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磨難教會我成長——磨難與幸福相生相伴
磨難之處必然埋下了幸福的種子
每一個人都渴望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直風平浪靜。當磨難來臨的時候,你是自怨自艾、意志消沉,還是不屈不撓地與磨難作斗爭呢?
有人曾經說過:“磨難和幸福是一對孿生兄弟,有磨難的地方必然埋下了幸福的種子。”這是多么智慧的語言啊!生活本身就是一位智者,它不但讓你體味到笑的甘果,還會讓你體會到淚水的苦澀;它會把一些暗淡無光的日子播撒在你的生命中,同樣也會把一條陽光明媚的坦途安置在你的前方。
因此,當磨難如同不速之客造訪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用微笑去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自己的不完美,去發現隱藏在磨難背后的幸福的種子。只要有勇氣接受自己的缺點或者弱點,就能夠在磨難中慢慢長大,并且最終擁有戰勝磨難的力量!
有這樣一個苦難的小女孩,在她四歲的時候,不小心從炕上摔了下來,脖子陷進了胸腔里。從那以后,她的下頜被推出30度,每天只能保持仰面朝天的姿勢。
上學的時候,同學們因為她的外貌而嘲笑她。她一個人偷偷地哭過。
她終于堅持到了高考,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是由于身體的原因,沒有一所大學愿意錄取她,她只能選擇放棄。這一次,她哭得很傷心。
回到家里,她想像正常人一樣勞動,學習插秧。可是,仰面朝天的姿勢讓她很難找對角度把秧苗插進田里,為此她只能把腰彎了再彎,臉幾乎扣到了膝蓋上。這時,她又忍不住哭了。
她哭泣的樣子和別人不太一樣,別人哭的時候會低下頭來,用紙巾擦拭眼淚;她哭的時候仍然仰面朝天,把頭揚著,手里的紙巾舉得高高的。她擦拭眼淚的動作,不像在拭去讓人同情的憂傷,更像是輕輕撫摸照在臉上的一縷縷陽光。
后來,她學會了用電腦,學會了用文字訴說心情。在她的散文和詩歌里,到處是飄浮的云朵,到處是明亮的陽光與飛鳥掠過的痕跡。
再后來,她找到了一份工作,那份工作是為許多詩人、作家策劃出版圖書。經過幾年的努力,她成了一位非常受歡迎的出版社編輯。當別人稱贊她的榮耀,將她當作一個傳奇的時候,她仍然保持著仰面朝天的姿勢,微笑著說:“其實我非常感謝那些苦難的遭遇,感謝命運給我一顆永遠不會低下的頭。”
由于只能保持仰面朝天的姿勢,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她不會像別的同學那樣,因為抬頭看黑板而覺得脖子酸痛。這讓她感覺到幸福。
由于只能保持仰面朝天的姿勢,所以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插秧、播種,可是正因為如此,她才看到了更遼闊的天空,有了更多的想象。這也讓她感覺到幸福。
由于只能保持仰面朝天的姿勢,所以她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個朗誦詩歌、書寫詩歌的人。她哭泣的樣子也是那樣的神圣,由于只能仰面朝天,天上的神便將陽光放進了她的眼淚里。她把手高高地舉起,再一次輕輕地拭去眼淚—不,是輕輕地挽起一縷縷陽光。
她滿臉幸福地說:“不能低頭,就不得不昂首;只能夠保持仰面朝天的姿勢,就永遠不會有屈服的念頭!”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我們不能夠改變磨難本身,可是我們卻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發現隱藏在磨難背后的幸福!正如霍蘭德所說:“在最黑的土地上生長著最嬌艷的花朵,那些最偉岸挺拔的樹木總是在最陡峭的巖石中扎根,昂首向天。”
苦難的本意并不是要將我們打倒,而是為了讓我們站得更穩、走得更遠。只有那些經過磨難洗禮的人,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面對磨難的時候,往往會自怨自艾、意志消沉。如果你正在經受磨難的洗禮,那么應該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面對磨難、發現幸福呢?
1。學會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缺點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即使你尊敬的老師、長輩,甚至一些偉人,他們的身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點。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缺點時,不管外在的還是心理上的,都不要太在意,而是要理性地看待。比如,你的眼睛雖然有點小,可是卻給人一種精明細膩的感覺。
2。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生活中,有很多人之所以不接受自己的缺點,是因為凡事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比如,別人說你胖死了,如果你在意他的看法,就會感覺自卑,就可能會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種語調而緊張、自責或苦惱;反之,如果你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就不會有自卑感。所以,要想讓自己不自卑,要想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就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自己覺得無所謂就可以了。
3。改變刻板的思維方式
在磨難中,有些人之所以會產生沮喪、自卑的情緒,其實并非是自己本身或者是遇到的這件事太糟糕,而是因為你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和態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所以,你一定要改變這些不必要的思維方式,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才能走出磨難。
4。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一個人最大的磨難,就是身體或者心理上的“不完美”,不管你如何看待,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并不能因為你的痛苦或難以接受而有任何的改變。所以,我們只有無條件地正視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我們要明白,一個人的價值并不取決于其身高、容貌、權勢,而是取決于他內心強大還是弱小。只有那些樂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人,才能夠在磨難中體會到幸福,并且堅定自己的信念、信心滿滿地走下去。
總之,幸福和磨難是一對孿生兄弟,有磨難的地方必然埋下了幸福的種子。在我們生命開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們一輩子所遇上的幸福和痛苦是同在的,假如我們總想著痛苦,我們就無法去體會幸福的滋味。人這一輩子,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痛苦的事情,關鍵是看你要如何去面對它,只有正確面對痛苦,幸福才會來臨!
風雨后的陽光最燦爛
曾經一首《陽光總在風雨后》鼓勵了很多困境中的人,就像歌詞“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晴空”中寫的那樣,風雨過后的陽光總是格外燦爛,經歷困難后勝利的果實會格外甜美。海倫·凱勒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無比豐富的生命體驗過程中,如果一帆風順,那我們將失去一些發自內心深處的無上喜悅。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達山頂的時候才會欣喜若狂。”一個人順著開鑿好的山路,登上兩百米的山頂,眺望遠處時,他感受到的是喜悅,而一個人開拓未知的道路,攀上珠穆朗瑪峰時,他體會到的是漫步云端的暢快淋漓。誰到達頂峰的道路最曲折,付出的艱辛最多,他所收獲的也最多!
小楊有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工作輕松,休假也多。可小楊每天都干得無精打采。
有一天,他的爸爸對他說:“既然你上班時找不到快樂,那就到我這里來試試吧!”于是,在一個周末,小楊被爸爸帶到建筑工地,在烈日炎炎下扛水泥、抬鋼筋。一天下來,小楊筋疲力盡,累得骨頭都散架了。
第二天,他來到辦公室,坐在舒適的軟椅上,吹著空調,喝著咖啡,感覺心情特別的愉悅,工作勁頭十足。
倘若小楊不是經歷了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辛苦,他一定還在自己舒適的辦公室里,因為和同事之間的一點小口角而悶悶不樂,因為新來的主管不夠賞識自己而憂心忡忡……正是因為吃了苦,才能明白生活中的甜,才能發現自己原以為平淡乏味的生活其實是其樂無窮。
不久前看到一則新聞報道:一些城里學校與山村學校開展“走進山村”的聯誼活動,讓城里的孩子去大山里過暑假。這些“小公主”“小皇帝”在城市里養尊處優,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是生活在蜜罐里,還整天抱怨這個埋怨那個。到了山區,感受了山村的艱苦環境,過了十幾天像山里的孩子一樣每天走幾十里山路才到學校,在破舊的土坯房里學習,吃咸菜饅頭的日子,再回到城市里時,他們不挑食了,變得尊重長輩,也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好的學習條件。這不正是體驗了物質條件艱苦和貧乏的“苦”才體會到了生活舒適和優越的“甜”嗎?
其實,“苦”與“甜”是相對的,只是經歷了苦的人會更深切地感受“甜”。肚子餓的時候,沒有填飽肚子的食物是“苦”,可如果擺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絲面在你面前,這就是“甜”了;下班累了,搭上回家的公交,沒有座位還碰上小偷劃破新買的皮包是“苦”,坐到靠窗戶的座位迎面的清風拂去了一天的疲憊是“甜”;哭得傷心時,走路撞到電線桿是“苦”,身邊有人貼心地遞上紙巾是“甜”……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對磨難就可以更加淡然了。被困苦包圍的時候,展望前方,那里有絢麗的彩虹,明媚的陽光等待著你,現在吃苦,是為了以后嘗甜,只要能克服眼前的困難,迎接自己的將是美好的生活;被甜蜜圍繞的時候,回首過去,曾經經歷過多少的辛苦和磨難才換來今天的幸福,對待得之不易的幸福,更要懂得珍惜。
懂得風雨過后的陽光最燦爛的人,會把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有限的時間中去,用平和的心態面對每天的得與失,在品嘗苦澀的失敗之果時能面帶微笑,用堅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努力,換取最后的成功!在摘取成功的碩果后,能保持心中的淡定,不因為一次的成功而在拼搏的道路上止步,勝利只是促進他們更奮勇前進的動力,那些常人們看來不堪回首的經歷,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又一筆寶貴財富,因為這筆財富,他們學會了寬容和理解,當看到與自己的經歷相仿的人需要幫助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們學會了珍惜和感恩,因為沒有曾經的“苦”,今天所嘗到的“甜”又將是何等的寡淡無味。
聰明的人,懂得感恩,懂得感謝那些讓他們嘗到比幸福更幸福的磨難。
聰明的人,懂得欣賞,懂得在經歷風雨后欣賞溫暖的陽光里別具一格的斑斕。
戰勝磨難,破繭而出
毛毛蟲在密密實實的繭中掙扎,透過昏暗的光線想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可縫隙小到幾乎空氣都流不進來,它們只有一根一根咬斷自己吐出的絲,在疼痛和漫長的煎熬中等待美麗的蛻變。但正是這個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才使得毛毛蟲變成美麗的蝴蝶,擁有神奇的翅膀。
人成長的過程跟毛毛蟲幻化成蝶的經歷何其相似。受了委屈黯然神傷時,需要戰勝失落;遭遇毀謗,灰心喪氣時,需要戰勝輿論;情感受挫,痛苦不堪時,需要戰勝悲觀……只有不斷戰勝生活中這樣那樣的困難,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品嘗到幸福的甘甜。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當上帝要想成就一個人,必先去磨煉他;魔鬼要想毀滅一個人,必先去放縱他。”巴爾扎克說:“挫折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那些把困難當作墊腳石的“天才”,一般都會用足夠的心理準備,用樂觀、向上的心態來戰勝失敗和挫折,將磨難踩在腳下。
美國有一個叫米歇爾的青年,在一次偶然的車禍中,他全身大面積被燒傷,面目非常恐怖,手腳也變成了肉球。看到鏡子中難以辨認的自己,他內心極度恐慌,但他并沒有就此沉淪,因為他知道,想要不吃苦,就要想辦法擺脫磨難!
幾經努力,這位身殘志堅的人終于變成了一位百萬富翁,但他并沒有就此滿足,堅持要用肉球似的雙手去學習駕駛飛機。結果,因飛機突然發生故障,讓他從高空中摔了下來,把脊椎摔得粉碎,結果只能是終身癱瘓。家人、朋友悲傷至極,他卻說:“事情已經是這樣了,我必須樂觀地接受。我的身體雖然不能行動了,但我的大腦依舊非常的健全,我還可以說話,還可以幫助別人。”從此以后,在醫院的病房里,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去鼓勵病友戰勝疾病。他在哪里出現,笑聲就在哪里蕩漾。
一天,一位護士學院畢業的金發女郎來護理他。米歇爾一看見這位姑娘就愛上了她,想向她求愛。于是,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和朋友,大家都勸他:“萬一被人家拒絕了,你多難堪啊!”可他卻說:“不,萬一成功怎么辦?萬一她答應了呢?”
米歇爾決定抓住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勇敢地向那位姑娘示愛。兩年之后,那位金發女郎嫁給了他。
米歇爾的堅韌不拔和戰勝困難的勇氣,使他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并最終成為坐在輪椅上的國會議員。即便是曾經被磨難包圍,他還是勇敢地咬破了困住自己的繭,為自己創造了不再吃苦的條件——擁有了財富、愛情、名利。
人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當你身處戰場、兵臨城下時,后退,無疑只能做逃兵或俘虜。這時,不妨學習項羽破釜沉舟的氣概,冷靜地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作戰局勢分析清楚,盡最大的可能把困難解決,就算最后不一定贏,但沒有放手一搏,又怎能對得起自己?碰到困難,勇敢地迎上去,“攻擊是最好的防御”。這條軍事原則不僅僅適用在戰場上,也是我們生活的智慧之策。
有人對薊草是這么看待的,“當你輕輕地觸摸它的時候,它肯定會刺傷你;但是你一旦使勁地握住它,它的刺就會碎落了”。所以,我們可以像對待薊草一樣來對待困難。困難也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我們要將困難看成是一種考驗與磨煉,只有戰勝它,我們才能擁有不再吃苦的條件。
柔弱的小樹苗只有經過暴雨的洗禮才會長成挺拔的參天大樹,體驗到聳入云霄的自豪;嬌嫩的花朵只有經過雨露的滋潤才會散發誘人的芬芳,體會到“萬人為之駐足”的驕傲;人只有經過磨難的洗滌才會更加強大,觸摸到幸福的脈絡。一時的困難,不過是春天來臨之前冬日的蟄伏,征服之后,迎接我們的將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