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曾國藩是很多有識之士佩服的人,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精神偶像之一。他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使曾家從草根家族一躍成為清朝的名門望族,而他的子孫親友中更有才俊無數,他們曾有很多佳話。本書以生動的筆觸描寫了曾國藩家族的精彩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家族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所演繹出的種種傳奇。
1. 成就百年不衰家族的終極智慧 2. 曾國藩逝后140年能令其最感欣慰的一部家族史書
曾國藩,作為“晚清第一重臣”絕非徒有虛名。他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從挽救朝廷,到“同光中興”,可謂是中流砥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商要學胡雪巖,從政要學曾國藩”的口號響遍中華大地,不斷刮起一陣一陣的曾國藩熱,究其原因無非是人們崇尚曾國藩的為官、為人之道,希望從曾國藩這樣一個復雜的多面體上,汲取諸多政治智慧、實干精神和為人處世之道,進而深入到百余年前中國士大夫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對當時中國的真面目做出獨立的判斷。
曾國藩曾說過:“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字要‘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著力而得自然之味’。”實現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
曾國藩遵從儒學,不管是為人做事,還是治國育人,都信奉與人為善。他在日記中寫道,“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熏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曾國藩歷經四朝,又是手握兵權的漢臣,無疑會受到朝廷上下的猜忌,但他最終能“獨善其身”而“善始善終”,無疑與他信奉中庸之道有關,這也是他能在風起云涌的晚清朝廷保全自己的最大訣竅。
曾國藩正是憑借著這份綜合而成的力量才得以鎮壓了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隨后又憑借著個人學識、修養、魄力,積極進取,使得晚清時期的危機暫時得到緩解,甚至還一度有了“中興”之象。在這段歷史時期中,曾國藩發揮了巨大作用。世人應該試著放棄某些成見,并從客觀、合理的角度來看待曾國藩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一味地妄加評論。正如楊國強教授所說:
晚清最后50年,曾國藩和李鴻章是前后相連地面對內憂外患,是士大夫中自覺的沖鋒者。他們在幾十年強毅力行之后,都是帶著一腔不甘心的悲哀離開這個世界的,這種悲哀超越了一己之私,成為中國近代歷史的一部分。
曾國藩深諳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他和他的家族,都在近現代中國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曾家當然不光只是曾國藩一人得道,其他成員也都不凡,“君子之澤,五世猶承”。雖然歷經二百年,卻名人輩出,經久不衰,在社會緊缺的各個要職上“揮斥方遒”,如此長盛興旺的家族,古今中外皆屬罕見。
縱觀曾家歷史,一則可謂之一個“繁”字,“繁”的是曾家人物涉獵的范圍之廣、領域之多;二則可謂之一個“謀”字,“謀”的是曾家人在其所在的領域之內見識之深、成就之大,構成了一種特有的家族文化。同時,曾國藩家族豐富而復雜的姻親關系網,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宗法倫理型社會的文化特色。在中國歷史上,像曾國藩家族這樣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業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這也正是值得后人加以梳理、考察和總結的。
周太,筆名布衣,中國互優網主編,著名草根圖書策劃人。著有《曾國藩家族》、《傳奇李澤楷》等書。
〔第一章〕耕讀之家
曾家的“風水”
“排一方之難”的曾玉屏
曾家第一位“知識分子”
有福氣的“憐妹子”
少年叔侄如兄弟
〔第二章〕從農家少年到國之棟梁
蟒蛇投胎
求學之路多坎坷
貴人穆彰阿助升遷之路
“七七八八”的一品夫人
從憤青到老江湖
〔第三章〕五兄弟皆受皇封
中興名臣曾國藩
“管家”曾國潢
“一身二尸”曾國華
“忠襄”曾國荃
“棄商從軍”曾國葆
〔第四章〕曾國藩的幕僚
曾前李后兩師生
教育救國吳汝綸
“烈婦”左宗棠
“誓翦海中鱷”彭玉麟
洋務先驅丁日昌
“近代留學第一人”容閎
“立雪再生來”李元度
“官二代”胡林翼
“學究天人際”的俞樾
〔第五章〕曾氏兄弟的姻親裙帶
慧眼識人賀長齡
諍友劉蓉
湘軍締造者羅澤南
“暇渾”李續賓
洋務先知郭嵩燾
“正大光明自盡”的郭沛霖
苦命太守陳源兗
〔第六章〕龍生龍,鳳生鳳
曾國藩家教的訣竅
壯志難酬曾紀澤
數學奇才曾紀鴻
封建禮教的殉葬品曾紀靜
苦窮才女曾紀耀
勸夫再娶的曾紀琛
青年守寡曾紀純
福壽全歸曾紀芬
稱心女婿聶緝椝
“慈善家”曾紀梁
〔第七章〕君子之澤,五世猶承
外交官曾廣銓
翰苑才子曾廣鈞
基督教徒曾廣鐘
愛國化學家曾廣植
戊戌變法追隨者曾廣河
棉紡巨擘聶云臺
國學精英瞿宣穎
瘋丫頭聶其璧
科學巨子周仁
一代奇才張其锽
嫁給教育的曾寶蓀
以教育為“妻”的曾約農
“右派”院士曾昭倫
文博大家曾昭燏
“治人身”的妙手曾寶菡
知者不言俞大維
“運椽筆”的曾厚熙
“阿曾”曾憲植
歷史學家曾憲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