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中提供這樣一個概念:壓力就是你在乎的東西發生危險時引起的反應。這個定義足夠大,可以涵蓋交通阻塞引起的沮喪和失去事物的痛楚。它包括感到壓力時的想法、情緒、生理反應,以及你選擇怎樣應對壓力情境。這個定義也強調了有關壓力的一個重要真相:壓力和意義無法分割。對不在乎的事情,你不會感到壓力;不經受壓力,你也無法開創有意義的生活。
在這本書中,你將學習到的策略來自成百上千項的調查、與我交談過的數十位科學工作者的智慧,你會了解他們*吸引人的研究。
但*重要的,這是一本幫你與壓力共存的實用指南。
擁抱壓力會使你面對挑戰時更主動,運用壓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耗得油盡燈枯。它幫你將壓力重重的窘境轉變為社會交往的機會,而不是離群索居。*終,它提供新的方式,引領你在痛苦中找到意義。
★ 輕松面對生活和工作,從每周一章開始!你會發現,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
★ 重新看待學習、工作、家庭、健康、財務和社交等方面的壓力,輕松應對焦慮、抑郁、財務損失、心理創傷等挑戰。
★ 2,000,000冊超級暢銷書《自控力: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心理學課程》姊妹篇。自2012年8月上市,持續發行量超過2,000,000冊,憑讀者口碑。霸踞當當、亞馬遜榜單44個月至今
★ 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為專業人士和普通大眾開設的心理學課程,包括自控力科學(The Science of Willpower,以此為基礎成《自控力》一書)和在壓力下好好生活(Living Well with 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歷*受歡迎的課程。本書以在壓力下好好生活課程為基礎,目的是轉化人們的思考方式,與壓力共舞。
★ 隨書附贈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在世界著名的TED全球大會演講如何與壓力做朋友視頻,掃一掃二維碼觀看,重新啟動有意義的人生。
改變對壓力的看法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對壓力的看法,你更認同下列哪個描述?
A.壓力有害,應該規避、減輕、管理。
B.壓力有益,應該接納、利用、擁抱。
放在5年前,我會毫不猶豫地選A。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在所有心理學和藥物學培訓中,我得到一條清晰明確的信息:壓力有害。
多年以來,無論是教學、講座、做研究、寫書或寫文章,我都接受并傳播同樣的信息。我告訴人們壓力會導致疾病,提高從患普通感冒到得心臟病、抑郁癥、上癮癥的風險。同時壓力會殺死腦細胞,破壞你的DNA,加速衰老。在媒體上,從《華盛頓郵報》到婚慶雜志《瑪莎·斯圖爾特婚禮》,我到處提那些你可能聽過上千遍的減壓建議深呼吸,保證睡眠,管理時間。總之,盡你所能,減少生活方面的壓力。
我視壓力為敵人,而我并不孤單,只是眾多與壓力做斗爭的心理學家、醫生、科學家中的一員。和他們一樣,我堅信壓力會傳染,必須被終止。
但我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現在,也想改變你們的。
讓我們從那個令人震驚的科學發現開始說起,正是它使我重新思考壓力。1998年,3萬名美國成年人被邀請回答,過去一年他們承受的壓力狀況。同時他們被問:你認為壓力有礙健康嗎?
8年后,研究人員徹查了公開的記錄,以找出3萬參與者中哪些人去世了。讓我先傳遞壞消息高壓提高了43%的死亡風險。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提高的死亡風險,只適用于那些相信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那些報告承受了高壓力,但不認為壓力有害的受訪者,并不容易死亡。實際上,他們是調查中死亡風險最低的,甚至低于那些報告自己只承受著很少壓力的人。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殺人的并不是壓力,而是壓力加上認為壓力有害的信念作的孽。研究者估計在他們做完調查后的這8年內,有182000名美國人可能已經過早死亡,因為他們認為壓力有損健康。
這個數字阻止了我的慣性思維,我們討論的是每年超過2萬的死亡人數啊!根據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數據,相信壓力有害可能成為全美第十五大導致死亡的原因,比皮膚癌、艾滋病和自殺奪取的生命還要多。
你可以想象得到,這個發現令我焦慮不安。我花了全部的時間和精力說服人們相信壓力對健康有害,我視這個觀點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我的工作是幫助人,可如果背道而馳了會怎么樣呢?即使我傳授的減壓技巧真的有效,像鍛煉身體、冥想、社交,那同時傳遞的壓力有害信念,會不會削弱了這些技巧的效果?會不會以壓力管理之名,帶來了更多傷害,而不是幫助?
我承認,曾經試圖假裝沒有看過這項研究。畢竟這只是一個研究,一個相關性研究而已!研究人員用寬泛的多種因素試圖解釋發現的結果,包括性別、種族、年齡、教育狀況、收入、工作階層、婚姻狀況、抽煙與否、運動、長期健康狀況和健康保障。這些都無法解釋為什么壓力信念結合壓力水平能夠預測死亡率。然而,實驗中,研究人員沒有操控人們對壓力的信念,所以他們不確定就是信念在殺人。有沒有可能認為壓力有害的人,生活中承受著不同的壓力確實有害的壓力?又或者他們的個性使然,面對壓力更容易受影響?
然而,這項研究在我腦海里一直揮之不去。自我懷疑的同時,我也嗅到了機遇。我總是告誡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學生,那些令人振奮的科學發現,正是挑戰自我認知和對世界認知的機會。如今事情降臨在自己頭上,我準備好挑戰自我信念了嗎?
偶然遇到的這個發現只有當你認為壓力有害的時候,壓力才有害給了我重新思考教學內容的機會。更進一步的是,它發出邀請,讓我重新思考人與壓力的關系。我會抓住這個機會嗎?還是將這項研究束之高閣,繼續視壓力為敵,斗爭下去?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培訓課堂上的兩件事情使得我對下列想法保持了開放態度:
第一,如何看待壓力至關重要;
第二,告訴人們壓力會殺死你可能帶來意外的后果。
首先,我已經意識到,某些信念會影響壽命。例如,對于變老持積極態度的人,比那些對變老持消極想象的人活得長。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項經典研究,對一群中年人跟蹤了20年。那些中年時對變老持積極態度的人,比那些持消極觀點的研究對象,平均多活了7.6年。把這個數字更具體化解釋一下,那就是:許多我們認為會明顯對健康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諸如規律鍛煉、不吸煙、保持健康的血壓和心血管水平,平均來說,會延長人差不多4年的壽命。
另一個會影響壽命的信念方面的例子和信任有關,那些認為他人可信的人活得更久。在杜克大學做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中,一群超過55歲的受訪者中,60%認為他人可信的人,在項目結束時還活著。與此呈鮮明對比,60%對人性持懷疑態度的受訪者已經去世了。
諸如此類的發現使我堅信,當涉及健康和壽命時,有些信念至關重要。而我不知道的是,如何看待壓力,是不是其中一項。
第二個促使我愿意承認可能在壓力方面犯了錯的原因是,我所知道的健康運動的歷史。如果告訴人們壓力會殺死他們是個壞的策略,那也不會是公共健康領域里第一次策略和結果背道而馳。有些最常用的鼓勵健康行為的方法,后來都被證明與專業人員的期望恰恰相反。
舉例來說,與醫生交流時,我有時會請他們預測煙盒上印制警示圖片的效果。通常來說,醫生認為圖片會降低吸煙者對香煙的渴望,并促使其戒煙。但研究表明,警示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特別駭人的圖片(比如肺癌患者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實際上會增加吸煙者對香煙的渴望。原因?圖片引發了恐懼,還有比抽煙更好的平復情緒的方法嗎?醫生推斷恐懼會激發行為改變,但恰恰相反,它只激發了逃避糟糕情緒的渴望。
另一項與結果背道而馳的策略,是讓人們對非健康行為感到羞恥。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桑坦·芭芭拉做的一項研究中,她讓超重的女性閱讀紐約《時代周刊》上有關雇主歧視超重員工的文章。結果,她們不但沒有發誓減肥,相比閱讀其他職場主題的超重女性,這些讀者吃下了超過2倍卡路里含量的垃圾食品。
害怕、恥辱、自責、羞愧,所有這些都被健康專業人士視為提升人們幸福感的驅動因素。然而,當被放進科學實驗時,這些信息會推動人們采取健康專家本希望改變的行為。我看到悲慘場面不斷上演:好心的醫生和心理學家傳遞他們認為有益的信息,接受者被狂轟濫炸,情緒低落,最終被逼采取相應的醫生和心理學家不愿意看到的自毀行為。
發現了壓力信念和死亡率有關的研究項目之后,我開始注意人們聽到壓力有礙健康時的反應。和那些試圖令人恐懼或羞愧的醫療警示一樣,我的信息也會讓聽眾承受不了。當我告訴筋疲力盡的大學生,期末考試前壓力太大會影響成績,這些孩子離開演講大廳時,更加沮喪。我和醫護人員分享有關壓力的嚇人數據,他們有時會眼含淚水。
我意識到雖然談論壓力是必要的,但我談論的方式可能并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我教授的壓力管理,完全基于壓力有害這個假設,并認為人們應該知道這個。一旦人們了解壓力的害處,就會愿意減壓,這會讓他們更健康、更幸福。但現在,我不確定了。
對待壓力的態度會影響壓力產生的結果?好奇心促使我開始搜尋更多的證據。我想知道:你如何看待壓力真的那么重要嗎?如果相信壓力有害這個觀點對你是有害的,那該怎么做呢?有沒有什么好處,值得我們對壓力持歡迎態度?
當埋頭鉆研過去30年的科學研究和調查時,我對數據持開放態度。我找到了能夠支持我們擔憂的負面結果的證據,同時也發現了以前很少意識到的益處。我調查了壓力研究的歷史,了解了為何心理學和醫學研究相信壓力有害。我也與從事壓力研究的新一代科學工作者交流,他們的工作是通過闡述好處,重新定義對壓力的理解。研究與調查中學到的內容,以及這些交流,真正改變了我對壓力的看法。最新科學研究表明,壓力會使你更聰明、更堅強、更成功。它幫助你學習和成長,甚至會激發你的勇氣和慈悲心。
最新研究同樣表明,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會使你更健康和幸福。你如何看待壓力會影響一切,從心血管健康到發現生命意義的能力。壓力管理的最佳方式,不是減輕或避免,而是重新思考壓力,甚至是擁抱它。
所以,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我的目標改變了。不再想幫你消除壓力,我想讓你善用壓力。這是壓力新科學課的承諾,也是這本書的目的。
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KellyMcGonigal,Ph.D.)
斯坦福大學備受贊譽的心理學家,也是醫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教育家。她為專業人士和普通大眾開設的心理學課程,包括自控力科學(TheScienceofWillpower)和在壓力下好好生活(LivingWellwith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歷史上廣受歡迎的課程。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通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當作一種美德,可能會讓初衷良好的目標脫離正軌。
引言 / 001
關于本書 / 007
這本書會幫我處理壓力嗎 / 011
第一章 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
什么是壓力?壓力真的都是負擔嗎? / 017
我們對壓力有什么心理預期 / 019
從安慰劑效應到思維模式 / 025
你的壓力思維模式是什么:壓力有害?壓力是動力? / 029
思維模式初干預:改變對壓力的想法 / 033
歸屬感干預:忘掉它,內化信息 / 036
成長型思維:人在諸多方面都可以改變 / 039
如何嘗試自行改變壓力思維模式 / 042
了解你的壓力思維如何在生活中運行 / 046
最后的想法 / 048
第二章 迎難而上:身處困境時,
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 / 051
壓力一直都在,重要的是確保它對你和他人有用 / 054
該抑制某些壓力反應 / 060
超越或戰或逃 / 062
壓力給你應對挑戰的力量 / 064
壓力鼓勵你社交 / 067
壓力幫你學習和成長 / 069
選擇你的壓力反應 / 073
36000英尺高空的壓力 / 075
最后的想法 / 077
第三章 壓力和意義成正比:
有意義,意味著有壓力 / 079
你的生活有意義嗎 / 081
在日常的壓力中尋找意義 / 084
記著你的價值觀能轉化壓力 / 090
你和在乎的人如何談論壓力至關重要 / 092
逃避壓力的代價 / 099
最后的想法 / 102
第二部分 轉化壓力
擅長壓力意味著什么 / 106
第四章 全身心投入:
擁抱焦慮能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挑戰 / 111
轉化壓力:變緊張為興奮 / 113
實現夢想:把科學應用到現實 / 119
如何把恐懼變成挑戰 / 123
挑戰反應是最有益的反應方式 / 126
從真希望不用做這個到我能做 / 134
擁抱焦慮有局限嗎 / 135
從福利到工作 / 139
最后的想法 / 143
第五章 內在聯結:
壓力能經常使人更具關懷性,提升抗挫力 / 145
照顧與友善如何轉化壓力 / 148
更宏大的目標如何轉化壓力 / 153
為職場設計更宏大目標 / 159
關懷如何創造韌性 / 162
植根社區,隨時服務 / 168
從掠奪者到保護者 / 170
當你在痛苦中感到孤獨 / 173
孤立思維或是基本人性思維 / 174
讓不見可見 / 176
手術前無眠的夜 / 178
創造你想要的支持性社群 / 179
Sole Train:實現不可能 / 183
最后的想法 / 187
第六章 幸福成長:痛苦使你堅強,
即使痛苦正當下,未來尚模糊 / 189
殺不死你的,都會令你強大 / 191
你是說我應該對痛苦說感謝 / 193
培養成長思維 / 197
創傷后成長 / 203
選擇看待困難的好處 / 208
如何傳播成長和韌性 / 215
用畫面與聲音傳遞希望 / 217
故事能激發創造韌性文化 / 220
最后的想法 / 222
第七章 最后的反思 / 225
致謝 / 231
注釋 /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