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中國歷史常識和世界歷史常識按照時間和朝代劃分, 以知識性和趣味性為出發點,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常識, 涵蓋內容廣泛, 不一而足, 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幅波瀾壯、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一個人如果能身處在歷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驗是最為豐富的一座智慧之庫。”幾千年來,人類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無數的人物演繹了一個個精彩鮮活的歷史故事,向你展現了幾千年的世界歷史風貌。歷史作為一面鏡子,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敗、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人類的未來。這一切匯成了浩瀚的歷史長河,鑄成了燦爛的現代文明。人類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艱辛,世界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那么值得回味!
誰想了解世界,就必須知道它的歷史。溯古可以明今,翻開歷史,我們可以找到無盡的智慧。這就是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謂的“讀史可以明智”的意蘊所在。今天的世界,是由歷史的世界積淀而成。歲月流逝,滄海桑田,以史為鑒,以古鑒今,只有用心靈感受歷史,了解人類發展的苦難與輝煌,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與時俱進,把握歷史大勢,適應社會的潮流。
世界歷史是如此漫長悠遠,期間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普通讀者很難找到入門的途徑。雖然歷史文獻眾多,但是真要學點兒歷史,有點兒歷史常識,卻又不知從何處下手。鑒于此,我們把一些讀者感興趣的,世界歷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典型性、最有影響力,又較零散的歷史常識編輯成冊,推出這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學習歷史知識,接受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豐富知識,開拓視野。
這是一本歷史知識的普及性讀物,而非“通史”“簡史”之類的史學專著。它以5000年的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為主干,以古國文明、社會變遷、戰爭風云、科學進步、民族復興、工業發展等事件為多姿多彩的枝葉,資料翔實,濃縮古今中外歷史常識,以豐富的知識和史料,講述精彩歷史,展現人類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在選編的過程中,我們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對各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事件介紹詳盡,選材兼顧到政治、地理、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宗教、典故、風俗、科技、生活等多個方面,內容包括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歷史知識。它既是一本歷史知識儲備辭典,又是你生活之余的一點兒精神食糧,讓你輕松閱讀古今中外歷史,從而豐富知識,開拓視野,使讀者們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之余,悠閑地瀏覽,以作消遣。
本書分為中國歷史常識和世界歷史常識兩大部分,涵蓋了數千個中外歷史常識,而每一個歷史常識的背后,大都蘊含著一個甚至若干個故事。因此,我們可以說,了解了一個歷史常識,就是閱讀了一則精彩紛呈的故事,掌握了常識背后所蘊含的深厚底蘊,增進了對歷史乃至現實的解讀與把握。全書以時間為主線,講述每一時間段內的重要歷史事件、主要歷史名人,以及他們所創造出來的輝煌文明,以豐富的史料、精彩的故事、著名的歷史人物,為你獻上一幅幅文明傳承、朝代更替、英雄輩出的歷史畫卷。閱讀本書,青少年學生可以增強歷史文化知識;中青年可以提高歷史文化修養;老年人可以豐富歷史文化素養。
歷史蘊含著經驗與真知。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掌握關于過去的一門學問,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創造明天,可以充實自己的頭腦,汲取寶貴的人生啟迪。然而,歷史從來都是無邊的,文明從來都是紛繁復雜的,我們的生命更是有限的。如何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無限的歷史?在這里,我們嘗試為您提供一種全新的讀史方式,幫助您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和層面去考察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希望您能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之余,輕松地徜徉于歷史走廊之中,既了解歷史,又拓展視野,更開闊胸襟。
上篇
中國歷史常識史前時期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補天
有巢氏構木為巢
燧人氏鉆木取火
神農嘗百草
伏羲
倉頡造字
嫘祖
顓頊
帝嚳
黃帝
炎帝
蚩尤
黃帝大戰蚩尤
堯
舜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
越俎代庖
云南元謀人
陜西藍田人
山頂洞人
山西丁村人
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時期
父系氏族時期
部落和部落聯盟
半坡遺址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紅山文化
龍山文化
群婚、掠奪婚
走訪婚
圖騰崇拜
龍的由來
麒麟的由來
骨笛
中華民族起源的多元性
先秦時期
■夏朝
“家天下”
夏啟
少康中興
夏桀亡國
《夏小正》
■商朝
商湯滅夏
盤庚遷殷
伊尹輔政
武丁中興
商湯
紂王
比干剖心
武丁
盤庚
殷墟
人祭和人殉
甲骨文
商代的占卜
宗法制度的形成
青銅器與后母戊大方鼎
炮烙之刑
勾股定理的發現
“商人”的起源
內外服制度
■西周
文王訪賢
武王伐紂
牧野之戰
周公攝政
成康之治
周昭王南征
國人暴動
共和行政
宣王中興
周宣王不籍千畝
平遙古城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井田制
分封制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厲王
盤古開天地
相傳盤古生于天地混沌之中,用利斧劈開混沌,清的氣往上浮,變成了天,濁的氣往下沉,變成了地。然后盤古用手撐起天,用腳踏著地,以每天一丈的速度長高,由此,天每天都會高出一丈,地每天都會加厚一丈,天地間隨著盤古的長高而變得更加開朗空闊。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后,巨人盤古轟然倒塌。盤古死后,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胡子變成了星星,嘴里最后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霧,聲音變成了雷霆閃電,身上的肉變成了土地,四肢變成了連綿不絕的山脈,血液變成了汪洋的江河。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
女媧造人補天
傳說天神女媧是人身龍尾。她用泥土照著自己的樣子捏成了許多小人,然后朝著那些小泥人吹口氣,便造出了最初的人類。女媧想讓人們遍布廣闊的大地,于是她甩動蘸上泥漿的藤條,泥點掉落在地上也變成了人,大大加快了造人的速度。
女媧還將人分成男女,將他們配成夫妻,繁衍后代。因此,女媧被尊為人類的始祖。就這樣,女媧的兒女們在大地上幸福美滿地生活著。
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將撐天的大柱撞塌了,天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窟窿,洪水不斷地流下來,遍布整個大地。為了挽救她的兒女,女媧到黃河邊挑選了許多五彩繽紛的石頭,把它們放在熔爐里熔化,再用這些熔化了的液體把天上的洞補起來。經過九天九夜,天空終于被補好了,大地放晴了,天邊出現了五色云霞。
有巢氏構木為巢
傳說有巢氏是巢居的發明者。遠古時代,飛禽走獸很多而人類數量較少,勢單力薄,常常成為禽獸蟲蛇攻擊的對象。后來,有位圣人出來,教人們在大樹枝杈間構木為巢,讓人們居住在樹上,躲避猛獸對人類的侵襲。隨時間推移,他又教會人們用灌木、木槿的樹干(類似藤條,有彈性)編成籬笆,防衛居室;用堅韌結實的野草編織成厚草席簾,覆蓋在屋頂上防風雨。這個圣人被人們稱為有巢氏。
燧人氏鉆木取火
傳說燧人氏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而他也被后世稱為三皇之一。遠古人茹毛飲血的生活習慣對腸胃造成很大損害,很多人得了腸胃疾病卻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便不幸去世了。燧人氏教人們使用燧石擊打或鉆木取火,以火燒烤獵物的骨肉,不僅味美,而且更利于消化和吸收,從此人們不再患腹疾。燧人氏的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人類從利用和保存自然火種到人工取火的漫長歷史演進過程。
神農嘗百草
傳說神農炎帝是牛首人身,居于姜水(今陜西岐山一帶)。那個時候人們還不會種植糧食,而且得了病沒地方醫治,生活十分艱苦。部落首領神農氏見大家靠吃獸肉飲生水度日,便到處尋找可以果腹的植物,有時一日便中很多毒。他的精神感動了上天,神靈給他以幫助,天降種子,供他種植。后來,他還用木制作耒耜,教民農業生產。
在找谷種的過程中,神農中毒又解毒,從而發現了草木的藥性。他還用紅褐色的鞭子鞭打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教人們認識了植物藥。這個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農業生產的發展狀況。
伏羲
傳說伏羲是人首蛇身,與其妹女媧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又相傳他是古代東夷部落的杰出首領。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制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意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此外,他還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制成網罟,教民捕魚打獵。
倉頡造字
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用祖傳的結繩記事的辦法替黃帝記載史實。他根據鳥獸在大地上留下的足跡,創造了最早的文字。相傳倉頡造字時,天上落下了粟米,鬼神在夜里號哭。
嫘祖
黃帝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記載的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又稱“先蠶娘娘”。相傳她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她們還把男人們獵獲來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就這樣,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逐漸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
有一天,嫘祖在一片桑樹林里發現滿樹結著白色的小果,觀察了好幾天,才弄清這種白色的小果是一種蟲子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她把此事報告給黃帝,并要求黃帝下令保護本國山上所有的桑樹林。
從此,在嫘祖的倡導下,人們開始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后世人為了紀念嫘祖這一功績,就將她尊稱為“先蠶娘娘”。
顓頊
相傳顓頊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今四川省攀枝花一帶),世居窮桑。傳說顓頊為其母女樞感“瑤光”而生,10歲左右而佐少昊,20歲而登帝位,初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陽縣西南)。在位78年,活了98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死后葬于東郡濮陽頓丘城門外廣陽里中(今河南內黃縣三楊莊西)。
顓頊是傳說中的神化人物,他有著非凡的經歷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帝嚳
帝嚳是黃帝的曾孫,是五帝之一,號高辛氏。相傳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15歲輔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河南濮陽),30歲時得帝位,遷都豪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在位70年,享壽百歲。有四妻四子,死后葬于今商丘市的高辛集。
黃帝
黃帝是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后被公認為全族的始祖。黃帝又稱軒轅氏、帝軒氏、有熊氏、歸藏氏、帝鴻氏等。
黃帝像相傳他本姓公孫,曾居于姬水,所以以姬為姓。后來居于軒轅之丘,因以為名,稱軒轅。生活在距今大約4000多年以前,相傳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擒殺了蚩尤;與炎帝戰于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之野,打敗了炎帝。被諸侯尊為天子,即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的首領。相傳蠶桑、舟車、文字、音律、算數等都是在黃帝時代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