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城為何突然衰敗?神秘的亞特蘭蒂斯的遺址在哪里?詭異的印第安水晶頭骨是怎么一回事?古埃及人是如何建成宏偉的金字塔的?《揭開古文明未解之謎》從不同地域的古文明中擷取了青少年朋友們?yōu)殛P注的疑點和謎團,并結合諸多文獻以及考古、科研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以客觀、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將謎團背后隱藏的疑點盡量翔實地展現(xiàn)出來。
第一篇 中國古代文明尋覓
古崇國之謎
漢代女尸與青龍白虎之謎
“獨目人”巖畫之謎
世界第八大奇跡之謎
商初都城之謎
夏墟的具體位置之謎
盤庚遷都之謎
樓蘭人種之謎
虞姬墓之謎
“婦好”之謎
古墓溝古墓之謎
“墓祭”之謎
禹王葬身地之謎
秦人墓朝向之謎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之謎
姑蘇臺遺址之謎
朝漢臺之謎
八陣圖遺址之謎
古崖居之謎
趙佗陵墓之謎
秦漢古城之謎
甘露之謎
中國古代的飛碟之謎
青銅短劍之謎
二里頭遺址之謎
魯班與公輸般是否是同一人之謎
“舞蹈彩陶盆”之謎
泰山封禪起始時間之謎
東西方的交通開端之謎
中國的古長城之謎
馬王堆古尸不腐之謎
阿房宮的名字探秘
銀針驗毒之謎
輪船是否起源于中國
絲綢之路探秘
越王勾踐劍之謎
《木美人》之謎
敦煌藏經(jīng)洞之謎
呂祖墓地址之謎
包公墓之謎
第二篇 文明古國遺跡之謎
孔雀帝國之謎
瞬間毀滅的印度古城之謎
古印度哈拉巴文化之謎
金字塔與秦皇陵的智慧之謎
金字塔之謎
木乃伊真能轉世嗎
金字塔“監(jiān)工的監(jiān)工”之謎
法老靈魂發(fā)射臺之謎
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
埃赫那頓之謎
帝王谷之謎
埃及塔特王墓之謎
阿布米那的基督教遺址
美洲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有沒有關系
神秘莫測的亞歷山大陵墓
埃羅拉石窟群
阿格拉古堡
文明之門羅塔爾之謎
古印度的印章之謎
摩亨佐·達羅人的死亡之謎
加濟蘭加國家公園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
蓋奧拉德奧國家公園
“死亡之丘”的發(fā)現(xiàn)之謎
阿旃陀石窟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城遺址
帕塔達卡爾的石雕群
泰姬陵
默哈布利布勒姆古跡群
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
胡馬雍陵
“刺天劍”——卡帕多西亞石錐之謎
克久拉霍古跡
象島石窟
神奇的雷姆里亞大陸之謎
摩亨佐·達羅的建筑之謎
占羅馬道路之謎
特洛伊城之謎
衛(wèi)城之謎
眾神國土上的藝術之謎
古巴比倫的通天塔之謎
圓形競技場之謎
美索不達米亞之謎
驚險奇幻的花園城市——巴格達
海底漁人之謎
古巴比倫王國遺址之謎
印度巨石自行“飛翔”之謎
希臘城邦的形成之謎
《揭開古文明未解之謎》: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之謎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贏政終于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登上了始皇帝的寶座。為了便于傳達各種命令、指示,他覺得應該有一方皇帝專用的大印,遂命丞相李斯親撰印文,交給當時第一雕玉高手孫壽精心刻制。玉印雕好后,秦始皇十分喜愛,冠其名日“國璽”。并且規(guī)定這個“璽”字今后不再尊卑通用,只限帝王所有。從此,這塊沒有生命力的石頭更加不朽,被人看成皇權正脈的憑證。在秦以后的一千五百年中,無數(shù)英雄豪杰和愛做皇帝夢的各色人物,為了得到這方“國璽”,不惜兵戎相見,血腥奪殺,演出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這方玉璽自然也被蒙上了撲朔迷離的神奇色彩,充滿了一個個難解之謎。
那么,這方玉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秦始皇刻制玉璽的詳細經(jīng)過,漢以前的史料中并無明確記載。玉璽的名稱最早見于《漢書·元后傳》,其時稱為“漢傳國璽”。對此,史學家班固解釋說:“漢高祖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于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日漢傳國璽。”但是,子嬰獻出的這方傳國璽到底是什么模樣,班固沒有說明。最先描繪它的形狀的是唐代學者徐令言,他在《玉璽記》中說:“玉璽者,傳國璽也,秦始皇取藍田玉刻而為之,其書李斯所制,回文日‘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璽上隱起為盤龍文,文日‘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方四寸,鈕五龍盤。”不難想象,這方傳國璽當為寶中之寶,誰要想成為天下共尊的“真命天子”,誰就應該持有這一印信。只有這樣,他的皇位才算合法,否則只是自封的孤家寡人。可是,封建皇帝又不可能一家獨攬,傳國玉璽也就在歷史的長河中時隱時現(xiàn)。這里,就讓我們循著傳國玉璽的運行足跡,看看它是怎樣傳遞的吧。據(jù)《玉璽譜》和《秦璽始末》等資料介紹,秦始皇自從有了這方玉璽后,視同自己的命根子,須臾不離其身。他做皇帝的第三年,南巡至洞庭湘山,忽然風浪大作,龍舟將傾,此時贏政也知性命要緊,當即持璽祭神,不得已將其拋人湖中。后來,一位不知姓名的漁夫撈出了這件寶貝。八年后,秦始皇的一位使者路過寧秦邑平舒道(今陜西省華陰縣西北渭河南岸),有人獻上玉璽說:“為吾遺瀑池君。”秦始皇聞之大喜過望,遂又意外地得到了這方失掉的大印。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率軍攻克秦都,秦王子嬰以繩系頸,跪在咸陽軹道旁邊,獻上只傳了十五年的御璽符節(jié)。劉邦見了大喜,他在洛陽正式稱帝后,對此表示“服之,代代相受”,并正式更名為“漢傳國璽”,放在深宮小心看守,使其穩(wěn)穩(wěn)當當過了二百多年時間。
西漢末年,王莽當權,小皇帝劉嬰年僅兩歲,尚不知傳國玉璽的寶貴,只好由王莽的姑母漢孝元太后代為保管。王莽要當皇帝,派弟弟王舜去要傳國玉璽,太后氣憤地罵道:你們父子宗族“富貴累世,……乘便利時,奪取國璽,不復顧恩義,如此者狗豬不食其余!”說著,猛地將玉璽擲向王舜,當即被摔壞一角。王莽并不計較,將其撿來用黃金補好,雖說金玉齊貴,但這一價值無算的至寶,還是留下了令人扼腕的缺憾。
也許是個小小的巧合,這方被摔壞的傳國玉璽在王莽手里也只攥了十五年時間。公元23年,王莽被商人杜吳殺死,傳國玉璽被禁衛(wèi)軍將領公賓所得,公賓持璽到宛(今河南南陽),獻給了已自立為帝的淮陽王劉玄。兩年以后,赤眉軍殺了劉玄擁立劉盆子,傳國璽隨即落人劉盆子之手,他也只是偷閑賞玩了一陣,不久即兵敗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再也不敢將傳國璽據(jù)為己有,只好乖乖地送給了光武帝劉秀。從此,它在洛陽宮內先后經(jīng)過十一個皇帝,過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安定生活。至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漢少帝劉辯被張讓等人劫走小平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黃河上),匆忙之中忘記帶上這件寶貝,待尚書盧植追回漢少帝后,傳國玉璽卻不知到哪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