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技術教程/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關系數據庫為主線,全面闡述了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應用技術,主要包括數據庫緒論、關系數據庫基礎、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關系數據理論、數據庫設計、事務和庫并發控制、數據庫備份與恢復、安全管理、數據庫編程、數據庫新技術、案例分析(學生選課管理系統)和實驗等內容。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技術教程/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重點突出、內容安排合理、實用性強,每章配以大量實例,以及課后練習題,幫助讀者領會和理解數據庫的基本理論知識。書后配備了豐富的實驗,便于讀者上機實踐,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書中還提供了一個完整案例,引導讀者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技術教程/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專業以及非計算機類專業本、專科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第1章 數據庫緒論
1.1 引言
1.2 數據庫基礎知識
1.2.1 數據與數據庫
1.2.2 數據管理與數據庫管理系統
1.3 數據庫的起源與發展
1.3.1 手工管理階段
1.3.2 文件系統階段
1.3.3 數據庫系統階段
1.4 數據模型
1.4.1 數據模型概述
1.4.2 層次數據模型
1.4.3 網狀數據模型
1.4.4 關系數據模型
1.4.5 面向對象數據模型
1.5 數據庫系統
1.5.1 數據庫系統的組成
1.5.2 數據庫管理系統
1.5.3 數據庫的體系結構
1.6 習題
第2章 關系數據庫基礎
2.1 關系模型
2.1.1 關系數據結構
2.1.2 關系的完整性約束
2.1.3 關系操作
2.2 關系代數
2.2.1 傳統的集合運算
2.2.2 專門的關系運算
2.2.3 關系代數表達式優化
2.3 關系演算
2.3.1 元組關系演算
2.3.2 域關系演算
2.4 習題
第3章 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
3.1 SQL概述
3.1.1 SQL簡介
3.1.2 SQL基本知識
3.2 數據定義
3.2.1 模式定義
3.2.2 基本表定義
3.2.3 實現完整性約束
3.2.4 更新基本表
3.3 數據查詢
3.3.1 簡單查詢
3.3.2 條件查詢
3.3.3 聚集函數
3.3.4 模糊查詢
3.3.5 對查詢結果排序
3.3.6 分組查詢
3.3.7 涉及空值的查詢
3.3.8 連接查詢
3.3.9 嵌套查詢
3.3.1 0集合查詢
3.4 數據更新
3.4.1 插入數據
3.4.2 修改數據
3.4.3 刪除數據
3.5 索引
3.5.1 創建索引
3.5.2 刪除索引
3.6 視圖
3.6.1 創建視圖
3.6.2 刪除視圖
3.6.3 查詢視圖
3.6.4 更新視圖
3.7 習題
第4章 關系數據理論
4.1 問題引入
4.1.1 規范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4.1.2 概念回顧
4.1.3 關系模式的存儲異常問題
4.2 基本概念
4.2.1 函數依賴的定義及性質
4.2.2 碼
4.3 范式
4.3.1 第一范式
4.3.2 第二范式
4.3.3 第三范式
4.3.4 BC范式
4.3.5 第四范式
4.4 關系模式的規范化小結
4.4.1 關系模式規范化的目的和原則
4.4.2 關系模式規范化的步驟
4.5 習題
第5章 數據庫設計
5.1 數據庫設計概述
5.1.1 數據庫設計的特點
5.1.2 數據庫設計方法概述
5.1.3 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5.1.4 數據庫設計過程中的各級模式
5.2 需求分析
5.2.1 需求分析的任務和方法
5.2.2 數據流圖
5.2.3 數據字典
5.3 概念結構設計
5.3.1 概念模型
5.3.2 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5.3.3 數據抽象和局部視圖設計
5.3.4 視圖的集成
5.4 邏輯結構設計
5.4.1 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
5.4.2 ER圖向關系模型的轉換
5.4.3 數據模型的優化
5.4.4 設計用戶子模式
5.5 數據庫的物理設計
5.5.1 數據庫物理設計的內容和方法
5.5.2 關系模式存取方法選擇
5.5.3 確定數據庫的存儲結構
5.5.4 評價物理結構
5.6 數據庫的實施和維護
5.6.1 數據的載入和應用程序的調試
5.6.2 數據庫的試運行
5.6.3 數據庫的運行和維護
5.7 習題
第6章 事務和并發控制
6.1 事務
6.1.1 事務概念
6.1.2 事務的特征
6.2 并發控制
6.2.1 并發執行
6.2.2 可串行化調度
6.2.3 沖突可串行化調度
6.3 基于鎖的協議
6.3.1 封鎖
6.3.2 封鎖協議
6.3.3 兩段鎖協議
6.4 活鎖和死鎖
6.4.1 活鎖
6.4.2 死鎖
6.5 封鎖的粒度
6.6 習題
第7章 數據庫備份與恢復
7.1 故障的種類
7.2 備份策略
7.2.1 備份分類
7.2.2 日志(Logging)
7.2.3 備份策略
7.3 恢復技術
7.4 檢查點恢復技術
7.5 習題
第8章 安全管理
8.1 安全性概述
8.2 應用系統安全性控制
8.2.1 安全控制模型
8.2.2 用戶身份鑒定
8.2.3 權限的授予與收回
8.2.4 角色
8.3 數據加密技術
8.4 習題
第9章 數據庫編程
9.1 變量及流程控制語句
9.1.1 PL/SQL塊的基本結構
9.1.2 變量常量
9.1.3 流程控制語句
9.2 存儲過程
9.2.1 存儲過程的分類
9.2.2 存儲過程的優點
9.2.3 創建存儲過程
9.2.4 執行存儲過程
9.2.5 查看和修改存儲過程
9.2.6 刪除存儲過程
9.3 觸發器
9.3.1 創建觸發器
9.3.2 激活和執行觸發器
9.3.3 查看和修改觸發器
9.3.4 刪除觸發器
9.4 嵌入式SQL
9.4.1 嵌入式SQL基礎知識
9.4.2 嵌入式SQL的使用
9.5 ODBC編程
9.5.1 ODBC工作原理
9.5.2 ODBCAPI基礎
9.5.3 ODBC的工作流程
9.6 習題
第10章 數據庫新技術
10.1 數據庫發展概述
10.1.1 數據庫發展的三個階段
10.1.2 數據庫技術發展的特點及趨勢
10.2 分布式數據庫
10.2.1 分布式數據庫及其特點
10.2.2 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的體系結構
10.3 對象關系數據庫
10.3.1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10.3.2 對象關系數據模型
10.3.3 對象關系數據庫
10.4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10.4.1 數據倉庫技術
10.4.2 數據挖掘技術
10.5 其他數據庫系統簡介
10.5.1 XML數據庫
10.5.2 多媒體數據庫
10.5.3 主動數據庫
10.6 習題
第11章 案例分析——學生選課管理系統
11.1 數據庫系統設計技術
11.1.1 數據庫系統設計的六個階段
11.1.2 關系數據庫設計技術
11.2 系統設計
11.2.1 系統功能分析
11.2.2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11.3 數據庫的設計與實現
11.3.1 數據庫需求分析
11.3.2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11.3.3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11.3.4 數據庫物理設計
11.4 應用程序的設計與實現
11.4.1 登錄界面
11.4.2 管理員主頁
11.4.3 編輯學生信息
11.4.4 添加課程信息
11.4.5 編輯課程信息
11.4.6 學生選課
11.4.7 查看選課信息
第12章 實驗
12.1 認識DBMS
12.1.1 實驗目的
12.1.2 實驗內容
12.2 數據庫的創建與管理
12.2.1 實驗目的
12.2.2 實驗內容
12.3 數據表的建立與編輯
12.3.1 實驗目的
12.3.2 實驗內容
12.4 實現完整性約束
12.4.1 實驗目的
12.4.2 實驗內容
12.5 簡單數據查詢
12.5.1 實驗目的
12.5.2 實驗內容
12.6 復雜數據查詢
12.6.1 實驗目的
12.6.2 實驗內容
12.7 視圖和索引的定義與使用
12.7.1 實驗目的
12.7.2 實驗內容
12.8 事務與并發控制
12.8.1 實驗目的
12.8.2 實驗內容
12.9 數據庫安全性控制
12.9.1 實驗目的
12.9.2 實驗內容
12.10 存儲過程、觸發器的創建與使用
12.10.1 實驗目的
12.10.2 實驗內容
附錄A部分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