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修訂版)》包括三輯。輯《生命之趣》里,作者用幽默的筆調,記錄下那些豐盈有趣的生命段落。白描的手法,樸素生動。從容的敘述中,帶著自嘲和善意的調侃。婆婆、丈夫、孩子,在她的描寫下栩栩如生。這是柴米油鹽里的家常快樂。是溫暖的人間煙火。溫柔的遲慧,在她的文字中把家門打開,讓我們嗅到了一個家庭的氣息。每當她的筆落在兒子鐵蛋兒身上,那種舐犢情深的母愛,讓滿篇文字都生出疼惜。
第二輯《生命之美》里,細心人能看出,這是一個真正“宅女”的生活筆記。眼前事,身邊人。她筆下露臺上的植物,雨中的花園,同事和朋友,成長中的兒子,都是她實實在在的生活內容。其中有些篇章,是她遷居南方后寫下的。初到異鄉,四顧茫然,孤寂的生活,讓她*有時間靜觀大自然,將花草樹木認為親友。
第三輯《生命之傷》是一個女兒寫給遠逝母親的書信,是文字的祭奠,也是一個心靈經歷了創痛,面對交替而來的死亡與誕生的一個年輕母親的內心獨白。
遲慧,一個七零后媽媽,從事文學創作多年,國家二級作家,出版詩集《流浪的愛》、散文集《慢生活》等。兒子的出生,讓她的世界發生了變化,他為媽媽推開一扇童話之門,為她插上一對嶄新的翅膀。一個詩人,一個散文作家開始兒童文學的創作。她給親人和朋友帶來了驚喜,現在把這些驚喜分享給*多的朋友。
代序
這本書,這個人·李琦
輯 生活之趣
眼睛的故事
做飯記
我與面條的恩恩怨怨
遭遇媒婆
婚姻生活
養魚之趣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話說丟三落四
我也愛干凈
魅力
驅鬼
母親節
詭異的飯局
雷人的老年裝修隊
大雪大雪,你太不著調
看不見的監獄
待客催眠術大法
智斗頑童
小小讀書郎
頑童當老師
幼兒園里的“屁”故事
隱私問題
我從哪里來
鐵蛋廣播電臺
喜歡女生
鐵蛋當助教
鐵蛋的狂歡夜
鐵蛋的朋友
鐵蛋登山記
鐵蛋趣事(十則)
教育孩子三十六計
孩子把我逼得“離家出走”
青春期男生
不速之客
燕子住在601
邂逅癩蛤蟆
麻雀陽臺
第二輯 生命之美
植物的恩典
成為幽靈之前
淡定哥小然然
古怪精靈的小露露
在美麗的地球上散步
有關生命的故事
孩子的當下
祈禱之美
古鎮光影
白蛾子的墓地
藏在深冬里
慢讀
孤獨的茶莊
神奇的寶貝盒
鐵蛋的往事
衣服,另一個家
純棉花布,
熨衣服
走路的幸福
生活的顏色
擦拭孩子的心
善良是絆腳石嗎
母子緣
奶奶今年九十
家有小弟
禮物
鐵蛋的表弟小來來
流浪的月亮
辦公室的故事
我的朋友
女人四十
來自瑞士的女孩兒
新年賀卡
回到初一(二)班
老相片
白菜的往事
安居與行走
草原上的生靈
慢慢行,慢慢看
巴厘島度假
年年雪花來我家
荒山野嶺
神秘的雁窩島
大鹿島之夜
坐著驢車去旅行
尋覓月亮小屋
享受飲食
第三輯 生命之傷
我當媽媽
世界上后一個夜晚
人生的旁白
心結與想念
生活中會有多少快樂
遷居
當一個年輕人告別生命時
丑兒
千年的問候
心靈的境遇:看電影《少年派》
生死之間
鐵蛋與爺爺
心中柔軟的部分
救救孩子
災難的警示
覺悟
代跋
遲慧和她的《慢生活》·任雪梅
《慢生活(修訂版)》:
我家樓上也有這樣一對夫妻,打起架來不但惡語相向,不堪入耳,而且連桌椅板凳也跟著飛舞。我多次在夜深人靜時被他們驚醒,并暗暗憂傷起來。他們不會是因為仇恨而結婚的吧,兩個曾經相愛的人,怎么可以這樣侮辱對方呢?偶爾在樓道里見到他們說說笑笑地下樓來,我紅了臉,不敢面對他們的坦然。
如此看來,我的婚姻還不算太糟,至少沒有造成擾民。
我很快就給丈夫樹立了榜樣:面瓜。由于面瓜,我成了傅彪的影迷。面瓜體貼、寬容、好脾氣、操持家務、沒怨言……是千里挑一。其實丈夫也不是不關心我,不是一點兒家務不干,可我還是清晰地看到了他與面瓜之間的距離。我多次放出話來,如果有機會再結一次婚,我一定找面瓜這樣的人。丈夫嗤之以鼻,對我的偶像很不屑。我喜愛面瓜肯定要招來年輕女孩兒的嘲笑。的確,很難將面瓜和愛情聯系在一起。但是生活是這么瑣碎實際,我寧愿要過日子的面瓜,也不要愛情的劉德華后來傅彪去世了,他帶走了面瓜。我又暗地里疑惑:果真嫁給了面瓜就會一生知足嗎?會不會又生出其他的煩惱? 丈夫有了外出的機會,只是這次外出屬于借調性質,時間會很長,丈夫有些猶豫,我還是鼓動他去了。我在這里無親無故,丈夫不放心我和年幼的孩子,他把各種交費卡都充了值,又到超市搬了些食品,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我們。他剛走那會兒,我還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屋里少了一個一百八十六公分、九十公斤的人,頓時寬敞明亮了許多。丈夫是個汗人兒,無論春夏秋冬,洗衣機日日為他旋轉,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丈夫還是個食肉狂,煤氣灶天天熬肉,熬得火苗都綠了。他不在,我和孩子的飯菜也變得簡單可行。重要的是沒有人惹我生氣了。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我和孩子都覺得有點兒不對勁了。過去,家里缺什么東西,我抓起電話,孩兒他爸,如何如何,就解決了。現在是又當爹又當媽。有時我會下意識地抓起電話,又突然醒悟,遠在異鄉的丈夫幫不上我了。孩子也開始想念爸爸,平日里,爸爸給他帶來了太多的快樂,家里沒有了父子倆驚天動地的笑聲。尤其是孩子生病,我更是無依無靠。那天,孩子在醫院打完針已經晚上十點半。漆黑的夜里下著冰冷的小雨。我吃力地抱著孩子在雨中急行,內心一陣凄涼。膽怯的腳步聲驚醒了樓道里的感應燈,一種使人恐懼的靜。
沒想到丈夫不在家,競給家里留下那么多無法彌補的空白。原來他為家里做了很多的事,我以前怎么就沒有發現呢? 放長假時,一家三口團聚了。孩子以蹦跳喊叫的方式夸張地表達他的喜悅。出門時,他一手拉著媽媽,一手拉著爸爸,說:“爸爸媽媽都陪我,真幸福。
”孩子可愛的小臉稚嫩得讓人心疼。我想到了那些父母離異的孩子,有什么比看到一個幼小的孩子難過更讓人心碎呢?那一刻,我決心努力使孩子擁有一對相愛的父母。
“不是你把我趕走的嗎,為什么又叫我回來?”孩子他爸明知故問。
“我們都想你唄。”他喜上眉梢,好像等這話等了很久。其實他渴望聽到一些溫暖的話,這樣的要求并不高。有孩子以后,我忽視了他很久。想起以往的矛盾,自己是有責任的。
與其說孩子是紐帶,不如說孩子使父母也有了血緣關系,成了親人。這樣一想,何苦要斤斤計較呢?不過,我心里有數,一旦又朝夕相處,爭吵還會繼續。人呢,就是這樣奇怪:現在煩惱是因為他不在;以后煩惱是因為他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