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壓力很大,每個人幾乎都背負著沉重的擔子勉力前行。這些精神上、心理上的壓力也會對心血管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長年累月得不到休息和放松,心血管極有可能發生器質性病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也容易找上門來。這也是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
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它們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這些疾病無一不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同時,“三高”之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同時存在,互為因果。
基于此,本書從如何降低“三高”著手,提供全面的維護心血管健康的知識和生活建議,以保持心血管的活力。
別爬得太高,危險!
“三高”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總稱。 “三高”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
并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如今,“三高”已成為各類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高血壓
血壓,分收縮壓和舒張壓兩種。收縮壓又稱為高壓,指心臟在收縮的時候,血液對血管壁所造成的最高壓力;舒張壓又稱為低壓,是指心臟在舒張的時候,血液對血管壁所造成的最低壓力。
氣候變化、飲食、精神壓力、年齡、運動以及藥物等都可能引起血壓的波動。一般,清晨起床時,血壓相對偏高。
正常的血壓范圍是收縮壓90 ~140mmHg, 舒張壓60~90mmHg。高于這個范圍就可能是高血壓或臨界高血壓,低于這個范圍就屬于低血壓。就高血壓的診斷而言,單獨一次的測量結果不能成為判斷依據,需多次、定期測量。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 非同日的3次測量測得的數值,都是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且身體出現不適或血管病變等情況, 即可判定為患有高血壓。
高血糖
高血糖,一般表現為機體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當人體血糖過高時,容易引發糖尿病。糖尿病的診斷指標有兩個,一為空腹血糖,二為餐后2小時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糖類代謝紊亂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胰島素的供求不平衡,而造成血糖過高,甚至尿中有糖的現象。 糖尿病還會導致人體的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異常。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十大殺手之一,它的可怕之處在于并發癥。糖尿病會對腎臟、周圍血管、心腦血管、神經系統等產生器質性損害, 引起一系列并發癥。而此類并發癥多為慢性疾病,往往難以徹底治愈,且具有極高的致死率與致殘率。
高血脂
正常情況下, 身體可通過內部調節維持血脂濃度的相對平衡, 但當人體內脂質代謝不佳,如果繼續進食高膽固醇食物,便會導致血脂濃度持續增高,形成高血脂。目前, 國內一般以成人空腹血清總膽固醇超過5.2mmol/L, 三酰甘油超過1.7mmol/L,作為診斷高血脂的指標。
醫學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險因素,也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高血脂對身體的損害具有隱匿性、進行性和全身性等特征。對身體的組織器官來說,會產生極為惡劣的影響。對眼部,可導致眼底出血、失明、周圍血管病變等;對肝臟,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對腎臟,可引起腎動脈硬化乃至狹窄、腎衰竭、尿毒癥等;對血管,可以引起下肢動脈硬化乃至狹窄,造成肢體發生壞死、潰爛等。此外,高血脂還能誘發膽石癥、胰腺炎、男性性功能障礙等疾病。
早期高血脂癥狀雖然不明顯,但如果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還是能發現一些征兆的。例如,眼瞼上出現淡黃色的、米粒大小的小皮疹,且皮疹略高出皮膚;腿肚子經常抽筋,并有刺痛感;看東西時有陣發性模糊; 記憶力減退,反應能力下降;面部、手部出現比老年斑略大的黑斑,且顏色較深。而高血脂嚴重時,會出現心慌、胸痛、四肢麻木、不能說話等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