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搖親情價值觀之謎!
日本超人氣作家湊佳苗繼《告白》《為了N》《少女》后全新懸疑力作。
所有人都慶幸,失蹤的姐姐回來了,但,只有我知道——她是冒牌的。
在分辨真與假的過程中苦苦掙扎,當答案揭曉,苦苦zui求的真相是否帶來更殘酷的傷害?
對價值觀造成強烈震撼的「謎團」驚愕登場!
十三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夏天,
我的姊姊失蹤了,我的幸福時光也隨之結(jié)束。
警方束手無策,而媽媽變成了時常四處尋找可疑嫌犯的怪女人。“如果那天我和姊姊一起回家就好了”。姊姊失蹤兩年后,有人在神社前發(fā)現(xiàn)了一名女孩。當所有人都因?qū)せ劓㈡⒍优d奮不已時,我卻無法承認那名女孩是曾經(jīng)為我唸過《豌豆公主》故事的萬佑子。就像童話《豌豆公主》的那顆豌豆帶來怪異的感覺,那女孩——不,我的姊姊有些不對勁。
睡在豌豆上的異樣感,帶著重重疑惑逐漸把我吞噬……
那個不知該向誰發(fā)問的問題,一直堵在胸口……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日本當前zui受矚目的推理小說家,她的作品在日本zui好銷量逾340萬部屢獲大獎,如2007年第29屆小說推理新人獎,2008年“周刊文春杰作推理BEST10”TOP1,2009年《告白》更是獲第6屆日本書店大獎TOP1、2009年本屋大賞TOP1,擊敗強勁對手東野圭吾與伊坂幸太郎,成為“2009年度zui暢銷推理作家”。
▲湊佳苗是日本被改編成影視的作家之一,《告白》《為了N》《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贖罪》《往復書簡》等作品均被搬上熒幕,反響巨大。僅電影《告白》,經(jīng)由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好于92%的劇情片,好于98%的驚悚片;斬獲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zui佳亞洲電影、第3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zui佳影片、第5屆亞洲電影大獎,連續(xù)4次成為票房冠軍,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日劇《為了N》斬獲zui優(yōu)秀作品、第83屆日劇學院賞zui優(yōu)秀作品獎。電影《往復書簡》也已于今年9月30日于日本上映,由影后吉永小百合主演,勢必掀起又一輪湊佳苗熱潮。
▲湊佳苗在中國人氣也頗高。張嘉佳、咪蒙、這么遠那么近等明星推薦其作品,多部作品豆瓣評分7+分,《告白》更是達到8.6分,很受中國讀者、影視愛好者認可。
▲同東野圭吾諸多作品一樣,湊佳苗作品遠遠不止是推理,其zui大魅力在於以精細深沉的筆觸刻劃出反覆幽微且善惡并存的人性。《睡在豌豆上》討論的是:父母可以為了孩子進行復仇,也能犧牲自身所有來尋找下落不明的孩子;而孩子亦可為了父母拚命。但是,姊妹呢?有可能為了姊姊或妹妹,不惜斷送自己的人生也要幫她做些什麼嗎?為了姊妹,自己究竟能犧牲到何種程度呢?(湊佳苗語)本書將讓我們真正懂得豌豆公主的童話故事。
湊佳苗,日本備受矚目的推理小說作家。2007年,短篇小說《神職者》獲日本29屆推理小說新人獎。2008年,長篇處女作《告白》問世,同年被評選為“周刊文藝十佳推理小說”國內(nèi)原創(chuàng)作品的TOP1,及2009年獲第6屆本屋大獎。2012年,憑借《望鄉(xiāng)·海之星》獲得第65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短篇)。其他作品還有《少女》《贖罪》《為了N》《往復書簡》等。
郭勇,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長期從事日語翻譯工作,翻譯出版日語圖書《日本邊境論》《稻盛和夫的論語》《風物語》《戰(zhàn)敗之夏》等60余部。
那是上大學后的第二個夏天——。
我從新神戶車站乘上了新干線的回聲號列車。我的目的地是三豐車站,車程大概是兩個小時。坐在列車里,兒時聽過的童話故事又從我頭腦中的某個角落里鉆了出來。
為了不讓大腦空閑下來,我會做一些數(shù)獨、填字之類的謎題,還會掏出掌上游戲機玩俄羅斯方塊、超級瑪麗之類的游戲。但是,不管我的注意力多么集中于這些娛樂消遣,頭腦都不會被它們完全覆蓋。也許從遠處看,我的大腦是被游戲完全覆蓋了的,但走近細看,才發(fā)現(xiàn),那覆蓋大腦的一幅畫就像是拼圖拼成的一樣,拼圖的小塊與小塊之間,還留有彎彎曲曲的細小縫隙。
隨著我與故鄉(xiāng)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頭腦中存儲的那個童話故事就從拼圖的縫隙之間無聲無息地冒了出來。如果當初那個故事是以畫面的形式輸入我的大腦,那么它們是很難從這細小的縫隙之間鉆出來的。但是,因為那些故事當時是以聲音的信號傳入我的大腦,所以,從縫隙里鉆出來就沒那么困難了。我又想,既然是聲音信號的話,我就用聲音來對抗它,這樣應該可以把它壓制下去了吧。結(jié)果戴上耳機聽音樂也沒有實現(xiàn)預期的效果。聽喜歡的歌手的抒情歌曲不行,聽重金屬搖滾也不行。而且和音樂的音量沒有關系,不管是大還是小,都無法壓制住那個童話故事往外冒的勢頭。
以前,我曾經(jīng)想過談一場盲目的戀愛,投入熱戀之中讓對方占據(jù)我的全部頭腦,可是這個計劃并沒有實施。雖然現(xiàn)在只能猜想,但我想那樣做的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和一個戀人交往很多年,建立很深厚的感情,我估計依然無法把頭腦中的一些東西打壓下去。
利用課余時間我在一家名叫“金色絲帶”的咖啡廳打工。打工的同伴中有一個叫沙紀的妹妹,她在工作的時候偶爾會傷心地落下眼淚。據(jù)她說那是因為咖啡廳中的背景音樂讓她想起了前任男友。當時咖啡廳中播放的是收音機里的音樂,我們沒法選擇聽什么樣的音樂,只能任由耳朵和心緒被電臺DJ左右。正好那首曲子讓沙紀想起了前男友,所以她就情不自禁地哭了出來。
可是,沙紀現(xiàn)在是有男朋友的啊。而且,她和現(xiàn)任男友的感情貌似也很好,因為每天都能聽到沙紀講自己和男友的甜蜜故事。上個月的某一天,好像是沙紀和現(xiàn)任男友交往一周年的紀念日,她還專門給我秀了男朋友送她的項鏈墜呢。可盡管如此,沙紀還是會為前任男友哭鼻子。曾經(jīng)有一同打工的同事詢問過沙紀有關她前男友的事情,沙紀似乎不愿說太多。但從她的話中,我們也多少了解了一些。沙紀和前男友只交往了三個月左右,分手也是正常分手,并不是我們以前瞎猜的那樣,說句不好意思的話,我們之前都以為她前男友出什么意外死了呢,所以她才那么悲傷。現(xiàn)在,沙紀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還會和前男友見面,不過不是單獨會面,一般都會叫上他們共同的朋友一起出來。詢問沙紀的那位同事一臉困惑,因為從這些信息中她根本找不到沙紀哭泣的理由。不過我似乎倒是可以理解沙紀的感受。
記憶的濃淡,不受時間遠近、現(xiàn)在狀況的影響。
我曾經(jīng)聽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話說很久以前有一個貧困潦倒的畫家,他窮得連畫布都買不起。于是,他不得不在已經(jīng)畫好的畫上面,再畫新的話。結(jié)果,后人一層層剝開他的畫作,在下面發(fā)現(xiàn)了沉睡已久的非凡作品,堪稱名畫。
我認為,人類的記憶也像畫布一樣,我們在反復不停地往那張畫布上畫畫。平淡的日常生活就像淡而無奇的普通作品,每天都會在畫布上畫上一層。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上層的普通畫顏色會逐漸變淡,并慢慢出現(xiàn)皸裂,而下層曾經(jīng)濃墨重彩的經(jīng)典之作便會一點點浮現(xiàn)出來。這沒有什么不可思議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王國的王子四處尋找他的新娘,他想找一個真正的公主作他的新娘。但是,王子始終沒有找到心儀的、能做自己新娘的公主。
這就是安徒生通話中《豌豆公主》的故事。當年把這個故事講給我聽的人是大我兩歲的萬佑子姐姐,雖然當時她還有些口齒不清,但讀起故事來卻異常流利。她故意壓低聲音,用溫柔又充滿感情的語調(diào)給我講故事的情形,至今依然能夠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每當想起《豌豆公主》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頭腦中出現(xiàn)的不是故事中的情節(jié),而是姐姐用心講、妹妹認真聽的動人場景。
從很小的時候起,萬佑子姐姐就喜歡讀書。有這樣的姐姐給我講書上的故事,我就不用自己動手去翻那些書了。因此,雖然我家有很多書,但我小時候更喜歡去外面瘋玩。并不是我對書中的故事不感興趣,只是與讀書相比,我更喜歡看電視,或者隨手翻幾本沒什么字的繪本。
我最不擅長的就是認字。姐姐萬佑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認讀所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了。當時周圍所有人都對萬佑子的聰明贊不絕口。而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許媽媽向再次感受被人贊美自己女兒的喜悅感,于是也強迫我學習認字。媽媽帶我走在街上的時候,只要遇到店鋪招牌或海報,都會故意在人前大聲對我說:“結(jié)衣子,那個字念什么?”
作為一個天真的小孩子我已經(jīng)注意到媽媽更喜歡萬佑子姐姐,所以,為了討好媽媽,我開始拼命地學認字。一根小棒,從中間折彎,就是“く”;一根小棒,下面彎曲就是“し”;兩根小棒橫著放,上下各一根,就是“こ”;兩個小棒豎著放,一長一短就是“い”……。
用這種方式記住的假名,在我的頭腦中只能是一種符號。將那些字連起來可以組成詞語、造成句子、構(gòu)成文章。但是,用這些文字構(gòu)成的文章,在我的頭腦中是沒有顏色的,不管是風景還是人物,都是黑白的。而且,就這樣讀書學習的話,不管我讀多少書,都只不過是在頭腦中積累各種各樣的小棒而已。我心想,這樣讀書到底什么地方有樂趣呢?這個疑問至今依然徘徊在我的頭腦中。
在乘坐新干線列車的兩個小時中,我是不會用讀書這種方式來打發(fā)時間的。之所以那個童話故事一直往我的記憶表層鉆,并不是因為我的記憶出了問題只記住了那個故事,而是因為沒有新的故事可以替代它。
不,應該說不管讀了什么大作,也無法將那個童話故事封印在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