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有關消化系常見疾病預防及診治的較為詳細的保健書, 具有較強的科普性。本書精選口臭、胃痛、胃食管反流病、胃痙攣嘔吐、胃穿孔、胃出血、胃潰瘍、便秘等十余種消化系統常見病, 為各種疾病提供飲食、作息、運動、用藥上的指導, 力求讓讀者早日擺脫消化系統疾病困擾。
★亮點一:“好大夫在線”人氣醫生李博,主頁總訪問量超過770,0000人次,每天平均有2500多人通過他的主頁獲得就醫方面的經驗和常識。
★亮點二:廖新波、張曉東、張海澄、譚先杰、龔曉明等20多名醫生大V聯袂點贊;崔玉濤、張羽、冀連梅、賈大成、任黎明、顧中一、李哲等知名醫學科普達人傾情推薦。
★亮點三:超值附贈醫院內部專用消化道健康狀況自測表、清腸手冊。與本書一起,為您的健康助力。
李博,男,處女座,消化科副主任醫師。以“甫寸”之名行走于丁香園、好大夫在線、新浪愛問醫生、搜狐健康、網易健康等多家健康傳播平臺,致力于中西醫學常識的科普和推廣。曾受國家派遣,援非一年半,進行艾滋病及疑難雜癥的中醫藥診療工作。
喜篆刻,好太極,對傳統文化頗多感悟。雖中醫出身,但西醫素養深厚,對循證臨床診療有獨特的研究,善用中西醫合作的方法治病救人。
提倡慢門診,以“不藥而療人之疾”作為遣方用藥宗旨,擅長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便秘等癥。
推薦序一 醫學書也能像小說一樣好讀
推薦序二 李博治好了我的老胃病
自 序 給你講講消化道的有趣故事
第一章 吃,是一件攸關性命的事
被“剩飯文化”害了的姑姑
吃保健品,不如吃自家菜園的黃瓜豆角
最好的補食是一日三餐
微信朋友圈里的“科普”,只能“微微信一下”
開心地吸口煙,也比郁悶地吃飯好
第二章 口腔潰瘍和口臭:口腔問題是表象,消化問題才是真相
急性口腔潰瘍和“上火”的一世癡纏
逼退急性口腔潰瘍只需1周
來醫院找我的都是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
為何老李的“祖傳秘方”對老楊壓根兒不管用?
如果不社交,口臭就口臭吧?
嘴里的異味從哪來?
口臭與大便沖不干凈的神秘聯系
有人說自己口臭,為何醫生什么也聞不到?
吹氣如蘭、口齒生香有妙方
第三章 胃食管反流病:別讓胃酸隨便“串門”
“誰還不反個酸呢?”
胃酸是如何逆流而上的?
胃食管反流病到食管癌,隔了多遠?
如何讓胃酸“老實待著”?
吃藥就好、停藥就犯,拿它沒轍?
第四章 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慢病慢治,不言放棄!
消化科的“感冒”——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種“心”病
“規律飲食”說起來容易,怎么落地?
人體自有“開胃穴”
別難為醫生了!診斷慢性胃炎只能靠胃鏡
諸葛亮與張飛都可能是慢性胃炎患者
有時候,我不得不扮演一名“心理醫生”
慢性胃炎: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第五章 急性腹痛和消化性潰瘍:綁在身上的不定時“炸彈”
火車上的緊急會診:小伙子突發腹痛
找出腹痛原因是個技術活,讓醫生來做
中醫是慢郎中,但急救也有一手
真相大白!幾口涼水引發的急性腹痛
胃潰瘍,分分鐘可取人性命
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比較善良的“兄弟”
胃出血和穿孔:胃潰瘍兩個兇惡的“兒子”
西藥猛于虎?別嚇自己了
醫生更看好能“管住嘴”的潰瘍患者
第六章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撮小細菌,攪亂了整個消化道
世界上50% 的人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呼口氣,就知道有沒有感染
小心!唾液有“毒”
伴“菌”如伴虎
手法夠狠,才能殺死幽門螺旋桿菌
純中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很難!
幽門螺旋桿菌要是卷土重來就麻煩了
第七章 胃癌:它最怕情商高的對手
胃癌不是瞬間得上的,你可別想多了
生活惡習一大堆,疾病不找你找誰
做得好,你也能逆轉癌前病變
學會看自己身體的“風水”
年齡大了,每年做個體檢更放心
遠離胃癌,至少做到這3件事
98%的胃癌患者會問我這5個問題
第八章 膽結石、膽囊炎:疼死人不償命
膽結石“背后搗鬼”,膽囊炎“當面使壞”
膽結石、膽囊炎這倆“壞小子”是怎么成長起來的?
醫生讓你做心電圖,不是在圖你那20塊錢
手術,不是這場戰斗的終結者
真正的“靈丹妙藥”就在生活中
第九章 便秘:千呼萬喚“屎”出來
吃不下、拉不出,太鬧心了
便秘≠上火了
便秘最容易“勾搭”上痔瘡
吃什么拉得痛快?
便秘吃藥前,先試試這4個方法
老年人便秘,別抗拒吃藥
兒童便秘常與消化不良相伴而行
細心、平和的父母,更容易帶出不便秘的孩子
第十章 腹瀉:腸小乾坤大,對癥再用藥
抗生素用對了治腹瀉,用多了致腹瀉
長期腹瀉,誰曾想竟然是甲狀腺的問題
十個脾虛者九個腹瀉
敏感的人常有一副敏感的腸子
門診日的追魂電話——自家閨女拉肚子了
附 錄 最常被拒絕的檢查項目——胃鏡
Q1 可不可以不做胃鏡?
Q2 有沒有不難受的胃鏡?
Q3 做胃鏡會不會出血?
Q4 做胃鏡為什么還得抽血?
Q5 怎么做個胃鏡得跑五六次醫院?
Q6 胃鏡到底是怎么做的?
后 記
如何讓胃酸“老實待著”?
·別吃太飽,別吃太晚
要想不犯胃食管反流病,不能吃得太飽,以七八分飽為宜。過量飲食會加重胃的負擔,引起胃的消化功能障礙,使胃排空減慢,食物停留在胃中,胃內壓力增高,食物更容易反流到食管。
我前面說了,消化道就像一列火車,不要忘了,乘客除了食物還有胃酸。如果吃得太飽,那么胃這節車廂里就擠滿了乘客。為了消化食物,胃需要不停蠕動,就像是火車在運行過程中的顛簸。這樣,過多的乘客就會隨著顛簸到處亂撞,有可能把已經關好的賁門“擠開”,擠到前面的車廂——食管里去了。所以,千萬不能吃得太飽,以免賁門不堪重負而“失守”。
另外,晚餐時間的選擇尤為重要,F代人由于工作關系,晚餐相對豐盛,進食量也相對較大。胃排空的時間是3~4小時,晚餐時間過晚,睡覺時胃內容物尚不能完全排空,一旦平躺,滯留于胃內的食物很容易反流入食管。所以,晚餐距睡覺應至少3小時。
吃飽后,應當把腰帶松一松,通過減輕腹壓來減少胃酸的反流。
·粥并不總能養胃
在很多老百姓心中,胃不舒服喝點粥,已經成了常識。但在這兒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對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來說,千萬不能喝粥。
對于有些病癥,如消化不良,喝粥是非常有好處的。因為粥比較好消化,而且消化不良多是因為胃酸分泌不足造成的,喝粥可以開胃,刺激胃酸分泌。但是,喝粥對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復卻有害無益,因為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過多所致,喝粥可能會刺激胃分泌出更多胃酸,而且,流質的食物更容易反流回來。
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應該選擇堿性食物以中和胃酸,比如發面饅頭,尤其是堿性大的。蘇打水、蘇打餅干也可以作為飲料和零食備在身邊。
·少喝咖啡、濃茶,不吸煙
另外,吸煙、喝咖啡、喝濃茶,這些習慣都要戒掉。煙草、咖啡、濃茶,這些東西就像油污,會讓賁門不靈活,不能自如地開關。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吸煙不僅能直接傷害消化道黏膜,還能讓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促進賁門關閉的力量)降低50%,并對其造成炎癥刺激。
很多人喜歡喝咖啡配甜點,這會對胃造成更大的刺激,生成更多的胃酸。由于個體差異性的存在,不同患者對于同一種食物的反應也不同。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進食過甜的食物會引起燒心,但也有個別患者燒心時食用甜點癥狀緩解。所以,咱們自己應對容易引起燒心的食物作個體化記錄,避免再次食用相同食物,引起疾病復發。
·聽佛樂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病
對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來說,舒緩心情、別著急生氣很重要。可以試試聽一些佛樂,有助于舒暢心情。音樂能讓人興奮,音樂能讓人激動,音樂能讓人悲傷,音樂也能讓人不反流。音樂的魅力,在于和靈魂相配。
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對應著五音的角徵宮商羽。角為木音通于肝,徵為火音通于心,宮為土音通于脾,商為金音通于肺,羽為水音通于腎。佛樂大多屬于“角”音,可以滋肝陰而讓心情舒緩,改善胃食管反流病。
·3個小妙招,讓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睡個好覺
很多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都有睡眠障礙,因為胃酸反流之后,刺激癥狀容易導致胸口不適,尤其是平躺的時候,因為重力的作用,讓更多胃酸更容易流到食管,使燒灼感加重,甚至影響到睡眠。
這雖然有點小麻煩,但解決起來也有辦法,我教大家3個小妙招。
、龠x用15~20厘米高的枕頭,讓頭高于胸,形成食管高而胃低的高度差,利用重力防止胃酸反流。
、谒3小時別進食,避免胃酸的過多分泌。
、廴绻甘彻芊戳鞑“l作頻繁,睡覺應該選擇左側臥位,因為胃是在身體偏左的位置,左側臥時,胃的位置會比較低,這也是利用重力減少胃酸反流。
序言
推薦序一醫學書也能像小說一樣好讀
醫院里面總是人滿為患,尤其是消化內科門診,相較于其他科室,病人比較多,總有那么多人在排隊就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以及中國疾控中心的研究,目前胃腸疾病的患病率已經高達總人口的20%,也就是說,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正在受到胃腸疾病的困擾。
由此看來,中國的醫院要承擔將近2億人的消化問題,就算只有一半人來就診咨詢,消化科也有1億人次的流動量。并且,消化疾病很少有就診1次就可以康復不用再來的,基本上每人平均需要就診3次,而這個數據就相當于某些國家甚至大洲的人口總和了。
作為院長,我時常在想,安得醫院千萬間、安得良醫千萬人,大庇天下患者俱歡顏。此時如果醫生人數無法增加,那只有增加每個醫生的工作量。每當看到他們累得沒有時間喝水、上廁所,沒有時間休假、陪伴家人,我很痛心。而當我自己查房和出診的時候,也深感精力不濟,
需要咨詢和診療的消化科患者太多了,我只能多犧牲一點自己的時間,來為他們排憂解難。
我的學生中,李博不是最聰明的,但他卻有一種專注和鍥而不舍的精神。他在“好大夫在線”上寫了很多科普文章。這些科普文章是一個一個的故事,像小說,雖然說不上情節跌宕起伏,但能娓娓道來,讓患者在就診前對消化疾病有所了解,就診后還可以隨時查閱服藥注意事項以及日常生活調養方法。這樣做,不僅節約了患者的時間、避免了患者盲目用藥,同時也節約了醫生的時間,讓醫生在診療時有更多的時間分析病情。這也是醫學臨床診療的延伸,可以用這種方式把一些只有醫生知道而又來不及說的疾病常識傳遞給大家。
非常欣慰地看到他在超級忙碌的工作中,利用晚上甚至深夜的時間,精心修改這些故事,讓這些單調乏味的診療常識變成有趣可讀的故事,讓消化疾病患者明白疾病是什么、怎么來的、會怎么樣、該怎么辦。
飲食結構的變化、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雖然都是功能性的,但如果不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就會逐漸轉化成器質性的,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損害。而且,消化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長期反復發作容易癌變。因此,許多消化內科專家在健康科普的時候都提出建議:45歲以上的人要定期進行消化內鏡的檢查。
祝福胃病患者有緣結識這本書,能在就診前或者就診后讀到這本書。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讓醫患雙方共同守護健康。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消化專業委員會會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院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主任醫師
唐旭東
……
諸葛亮與張飛都可能是慢性胃炎患者
根據我的臨床經驗,慢性胃炎的發生,與吃和情緒的相關性最大。吃得不對能引起胃炎,這大家都能理解。不按時吃飯,三餐分配不合理,挑食、偏食,有煙酒嗜好,喜歡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是引起慢性胃炎的誘因。
但說到長期情緒不佳會導致慢性胃炎,很多人可能就覺得有點“玄乎”了。其實,在我看來,這恰恰是中國人患慢性胃炎的首要原因。中
醫認為憂思傷脾。思慮得太多,想法太多,壓力太大就會引起脾胃的內傷,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事必躬親,出謀劃策,算計周到,必定會因為思慮過度影響到脾胃的功能。據史書記載,司馬懿向兩國交兵的使節問起諸葛丞相的飯量如何,使節回答:“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從使節的話中,可以得知,諸葛亮因為太多事情煩擾,所以吃得很少。我據此大膽推測,諸葛亮必然患有慢性胃炎,并且由于憂思過度,會有失眠、心煩、便秘等癥狀,當然,這些無法在史料中驗證了,但想必如此。
《三國演義》中的慢性胃炎患者還不止諸葛亮一位,根據我的推斷,張飛也是。張飛脾氣火暴,點火就著,控制不了自己,這種人往往肝氣旺盛,暴躁易怒。中醫講究五臟與五行相對應,也有相生相克的關系。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克脾,所以,大怒傷肝的同時,也會傷脾,影響脾胃消化功能,造成慢性胃炎。
對于憂思傷脾的“諸葛亮”,我們可以考慮用五行相生的辦法來治療。思屬土,喜屬火,火生土,可以用“喜”這個情志來化解“憂思”,治療憂思傷脾引起的慢性胃炎。具體來說,就是每天看看娛樂笑話、幽默短劇。開懷大笑的同時,慢性胃炎也會有所好轉。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里有一個同學,開學的時候心事特別重,想得很多,身體消瘦,胃總不舒服,后來查了胃鏡,確實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有一次,我敞開心扉和他聊天,原來他覺得自己來自農村,在宿舍里有些抬不起頭來。我說,這都啥年代了,還想這個,來,我帶你去看個電影。我還記得當時看的是國外著名喜劇《補鼠記》,笑得他前仰后合的,我雖然看過幾遍,但也再次陪著他笑了個夠。從此,我們成了好朋友,他胃部的不適癥狀也減輕了很多。
對于肝氣乘脾的“張飛”,我們則考慮用五行相克的辦法來治療。誰來克制肝木呢?應該是金,對應的情緒是悲。所以,對于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我會建議她看看韓劇,《藍色生死戀》那類生離死別的,流流眼淚,難過一下,用悲(金)來抑制怒(木),從而減輕肝(木)對脾(土)的克制,緩解慢性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