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作家,作品文筆純美,引人回味。沈從文有許多經典散文,主要描寫發生在湘西的故事,充滿了真情和美好。《湘行散記/語文新課標基礎必讀叢書》精選沈從文的散文代表作,注重鄉土抒情氛圍,突出優美的文筆,呈現了一個寧靜悠然、淳樸自如的\"湘西世界\"。在他的筆下,自然生命生動形象,自然風光意境優美,充滿了詩意,讓讀者沉醉其中,獲得美好的閱讀感受。
在《湘行散記/語文新課標基礎必讀叢書》的編校過程中,編者參閱相關文獻對原文進行了少量的勘誤和修訂,并根據讀者對象,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改,但已*限度保留了沈從文作品的原文風貌,希望能呈現給讀者原汁原味的沈從文作品版本。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20世紀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代表作有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
我所生長的地方
湘行散記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與沅州
鴨窠圍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巖
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
老伴
虎雛再遇記
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今昔
湘西
題記
引子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白河流域幾個碼頭
瀘溪?浦市?箱子巖
辰溪的煤
沅水上游幾個縣份
鳳凰
苗民問題
沈從文其他散文名作
一天
一封未曾付郵的信
街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水云
——我怎么創造故事,故事怎么創
造我
二十年代的中國新文學——一九八○年十一月七日在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的講演
沈從文主要著作年表
《湘行散記/語文新課標基礎必讀叢書》:
十五年以前,我有機會獨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巖腳下。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炙成為一個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約百米高的石縫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遺跡,石罅隙間橫橫的懸撐起無數巨大橫梁,暗紅色長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擱在木梁上。巖壁斷折缺口處,看得見人家茅棚同水碼頭,上岸喝酒下船過渡人也得從這缺口通過。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過大端陽節①。箱子巖洞窟中最美麗的三只龍船,早被鄉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狹而長,船舷描繪有朱紅線條,全船坐滿了青年槳手,頭腰各纏紅布。鼓聲起處,船便如一支沒羽箭,在平靜無波的長潭中來去如飛。河身大約一里路寬,兩岸皆有人看船,大聲吶喊助興。且有好事者,從后山爬到懸巖頂上去,把“鋪地錦”百子邊炮從高巖上拋下,
盡邊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團團五彩碎紙云塵,彭彭彭彭的邊炮聲與水面船中鑼鼓聲相應和。引起人對于歷史回溯發生一種幻想,一點感慨。
當時我心想:多古怪的一切!兩千年前那個楚國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瘋瘋癲癲來到這種充滿了奇異光彩的地方,目擊身經這些驚心動魄的景物,兩千年來的讀書人,或許就沒有福分讀《九歌》那類文章,中國文學史也就不會如現在的樣子了。在這一段長長歲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皆墮落了,衰老了,滅亡了。即如號稱東亞大國的一片土地,也已經有過多少次被來自西北方沙漠中的蠻族,騎了膘壯的馬匹,手持強弓硬弩,長槍大戟,到處踐踏蹂躪!(辛亥革命前夕,在這苗蠻雜處的一個邊鎮上,向土民最后一次大規模施行殺戮的統治者,就是一個北方清朝的宗室!辛亥以后,老袁夢想做皇帝時,又有兩師北老在這里和滇軍作戰了大半年。)然而這地方的一切,雖在歷史中照樣發生不斷的殺戮,爭奪,以及一到改朝換代時,派人民擔負種種不幸命運,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發,剪發,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種種限制與支配。然而細細一想,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與歷史毫無關系。從他們應付生存的方法與排泄感情的娛樂看上來,竟好像今古相同,不分彼此。這時節我所眼見的光景,或許就和兩千年前屈原所見的完全一樣。
那次我的小船停泊在箱子巖石壁下,附近還有十來只小漁船,大致打魚人也有玩龍船競渡的,所以漁船上婦女小孩們,無不十分興奮,各站在尾梢上或船篷上銳聲呼喊。其中有幾個小孩子,我只擔心他們太快樂興奮,會把住家的小船跳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