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批發業:原來批發也可以足不出戶
創造新的生意經
“等著別人來找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商家必須樹立自己的品牌,誰的口碑好,誰就能在市場中立足。
任何領域缺少創新意識都無法跟上時代主流。尤其在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想要重振傳統批發業,就必須創立新的營銷模式。改變以往的經營方式,用全新的理念看待批發業,有些人稱此為“救命稻草”,雖沒有這么夸張,卻也有它的道理。
以前,傳統批發業者總是等著客戶自己來,或是只給固定的老客戶打電話,這種做法有一定局限性,也是傳統批發業無法擴大規模的原因。如果只想開個小店,可能永遠無法創建品牌,在市場中生存,危險性也越大,當行業環境不好時,就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所以,把小店做成企業是最好的辦法,只有這樣,傳統行業才能迎來生機。當然,最關鍵的是,批發業者要有創新意識。
所謂創新,是要創造新的生意經,不僅要穩住老客戶,還要不斷發展新客戶。“等著別人來找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商家必須樹立自己的品牌,誰的口碑好,誰就能在市場中立足。
李先生在批發行業已經做了十幾年生意了,他積累了不少財富。然而,近幾年市場的情況似乎比之前差了些,有人和他說起過“阿里巴巴”,于是李先生仔細研究了一下。他找到了同樣在網上做生意,與其他商家不同的、阿里巴巴能成為“國內第一大電商”的原因,那就是創新!
李先生覺得,既然要做生意,就得做大做強,不能僅僅滿足于開小店。于是,他制訂了一系列方案,包括資金、客戶管理、門店運營、配送流程等,意在把握老顧客的同時,不斷發掘新客戶。方案定下后,李先生就帶著伙計照做。正當大家都不相信會有成效的時候,他已經談下了一筆大訂單。
這筆訂單是給某酒店運送水產品。據酒店負責人說,之前每次訂貨都要派人盯著,因為生怕出問題,而且批發商給的價格忽高忽低,非常沒有規律,有點漫天要價的感覺,加之不管配送,酒店必須自己帶車去,這些都增加了他們的成本。
而李先生給他們開出的條件很誘人:只需一個電話,就能按時將貨物送到酒店,由他們當面簽收,非常安全便捷。
幾次來往后,該酒店便指定李先生為他們送貨。逐漸在行業內建立起口碑的李先生,不斷接觸其他新的客戶,他們都對李先生所在水產店的運營制度表示贊賞,紛紛與他簽訂了購銷合同。
同行都很羨慕李先生,認為在行業環境遇冷的情況下,他還能保持營業額的增長,著實不容易。在李先生看來,這一切都得益于對創新一詞的理解,汲取阿里巴巴優點,并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通過有效改變,讓生意更加紅火。
國內批發業的增速之所以放緩,主要是因為常年固守陳舊的模式,一旦失去固定客戶或遭遇房東提價,利潤馬上就下降了,甚至變成虧本買賣。總的來說,傳統批發業者需要改變經營理念,同時對企業進行調整。
試想,如果將批發業做得像服務業一樣,情況是否會好很多?屆時,傳統批發業者能夠主動聯系各個商戶,例如代理、配送、連鎖、超市、大賣場、精品店等。銷售渠道一旦拓寬,資金就會從四面八方涌來。
用小店經營批發業,局限性特別大,而以企業的面貌出現,則會讓買家增加對批發者的信任感,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整合好周圍的資源。讓傳統批發業與新型企業形態相結合,前者才能保持活力,不斷煥發生機。
從李先生的案例看來,他之所以受到客戶的青睞,不僅在于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還解除了客戶的一切后顧之憂。只要對方一個電話,水產品就能按時送到酒店里,這在很多傳統批發業者看來是難以想象的。
在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中,批發就是等著客戶上門,只把東西賣出去,后面的其他事情全部由客戶自己完成。隨著電商的發展,客戶越來越反感這樣的批發形式了,因為他們找到了更好的進貨渠道。
所以,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對原先的觀念進行調整。把批發做到令客戶滿意,不僅要主動尋找客戶,還得讓他們體驗優質服務。傳統批發業者為客戶節約時間,就是為自己增加財富。
將批發業“搬到”網上
這是一個電商當道的時代,并不是因為有了它才壓垮了傳統批發業,而是因為后者在經營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而阿里巴巴彌補了這些不足。
“小拉車+黑塑料袋”是批發業者的經典“道具”,如果在某個批發市場看到它們,一定不覺得奇怪。然而,隨著電商的發展,它們出現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有人認為:在電商模式下,“淘貨”將成為回憶。
近年來,批發行業整體處于萎縮狀態,當傳統批發業者還沒意識到應當通過產業升級改變現狀時,電商就已經瞄準了這塊“肥肉”,將批發業整體“搬到”網上,在最短時間里建起一座超級商城,它幾乎能滿足大家的全部需求。
有人采訪過杭州某服裝批發市場的一位經營業主,他算了一筆賬:普通店鋪每個月租金在1.5萬元到2萬元左右,水電、人員工資等成本,每天就攤到將近1000元。生意好的時候,旺季銷量能每天過萬,而現在只有三四千元,淡季就更別提了……
也就是說,如今很多批發業者面臨高成本、低收益的情況。一方面前來采購的客戶漸漸少了,另一方面各項成本不斷增加。不少批發業者表示,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們只好放棄。
在“淘貨”成為回憶的同時,一些房東也暗自嘆氣:批發業主走了,留下空蕩蕩的房間……實際上,其中一部分人并沒有放棄這份生意,而是通過B2B(亦寫為BT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是指企業與企業間通過專用網絡進行數據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網站進行網上批發交易,既沒有租金,也節約了“淘貨”時間,兩者相較之下,利潤增加了不少。
孫先生常年從事服裝批發生意。起初,他在某服裝批發市場租了個攤位,隨著財富的積累,店鋪規模也不斷擴大。那時候的國內實體批發行業很紅火,大多數貿易者一直從事傳統批發行業。孫先生第一次聽說阿里巴巴是在2002年,不過他當時完全沒有重視。后來,不斷有人說起這個網站,于是孫先生決定去看看。
這一看居然讓他萌發了在互聯網上做生意的念頭。他先注冊了一個會員,然后熟悉各項操作,并下載了阿里軟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半個月后,他便做成了第一單生意。這讓孫先生對電子商務刮目相看。從這以后,他抽出一部分時間用于網店的管理,時間久了,他越發看出傳統批發業的局限性。在網上,孫先生能遇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加之他做生意一向講誠信,挑選服裝的眼光又好,所以很快在互聯網上樹立起了好的口碑。隨著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孫先生開始把重心轉移到網上,還總結了不少經驗:
(1)發布商品的同時,要將關鍵詞找出來,意在吸引顧客的注意,同時將商品的詳細資料寫清楚,以便顧客查看。
(2)盡量選擇實拍圖放在網上,但一定要注意拍攝技巧,光線、背景等要符合大眾的習慣,越有立體感的圖片越能給人真實感。
(3)最好分段發布商品,想要令商品信息靠前,就必須進行多次發布。孫先生考慮到一些外貿客戶的需求,所以會在晚上10點左右再發送一次新商品。
(4)經常使用阿里軟件,保持在線狀態,別人才會來找你。當然,孫先生經常主動出擊,去尋找客戶。此外,空閑時間里,他還會去論壇上逛逛。
這些都是孫先生長期使用阿里巴巴進行批發貿易的經驗,隨著掌握的操作要訣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對于那些轉戰阿里巴巴的批發業者來說,孫先生的經歷只是他們的縮影。作為國內B2B市場中最大的平臺,阿里巴巴正把批發業帶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顧客不用再費力淘貨,就能找到心儀的商品;批發業者不需要租用價格高昂的店鋪,就能在茫茫商海中找到客戶。對買賣雙方都有好處,所以這個平臺才會備受青睞。
打開阿里巴巴網站的界面,就會發現該網站具備多種功能,商品覆蓋率也非常高,還提供了多種貿易形式。例如,“加盟代理”“淘工廠”“拼單”等,幾乎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
然而,對于傳統批發業者來說,想加盟某個品牌,必須一家家地跑,一點點地查資料;想找適合的工廠,可能短時間里沒有任何頭緒;想和別人拼單,可能遲遲沒有合適的合作伙伴……所有這些耽誤的不僅是時間,還有商機。但阿里巴巴能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商戶選擇它的原因。
不少傳統批發業者表示,電商無法提供“看樣”服務,要知道,客戶來淘貨的關鍵目的是為了看樣品。
實際上,阿里巴巴早就考慮到了,并專門開設了“免費拿樣”專欄,極大地方便了買賣雙方。在“樣品中心”,可以根據類別找到需要的東西,既快速又準確,節約了客戶的時間,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采取不同方式拿樣。
對于沒有時間在網上進行搜索的人來說,阿里巴巴同樣能“讓賣家找上門”。客戶可以通過發布詢價單,吸引有競爭力的商戶前來,保證任何人都能在阿里巴巴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也就是說,阿里巴巴能做到傳統批發業無法做到的事情,并且更加便捷。
與其說阿里巴巴是一個批發商場,不如說它是個咨詢平臺,在這里,買賣雙方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咨詢是非常重要的,傳統批發業者哪怕天天去跑市場,也不可能遍知天下事,但互聯網卻能做到這一點。正因為阿里巴巴能幫助客戶把握商機,所以才會受到歡迎。
這是一個電商當道的時代,并不是因為有了它才壓垮了傳統批發業,而是因為后者在經營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阿里巴巴彌補了這些不足,所以阿里巴巴受到客戶的追捧。對于傳統批發業者來說,想要重振傳統批發業,就必須認真思考所存在的問題,這才是改變現狀的關鍵。
做個兩頭負責的批發商
傳統批發業想要得到發展,就必須建立優質的產業帶,一邊集中工廠、農戶等進行生產,一邊尋找銷售渠道。只有生產與銷售都趨于穩定,此條產業帶才算得上優質。
我們研究阿里巴巴的運營模式時,不難發現它已經將注意力放在與批發有關聯的事情上,例如,創建和發展商友圈、提供金融服務等,這些看似與批發的關聯不大,卻會在不經意間對這個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給從事傳統批發業的商戶以啟發:為什么不能將其功能延伸呢?
了解批發行業的人都知道,它有兩項主要功能:價格發現和信息傳播。電商之所以能迅猛發展,主要因為它在價格傳播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又能以最快速度進行信息交換。既然如此,傳統批發業為什么不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呢?這樣做有兩點好處:第一,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第二,擴大輻射規模,尤其對于管理制度落后、產業規模較小的商家來說,同時接觸傳統批發業和電子批發是有很大好處的。
想要增強實力,與電商抗衡,不妨利用電商所提供的便利條件,一邊在網上拓展業務,一邊將積累的經驗運用到實體店中,兩者可以相互促進。除此之外,互聯網和現實交易所擁有的資源可以互換,這也是功能延伸后,商家從中得到的另一大福利。
P農產品市場位于某省南部,已經存在了十幾個年頭,但規模卻很難再發展起來。近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它的利潤更是減少了不少。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像P農產品市場一樣的企業不得不開始在網上進行交易。
在注冊會員前,他們先了解了電子批發行情,再把商品發布到網上,有些企業產品價格偏低,加上服務熱情,很快就有人前來咨詢,雖然網絡訂單并不多,但也給了他們很大信心。
本著要把網店開好的想法,他們不斷學習技巧,在操作日益熟練的同時,網店的管理經驗也不斷提高,再將這些運用于企業管理上,大家都覺得思路清晰了不少。
某次,一家公司接到訂單——需要500噸玉米。結果尋訪了所有農戶,能收到的玉米加起來還不到300噸,盡管該公司出價不菲,但沒有“余糧”的農戶們只得無奈搖頭……得知玉米好賣,第二年大家紛紛種起了玉米,沒想到,這一年玉米卻滯銷了……
經過這兩件事,P農產品批發市場決定組織農戶種植,因為他們比農戶更了解行情,市場嗅覺也更加敏感。鑒于此,這些公司紛紛制訂計劃,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種植,還幫助他們請來農業技術專家提供改進種植和耕作的技術。這樣一來,每畝地的產量比之前高出了不少,產出的農產品質量也非常好,讓其廣受歡迎。
除了利用互聯網尋找商機,P農產品市場還采取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對于批發商、農戶、客戶來說都有好處,一方面穩定了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保護了農民的利益,這是讓產、供、銷一體化經營保持通暢的關鍵,降低了所有人在所有環節上的成本。
可見,當傳統批發業不斷進行自我發掘的時候,會發現很多未開發的要素,如果它們得到重視,那么批發行業的成本就有可能降低,同時提升產品質量。久而久之,批發市場就不再是單純的商品集散與交易中心,它有了更多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