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的人:評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是一部電視劇評論專集,圍繞長篇電視連續劇《彭德懷元帥》進行評論。近四十篇作品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評說了《彭》劇的成功與不足,全方位地歌頌了彭德懷元帥熱愛人民忠于黨的偉大情懷和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精神。全書的作者來自北京、長沙、湘潭等地,既有*名的文藝評論家,又有基層的文藝評論工作者和業余作者。作品有張有弛,深入淺出。
《大寫的人:評電視劇<彭德懷元帥>》與《彭》劇重溫了彭總那威武雄壯、氣勢恢宏的革命生涯。
序/傅國平
一部彰顯崇高之美、信仰之美的精品佳作/李準
光影中塑造大寫的人/陳先義
彭大將軍的情懷與擔當/張天明
《彭德懷元帥》的創作啟示/李京盛
我寫《彭德懷元帥》/馬繼紅
忠義昭日月硬漢矗熒屏/謝子元
一片丹心昭日月一腔浩氣滿乾坤/高歡歡
史詩的品格硬漢的形象/楊勝群
史詩品格的個體性超越/黃敏思
宅心仁厚的鐵血大元帥/陳國新
解讀《彭德懷元帥》的人物塑造/趙靈芝
紅色歷史的藝術再現/趙敬莎
偉大戰爭的影像書寫/李霖
論《彭德懷元帥》中的人物塑造/顏文
湖南漢子的戎馬一生/盧高蓉
《彭德懷元帥》形象淺議/尹雪元
事件·表演·敘事/魯嘉欣
豐滿形象從何而來/駱珂
戎馬一生為家國/唐露云
一曲盡顯英雄本色/鄧鑰瓊
彭大將軍的忠誠與擔當/冰靜
有德可懷大愛無疆/羅爭光
砥柱式的人物路標式的作品/韓健
還牽著我的心/張寧波
國防部長的藍色情懷/楊榮
彭老總與毛主席的戰斗情誼/左懷文
主旋律題材的光輝之作/唐鑫
鐵血男兒俠骨柔情/顏炯宇
從小細節看大情懷/張向華
也是普通平凡人/汪海泉
彭大將軍的農民情結/朱志光
看似無情卻有情/顏妙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劉思含
從網絡評分說《彭》劇/吳竹
現代方式重塑紅色經典/蔣佳蓉
浦安修形象的塑造/龐美鳳
看看看主旋律怎么看/黃茵
附錄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故事梗概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參與拍攝單位名單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主創人員名單
在《彭》劇開機儀式上發言/馬繼紅
導演宋業明在《彭》劇開機儀式上發言/宋業明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籌拍情況/彭德懷紀念館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拍攝動態(一)/《彭》劇劇組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拍攝動態(二)/《彭》劇劇組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舉行首播儀式/李蕾
《彭德懷元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首播/張根宇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將在央視播出 /李君娜
《彭》劇全景式記敘彭德懷的革命生涯/張繼和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的重要收獲/徐健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背后的故事/曹輝 蔣睿 郭杰
尋找彭德懷/馬繼紅
“有德可懷”大寫人/向賢彪
“您走出那么遠,還牽著我的心”/馮葉
《彭》劇劇組人員在館體驗生活/彭德懷紀念館
《彭德懷元帥》首播同級收視率創全國第一
后記/鄢德全
《大寫的人:評電視劇<彭德懷元帥>》:
彭大將軍的情懷與擔當◎張天明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真實地展現了彭德懷波瀾壯闊、風雷激蕩的坎坷一生,刻畫了他大義凜然、浩然正氣的性格特點,也描繪了他的鐵骨柔情、俠肝義膽的內心世界。該劇跨越中國大半個世紀的苦難、追求與奮斗,場面恢宏壯闊,情節細膩生動,讓我們看到一個大寫的共產黨人的情懷與擔當,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有愛民的情懷,才會有君子懷德的擔當。彭德懷出生在湖南湘潭縣一個貧苦農家,父親因幫助別人而落下病根失去勞動能力,母親為讓彭德懷能讀兩年私塾而操勞過度過世。在苛捐雜稅、土匪盜賊盛行的年代,小小年紀的彭德懷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上要服侍祖母、父親,下要拉扯兩個弟弟。經常受到地主老財的欺凌,卻也受到貧苦鄉鄰的幫助,使他養成了愛憎分明的性格,即對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有著深切的同情,對欺凌人民的統治者有著天生的憤懣。后來,他斗地主,入湘軍,改名德懷,取意“君子懷德”,此德正是愛民之德。與老百姓同甘共苦之德。
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彭德懷率部舉行平江起義后,去看曾經提攜他的湘軍師長,師長不解地問,你放著月薪幾百大洋的湘軍團長不做,去干每天只有三分菜金的紅軍,為了什么。彭德懷回答,干湘軍只是充當軍閥混戰的工具,干紅軍才能救國救民。彭德懷的大義凜然使師長抬起的槍又放下了。在革命最低潮的時候,在白色恐怖使許多人動搖的時候,彭德懷逆勢而上,棄暗投明,冒著自身危險和株連家人的風險(后來兩個弟弟被反動派殺害),加入黨和紅軍,躍上井岡山,這是怎樣的擔當。
有愛國的情懷,才會有橫刀立馬的擔當。1940年夏,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牽制其進攻,振奮國人的抗戰信心,時任八路軍副總指揮的彭德懷組織和發動了“百團大戰”。正太路這條被日寇稱為“鋼鐵動脈”的鐵路,在千萬軍民齊動手下,化成一條熊熊燃燒的火龍;而敵人苦心經營的“囚籠”,在彭德懷的指揮下變得千瘡百孔。
在電視劇中,描寫了關家垴戰斗的真實故事。日軍岡崎大隊偷襲八路軍總部和兵工廠,一路屠殺根據地人民,被八路軍包圍在關家垴。彭德懷提出要為遇難軍民報仇,堅決聚殲岡崎大隊,而岡崎大隊居高臨下死守,八路軍采取仰攻不占地利損失慘重,而敵人援兵將到。有的將領提出撤出戰斗下次再打岡崎大隊,彭德懷以軍事家的堅定果敢鼓勵大家堅持最后五分鐘,他親臨前線500米指揮,終于將敢于進犯根據地的岡崎大隊基本全殲。
彭德懷說,打仗是件嚴肅的事,如果指揮員不盡心盡力,就會造成戰士的無謂犧牲。在朝鮮戰場,他僅帶少數人員,先于大軍跨過鴨綠江,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雙方裝備懸殊的情況下,使美國第一次在一場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弱對強的奇跡。
彭德懷愛兵如子,當他看到志愿軍戰士在雪地里堅持作戰,沒有冬衣,沒有糧食,勃然大怒。電視劇中塑造了彭德懷與石頭、宋衛國等戰士的血肉深情,他為毛岸英的不幸犧牲而悲痛不已。毛澤東為彭德懷賦詩:“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有愛黨的情懷,才會有為民請命的擔當。1958年前后,彭德懷跑了約半個中國的農村調查“大躍進”中農村的真實生產狀況,發現存在嚴重的浮夸風和老百姓缺食少穿。在彭德懷的老家湘潭,有位農民寫了一首打油詩給他,其中有一句:“來年日子怎么過,請為人民鼓嚨胡。”彭德懷小心翼翼地把字條夾在筆記本中,并寫道:“這是群眾多么沉痛的呼聲!”當時,有不少黨內干部發現了浮夸風,但大多數人選擇了保持沉默,還有的人為了迎合“上意”,謊報產量,浪費民力。于是,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的那封信才具有如此振聾發聵的效果,樹立了共產黨人講真話、為民請命的典范。但是,彭德懷也由此蒙冤18載,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盡迫害,直到1978年平反,離他過世已有四年。
電視劇中塑造的彭德懷有血有肉,具有偉人的擔當,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懷。他生活簡樸,最反對別人對自己搞特殊化。他照顧了很多烈士戰友的遺孤,把他們看作自己的骨肉。他要妻子把買鋼琴的錢省下來,寄給鄉下的親戚。他像慈父一樣關心晚輩,卻對他們嚴格要求,把自己的侄子應該評定的軍銜降了一級。正像巴金在朝鮮前線會見彭德懷后激動地寫道:“拿他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來說,拿他的保衛祖國的功勛來說,我們在他面前太渺小了。一身簡單的軍服,一張樸實的工人臉,他站在我們面前,顯得很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