提高部分
1.4.1 可視化集成開發環境
1.4.2 對象和類的概念
1.4.3 再論屬性、事件和方法
1.4.4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1)
1.5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2章 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2.1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
2.2 VB語言基礎
2.2.1 VB語句的書寫規則
2.2.2 常量、變量及變量定義
2.2.3 算術運算符與表達式
2.3 數據賦值
2.4 數據輸出
2.4.1 用標簽輸出數據
2.4.2 用消息框輸出數據
2.4.3 用窗體輸出數據
2.4.4 用圖像框輸出圖形數據
2.5 數據輸入
2.5.1 用文本框輸入數據
2.5.2 用輸入框輸入數據
2.5.3 用滾動條輸入數據
2.6 提高部分
2.6.1 窗體與常用控件的進一步介紹
2.6.2 消息框與輸入框
2.6.3 常用數據類型介紹
2.6.4 常用內部函數匯總
2.6.5 文件路徑的概念
2.6.6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2)
2.7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3章 分支結構程序設計
3.1 關系、邏輯運算符與表達式
3.1.1 關系運算符與表達式
3.1.2 邏輯運算符與表達式
3.2 If語句
3.2.1 使用If語句處理簡單分支問題
3.2.2 使用嵌套的If語句處理多分支問題
3.3 使用Select Case語句處理多分支問題
3.4 提高部分
3.4.1 單選按鈕、復選框、框架、直線和形狀控件
3.4.2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3)
3.5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4章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4.1 用For-Next語句處理循環問題
4.2 認識Do While-Loop和DoLoop While語句
4.3 循環語句的嵌套
4.4 提高部分
4.4.1 自行畫圖
4.4.2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4)
4.5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5章 過程
5.1 過程的定義與調用
5.1.1 函數(Function)過程的定義與調用
5.1.2 子程序(Sub)過程的定義與調用
5.2 變量的作用域
5.2.1 過程級變量及其作用域
5.2.2 窗體級變量及其作用域
5.2.3 程序級變量及其作用域
5.3 標準模塊
5.4 提高部分
5.4.1 靜態變量的使用
5.4.2 過程的遞歸調用
5.4.3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5)
5.5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6章 數組
6.1 一維數組
6.2 控件數組
6.3 提高部分
6.3.1 列表框與組合框
6.3.2 數組的高級應用
6.3.3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6)
6.4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7章 文件
7.1 文件概述
7.2 文件瀏覽
7.3 順序文件的讀寫操作
7.4 提高部分
7.4.1 文件系統控件與通用對話框
7.4.2 記錄類型
7.4.3 文件的進一步介紹
7.4.4 常用文件操作語句和函數
7.4.5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7)
7.5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8章 菜單設計
8.1 設計菜單
8.2 設計彈出式菜單
8.3 工具欄和狀態欄
8.4 提高部分
8.4.1 多文檔界面設計
8.4.2 ActiveX控件
8.4.3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8)
8.5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第9章 訪問數據庫
9.1 數據庫的概念與建立
9.1.1 數據庫概念
9.1.2 數據庫和表的建立
9.2 用ADO控件訪問數據庫
9.3 提高部分
9.3.1 用Data數據控件訪問數據庫
9.3.2 貫穿實例——圖書管理系統(9)
9.4 上機訓練
習題
基礎部分
提高部分
附錄A 常用字符與ASCII代碼對照表
附錄B 對象、基本語法索引
附錄C 單號題參考答案
附錄D 上機考試樣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