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的詩歌歌頌自然,歌頌青春,感情熱烈,形式精美。《聞一多作品集》分詩歌和散文兩大部分,其中詩歌部分包括《紅燭》《死水》《真我集》及其他佚詩等120余首,散文部分包括《婦女解放問題》《最后一場講演》《詩的格律》等50余篇,囊括了聞一多作品的精華,適合廣大讀者和研究者閱讀
在我國現代史上,聞一多那“昂頭作獅子吼的民主戰士”的形象,以及“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英雄氣概,業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國人民的心里。作為一個著名的學者,他在學術研究上的造詣,特別是在我國古典文學的一些方面——《周易》《詩經》《莊子》《楚辭》等研究中,“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賅博,立說的新穎,不僅是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的”。作為一個優秀的愛國詩人,他的兩部新詩集《紅燭》和《死水》,在新詩史上矗立起一座璀璨奪目的豐碑。
一
作為一個詩人,聞一多在詩歌創作方面的數量是并不多的,他只出版過兩本完整的詩集:《紅燭》和《死水》。此外,還有一些零星的篇章。他寫作新詩的時間,從1921年到1928年,也僅僅是八年(少數幾篇詩,如《奇跡》《教授頌》《政治家》除外)。然而,在我國新詩史上,他卻占有一個獨特的地位,正如胡喬木同志所說:“要在中國現代詩人中,找出像他這樣聯結著中國古代詩、西洋詩和中國現代各派詩的人,并不是容易的。”①
聞一多在現代詩壇上的這種獨特地位,是怎樣確立的呢?我們認為,主要是這兩個方面:(一)他寫過很多抒發深沉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優秀詩篇,他的這些詩比之同時代另一些詩人的作品,帶有更突出、更熾熱的愛國情感。所以朱自清說聞一多“是個愛國詩人,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愛國詩人”①。后半句雖說得過頭了些,但深沉地表現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而又那樣真摯,富于創造力,的確是聞一多詩歌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二)在新詩形式的革新與探求方面,聞一多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他善于吸取我國古典詩歌的格調韻律和西洋詩的音節,用洗練的白話,特別是嘗試用口語寫詩,并對新詩格律進行勇敢的探索和實踐,把古今中外詩歌藝術的成功經驗冶于一爐。他在新詩的形式上獨樹一幟,開一代詩風。以上兩個方面,構成了聞一多詩作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特色。
作為一個“有意大聲歌詠愛國的詩人”②,愛國主義的熱忱像一條紅線,或明或隱地貫穿在他的許多詩作中。
五四運動的革命風暴,喚醒了青年詩人蟄伏內心的愛國情感。正如他自己所說:“五四時代我受到的思想影響是愛國的,民主的,覺得我們中國人應該如何團結起來救國。”③正是在這種愛國思想的驅使下,為了尋求救國的途徑,他背井離鄉去美國留學。由于受過五四革命精神的熏陶,在美國,他很快就發現了資本主義世界在“民主”的帷幕下那種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罪惡事實,體味了種族歧視的苦楚,他在當時的一封家書里發泄了身受侮辱與賤視的憤恨:“一個有思想之中國青年留學美國之滋味,非筆墨所能形容。俟后年年底我歸家度歲時當與家人圍爐絮談,痛哭流涕,以泄余之積憤……”④一個如此熱愛祖國的詩人,在異國受到的歧視與凌侮越重,對祖國的思念也就越是強烈深沉。在這樣的處境里,為了傾訴那被壓抑的思想感情,他寫了好些“出于至性至情”的愛國思鄉詩。在聞一多留美時期的詩歌創作中,這一類詩篇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一股強大的感情洪流奔瀉著,叩擊著讀者的心扉。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蘄水人。詩人、學者,中國現代偉大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他在新詩創作和古代文學研究等方面的成就,豐富了我國的文化思想寶庫,確立了他在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拍案而起”,為民主而英勇奮斗、堅貞不屈的偉大精神,贏得了人民的敬仰和贊頌。代表作有:詩集《紅燭》《死水》;學術*作《神話與詩》《唐詩雜論》《古典新義》《楚辭校補》等。
詩歌·紅燭
紅燭
李白之死
劍匣
西岸
雨夜
雪
睡者
黃昏
時間底教訓
二月廬
印象
快樂
美與愛
詩人
風波
回顧
幻中之邂逅
志愿
失敗
貢臣
游戲之禍
花兒開過了
十一年一月二日作
死
深夜底淚
青春
宇宙
國手
香篆
春寒
春之首章
春之末章
鐘聲
愛之神
謝罪以后
懺悔
黃鳥
藝術底忠臣
初夏一夜底印象
詩債
紅荷之魂
別后
孤雁
太平洋舟中見一明星
火柴
玄思
我是一個流囚
寄懷實秋
晴朝
記憶
太陽吟
憶菊
秋色
秋深了
秋之末日
廢園
小溪
稚松
爛果
色彩
夢者
紅豆
詩歌·死水
口供
收回
“你指著太陽起誓”
什么夢?
大鼓師
狼狽
你莫怨我
你看
也許
忘掉她
淚雨
末日
死水
春光
黃昏
我要回來
夜歌
心跳
一個觀念
發現
祈禱
一句話
荒村
罪過
天安門
飛毛腿
洗衣歌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詩歌·《真我集》及其他佚詩
讀沈尹默《小妹!》,想起我的
妹來了也作一首
雪片
朝日
忠告
率真
志愿
傷心
一個小囚犯
所見
南山詩
晚霽見月
醒呀
愛國的心
叫賣歌
納履歌
答辯
相遇已成過去
奇跡
園內
漁陽曲
七子之歌
長城下之哀歌
笑
大暑
閨中曲
我是中國人
故鄉
抱怨
鳥語
秦始皇帝
貢獻
教授頌
散文
青島
愈戰愈強
畫展
可怕的冷靜
一個白日夢
五四斷想
“一二·一”運動始末記
謹防漢奸合法化
最后一次的講演
家族主義與民族主義
復古的空氣
關于儒。道。土匪
從宗教論中西風格
婦女解放問題
文學的歷史動向
龍鳳
人民的詩人一一屈原
新文藝和文學遺產
戰后文藝的道路
《女神》之時代精神
詩的格律
艾青和田間
敬告落伍的詩家
《冬夜》評論
《女神》之地方色彩
泰果爾批評
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
鄧以蟄《詩與歷史》題記
詩人的橫蠻
論《悔與回》
談商籟體
《烙印》序
《西南采風錄》序
時代的鼓手一讀田間的詩
新詩的前途
詩與批評
論文藝的民主問題
《三盤鼓》序
端節的歷史教育
獸·人·鬼
附錄:書信
致梁實秋、吳景超
致梁實秋
致吳景超
致梁實秋、吳景超
致梁實秋
致梁實秋
致梁實秋
致梁實秋
致吳景超、梁實秋
致梁實秋
致臧克家
《聞一多作品集》:
家族主義與民族主義
周初是我們歷史的成年期,我們的文化也就在那時定型了。當時的社會組織是封建的,而封建的基礎是家族,因此我們三千年來的文化,便以家族主義為中心,一切制度,祖先崇拜的信仰,和以孝為核心的道德觀念等等,都是從這里產生的。與家族主義立于相反地位的一種文化勢力,便是民族主義。這是我們歷史上比較晚起的東西。在家族主義的支配勢力之下,它的發展起初很遲鈍,而且是斷斷續續的,直至最近五十年,因國際形勢的刺激,才有顯著的持續的進步。然而時代變得太快,目前這點民族意識的醒覺,顯然是不夠的。我們現在將三千年來家族主義與民族主義兩個勢力發展的情形,作一粗略的檢討,這對于今后發展民族主義許是應有的認識。
上文已經說過,建立封建制度的基礎是家族制度。但封建制度的崩潰,也正由于它這基礎。一個最強固的家族,是在它發展得不大不小的時候。太小固然不足以成為一個力量,太大則內部散漫,本身力量互相抵銷,因此也不能成為一個堅強統一的有機體。封建的重心始終在中層的大夫階級,理由便在此。重心在大夫,所以侯國與王朝必趨于削弱,以至制度本身完全解體。一方面封建制度下所謂國,既只是一群家的組合體,其重心在家而不在國,一方面國與國間的地理環境,既無十分難以打通的天然墻壁,而人文方面,尤其是文字的統一,處處都是妨礙任何一國發展其個別性的條件,因此在列國之間,類似民族主義的觀念便無從產生。春秋時誠然喊過一度“尊王攘夷”的口號,但是那“夷”畢竟太容易“攘”了(有的還不待攘而自被同化),所以也沒有逼出我們的民族主義來。我們一直在為一種以家族主義為基礎的天下主義努力,那便是所謂“天下一家”的理想。到了秦漢,這理想果然實現了。就以家族主義為基礎的精神看來,郡縣只是抽掉了侯國的封建——一種階層更簡單,組織更統一,基礎更穩固的封建制度,換言之,就是一種更徹底,更合理的家族主義的社會組織。漢人看清了這一點,索性就以治家之道治天下,而提倡孝,尊重儒術。這辦法一直維持了二千余年,沒有變過,可見它對于維持內部秩序相當有效。可惜的是一個國家的問題不僅從內部發生,因而家族主義的作用也就有時而窮了。
自漢朝以孝行為選舉人才的標準,漸漸造成漢末魏晉以來的門閥之風,于是家族主義更為發達。突然來臨的五胡亂華的局面,不但沒有刺激我們的民族主義,反而加深了我們的家族主義。因為當時的人是用家族主義來消極的抵抗外患。所以門閥之風到了六朝反而更盛,如果當時侵入的異族講了民族主義,一意要胡化中國,我們的家族主義未嘗不可變質為民族主義。無奈那些胡人只是學華語,改漢姓,一味向慕漢化,人家既不講民族主義,我們的民族主義自然也講不起來。一方面我們自己想藉家族主義以抵抗異族,一方面異族也用釜底抽薪的手段,附和我們的家族主義,以圖應付我們,于是家族主義便愈加發達,而民族意識便也愈加消沉。再加上當時內侵的異族本身,在種族方面萬分復雜,更使民族主義無法講起。結果到了天寶之亂,幾乎整個朝廷的文武百官,都為了保全身家性命,投降附逆了。一位“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詩人,便算作了不得的忠臣,那時代的忠的觀念之缺乏,真叫人齒冷!這大概是歷史上民族意識最消沉的一個時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