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教育,這兩樣怎么弄到一起了?是的,你沒看錯,金庸大師的武俠小說里也能讀出教育學。《和金庸一起聊教育》就是這樣一本書,作者結合金庸小說的內容情節,用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分析了諸多武俠人物的成長史。
全書58篇文章,幾乎囊括了金庸全部武俠作品的主要人物。作者以一位教育研究者的視角,把目光鎖定在了英雄、大俠以及反派人物的青少年時代,解讀他們從幼兒期到青春期的成長密碼,找出教育、成才問題的關鍵。諸如,同樣是缺失父愛的英雄后代,是什么原因讓郭靖成為大俠而楊康卻身敗名裂?相似的苦難困厄之下,為何張無忌、令狐沖成為統領江湖的英雄而林平之、游坦之卻走上了不歸路?本不喜歡學武的段譽、虛竹怎么就一下子成了武林高手?曾經的小乞丐石破天何以破解難倒天下所有高手的秘密?等等。
作者所探討的對象除了孩子、學生,還有家長和老師,以及這些青少年武俠人物的成長環境。有遠赴邊疆支教的江南教學團隊,有藏書世家走出的女博導,有寓教于樂的的老頑童,還有華山武術學院的老校長,等等。這些名師之所以能教出好徒弟,得益于他們的人品師德、職業素養和高級的教學方法。張三豐的兩次教學示范、藏經閣掃地僧的現身說法等故事情節都被作者饒有興致地進行了分析。當然,也有不稱職的老師,像應試教育的急先鋒滅絕師太;也有不合格的家長,如溺愛子女的母親黃蓉和望子成龍的慕容博等。
這是一本別樣的武俠史,也是一部教育學的案例集。它以金庸小說里的人物為原型,以他們的故事為底本,從他們的成長軌跡中,探討教育的諸多問題。作者將金庸小說里的人物按年代排序,同時把各個小說的前后背景相連,呈現出一幅跨朝代的巨幅武林畫卷。作者語言幽默,觀點有趣,引據可考,是部結合教育學和武俠史的隨筆集,同時也為讀者展現出金庸堪稱教育家的一面。
該書采用布藝封面,燙白工藝,32開精裝小開本。作者手刻藏書票,僅此一版,限量發售。
《和金庸一起聊教育》將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全集濃縮成一本小書,作者從教育學的角度探討金庸在人物、情節設置上的深意,既援引知名教育學家如蒙塔梭利、勞倫斯?科恩等人的經典理論,亦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為讀者呈現出了金庸作為教育家的一面。書中文章盡管涉獵知識廣博、談及理論深奧,但作者語言風趣幽默,甚至時而閃出“無厘頭”的風格來,讓人忍俊不禁。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文藝評論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譚旭東老師讀后稱《和金庸一起聊教育》“視角新、內容好,有學術素養,也有文化品位”,“真是奇書、妙作”。
這本書既是武俠迷獵奇、解密的文本,又可作為研究者的教育案例集;熟悉金庸作品的孩子可以從中讀到共鳴,了解武俠小說的家長和老師也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金庸。
譫小語,本名張寧,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文字見于《中華讀書報》《文學報》《新周刊》等報刊,另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牧羊女的劍法/1
好心態帶來好運氣/6
你是遠山我是峰/10
藏書世家走出的女博導/15
贏在起跑線上的悲劇/19
一位老師至死未了的心愿/24
和尚下山/28
終結者的“心”病/33
藏經閣一課/38
被拐少女的短暫人生/42
丑小靖是如何變成俠天鵝的/47
郭靖的大學輔導員/52
黃蓉的幸福從哪里來/56
從蘿莉到狂魔/62
楊康死因再調查/66
并未消逝的琴音/71
最酷老師和他的癡情學生們/76
男神一切看心情/81
玩出來的天下第一/86
李萍女士千古/92
你在東歐還好嗎/97
低下頭,看見自己/103
郭襄為何甩出姐姐N 條街/108
楊過走過的那些彎路/112
最美女教師的趣味教學法/117
莫愁少女愁斷腸/121
當我談劍術時,我談些什么/126
人民的好醫生張無忌/130
“俠二代”的悲劇蛻變/136
七年之殤/140
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144
張三豐的兩次教學示范/148
從浪子到慈父/153
少林寺最優秀圖書管理員/157
痛苦穿掘靈魂的蘇生之路/162
一只單純倔強的飛蛾/167
平坦之路不平坦/172
一場沒有開始就已結束的愛戀/177
思過崖上的風/181
一個燒餅引出的大俠/186
邪惡的青春/191
記得當時年紀小/195
那一年,芳芳十九歲/199
緬懷兩位武學研討會的先驅/204
“好孩子”袁承志/209
青青的青澀人生/214
兼容并包的老校長/218
鴛鴦刀的秘密/223
紅花少年,一路錯拳/227
美少年毀容前后/231
從陸菲青到阿凡提/236
該不該出手都出手/240
馬春花的致青春/245
喂故事長大的孩子/249
村里娃進城之后/254
騎著白馬找王子/258
老師侄的慢功夫/262
韋小寶,終結了一個時代/268
《和金庸一起聊教育》:
牧羊女的劍法大俠郭靖的武功。除了耳熟能詳的降龍十八掌、七十二路空明拳和九陰真經等,還有一門越女劍法,是跟江南七怪中的女俠韓小瑩學的。只因前面那幾樣功夫名聲太大,所以這越女劍很少被提起。這套劍法郭靖小時候在大漠學得并不好,但招式套路自是熟悉的,待到修煉成全國著名武術家后劍法精進自然不在話下。后來郭靖有了女兒,因感念師恩,他將這套劍法傳給了她們,郭芙長大后也曾多次在實戰中顯示其威力。越女劍法的.創立者,說起來競不是武學名家,甚至連武術愛好者都算不上,而是一位牧羊少女。
這便是我要說的金庸先生的非著名武俠小說《越女劍》的主人公,她叫阿青。
時光倒回一千七百年,那是一個被稱作“春秋”的時代。風云乍起,群雄爭霸。某日,走在會稽街頭的越人范蠡正苦苦思索鑄劍和練劍的破吳之術,因為他的國正俯首于吳,他的王正臥薪嘗膽,且就在前一天晚上,吳王派來的八名使者在劍術切磋中把越國武士打得落花流水。偏巧,這時那八名飛揚跋扈的吳國劍士喝醉了酒在街上鬧事,不僅打了范蠡的兩名隨從,還殺了一只山羊。這只山羊名日“老白”,它的主人便是阿青。阿青要求吳國劍士賠償損失以告慰老白在天之靈。但吳國劍士繼續撒野,阿青手中趕羊的竹棒輕輕一抖,便瞬間戳瞎了八名劍士每人一只眼睛。
范蠡驚呆,差點兒給跪了,請回阿青問她傳授劍術的師父是哪一位。阿青茫然,什么劍術、師父,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耶。范蠡說你一根竹棒戳瞎了八個壞人的眼睛這本事就是劍術嘍!阿青說這竹棒是從小就耍的呀——“我十三歲那年,白公公來騎羊兒玩,我不許他騎,用竹棒趕他。他也拿了根竹棒來打我,我就和他對打。起初他總是打到我,我打不著他。我們天天這樣打著玩,近來我總是打到他,戳得他很痛,他可戳我不到。他也不大來跟我玩了。”說話時阿青不過十六七歲,小小年紀就如此輕松愉快地掌握了一門頂級武術,沒法不讓人不膜拜。比起那些毀容斷肢割器官以求得武功晉級升檔的癡人、狂人們,真是天壤之別。嚴格地說阿青也不是越女劍法創立者,她是在跟她的大白在嬉戲打鬧中掌握了這門功夫。這個大白呢,就是阿青說的白公公,其實乃一只白猿。看來有些事情真不是強求來的,就像金庸先生的故事里許多主人公都有奇遇,表面看這似乎是作者刻意設計的“無巧不成書”,實則是人物的性格決定了命運,每一次奇遇都有主人公性格上的內因。
張無忌也遇見過“白公公”,但他如果不是心地善良非要給那只白猿看病,也就不會得到《九陽真經》。
范蠡求賢若渴,請求阿青為越國劍士傳授劍術。阿青哪里懂得教學之法,不過是跟八十名劍士逐一過招。
大概是頑皮的阿青對于教師這個職業并不感興趣,或者是因為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只教了四天她就消失了。八十名劍士根據記憶里的“一絲一忽的神劍影子”錘煉劍術,終于“無敵于天下”,于是后人把神劍影子里總結出的劍法稱為越女劍法。到了唐朝末年,越女劍的傳人是一位無名神尼,一位名叫聶隱娘的女劍俠在師從無名神尼后曾一度將越女劍發揚光大。
盡管如此,南宋時期的韓小瑩、郭芙等人使來的越女劍其實也只是一千多年前阿青劍法中的些許皮毛了。
金庸的小說里以動物為師或諳熟仿生學理論知識的高手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楊過師從神雕,夏雪宜和歐陽鋒都跟蛇學過藝,歐陽鋒練蛤蟆功,此外還有瑛姑的泥鰍功、梁子翁的野狐拳,張無忌、胡斐等許多人都施展過壁虎游墻功,等等。①和這些武林名宿不同的是,阿青不是為了學武而煉成的越女劍法,她是在游戲中無意間成了劍術高手。楊過是“黯然銷魂”之后才開悟,歐陽鋒練來練去競至走火入魔。阿青不過是要保護好自己的羊,在日常生活中以最簡單樸實的方式窺進武學之門。為了老白斗大白,是作為一名牧羊女的首要任務和基本職責。拋開藝術夸張,阿青的竹棒打猿正如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無他,但手熟爾”。
在這部金庸最短武俠小說《越女劍》中,阿青劍術之精湛不止開場那次驚鴻一瞥。三年后范蠡帶兵攻入吳國館娃宮,與西施重會。尋找范蠡緊隨而來的阿青轉瞬間沖過三千越甲,破帷而入,身后兵刃掉了一走廊,嗆啷啷,嗆啷啷,金屬碰撞的聲音不絕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