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知乎的專欄作家,法國馬塞大學藝術史考古學高才生
藝術圈的美女偵探董悠悠帶你探索名畫之謎
面對一幅畫,你想的可能是
·嗯,遠看人好美,近看沒有嘴,這是印象派,沒錯!
·漂亮歸漂亮,顏料不要錢嗎,梵高真奢侈,簡直浪費。
·什么,在畫布上劃道口子也能叫藝術?那我也可以!
·其實,緊閉雙唇的蒙娜麗莎不是在笑,她只是沒有牙了!
可是,藝術家在創作時,他們想的卻是
·莫羅:女人都是謎一般,美麗且殘忍。
·菲斯利:現實中拒絕我的人,在我的畫里都要屈服。
·大衛:再來幾筆,就能修出老大(拿破侖)的美顏和長腿。
·達利: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我要將它畫成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吉羅代:罵人不吐臟,留圖不打碼,站在道德制高點問候她全家,我做到了!
其實,偉大的畫家之所以偉大,在于創作時,他從來只想著自己。他們知道,藝術從不是流派或風格的附庸,要創作經典,*的方法是忠于內心,是在畫布的各個角落表現真我。只有將自己放進畫里而不是畫前,我們才能充分體驗一幅畫。學會看懂一幅畫的細節,才能發現畫家的真意。本書中,藝術圈兒的美女偵探為我們詳細分析了十八幅西方傳世名畫中潛藏的案發現場,抽絲剝繭,一點點為我們還原一段段被誤診的藝術史。你會發現,藝術*初的感動,就在這里。
◆繼《小顧聊神話》后,鐵葫蘆·藝術館再度發力,火爆知乎的藝術專欄美女作者董悠悠首部藝術入門紅寶書,一本書教你看清西方藝術鮮為人知的真相,這一次,你不要再誤讀藝術了。
◆看懂一幅畫的關鍵是?細節,細節,還是細節!發現一幅畫的細節,才能發現一幅畫的獨特;只有學會觀看細節,你才能入門藝術,看懂貌似不平凡的西方藝術,看清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藝術家。
◆首部將偵探與繪畫結合的藝術史作品。一幅畫就是一個案發現場,每一幅畫都暗含一個秘密,每一個真相都藏在細節里。藝術圈的美女偵探董悠悠帶你像偵探一樣解讀名畫,還原你已知的未知的,想知的錯知的被誤診的藝術史。
◆18起藝術史懸案,18個名畫案發現場。
·一場玫瑰花的沐浴享樂,如何轉變為一次完美的殺人游戲?
·喜當爹的中年大叔能否察覺自己被隔壁老王戴上了綠帽子?
·修圖大神怎樣才能罵人不吐臟、留圖不打碼的將女神黑成一個婊?
·搖搖欲墜的華夫蛋卷、不知深淺的葡萄酒隱藏著什么樣的人生秘密?
·藍眸金發卻暗藏殺意的姑娘在你胸口胡攪蠻纏,你該動手,還是動腦子?
◆高清名畫完美呈現,首創凡客體另類畫家生平,獨角視角剖析畫家的內心世界。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想,你曾與藝術相遇多次了。
也許是你同班擅長美術的姑娘,她每落一筆,都開一朵花,即使那年籃板太高,球場太熱,也沒能留下你多看一眼;也許是你旅途中路過的歷史建筑,分不清是哥特式還是巴洛克沒關系,反正上傳到朋友圈,有人點贊沒人懂;也許是你懷著打卡心態進入博物館后,見到了一幅符合你審美又有內涵的鎮館之寶,雖然仔細研究了畫旁說明牌上的每一個字,細細品味了講解器中的每一句話,但似乎還是與作品隔了一道墻。于是臨別時你買上鎮館之寶的明信片,寄給了將來。
這樣不行,你決定不能再錯過藝術了,于是你行動,你正襟危坐。買了擺滿書桌的藝術通史,心想,銅版紙貨真價實。翻看第一頁,是萬年前的巖洞壁畫,上面兩只牛。你想,不要緊,再戰上三百頁就能看到我心愛的《蒙娜麗莎》,再熬上幾夜,就能翻到書底的《日出·印象》。
有一次我問我爸,你什么時候買的這本藝術通史啊?他說:打折就買了,你看這么厚,多實惠,到時候退休了就可以看了。
我想,在寫這本書之前,我也曾與藝術相遇了好幾次,遇見了多少次,就錯過了多少次。上面說的不是別人,正是曾經的我,起初接觸藝術史的我,所有對藝術的好奇與渴望,都在浩瀚的藝術長河中被一點一點磨滅,變疲憊。我讀了好多的逸聞八卦,了解了很多的筆觸技法,背了更多的畫名、地名、流派名、人物名,仍然找不到,解答不了,我在一幅畫面前最初的感動。我仍然看不懂一幅畫。我本以為我在追隨一朵驚艷的浪花,到頭來我只獲得了一攤如散沙般的水。
我不要這樣,也不要這樣給你講。我認為,欣賞藝術要回歸到作品本身,從觀察開始。
很多人當面對一幅作品時,往往只是匆匆一瞥然后沉浸在我看不懂的恐懼中,之后,再也不愿多看作品一眼,最后得出結論:藝術果然是難懂啊!
其實,捫心自問,真正看畫的時間最多不過五秒。我也知道,大多數人苦惱:知道應該看,但是,實在是不知道要看哪里。
有趣的是,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幾乎每個人第一次接觸藝術都是在長輩或者老師的指導下,畫一棵小樹。無獨有偶,畫出來的小樹都是兩個疊起來的三角形,加一個長方形的樹干。或者一個圓圈加一個長方形的樹干。你真的在現實中見過這樣一模一樣的樹嗎?
為什么每個人腦海中出現的樹,都幾乎是相似的樣子?這是因為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思考模式受到了注重理性抽象思維的教育訓練。當我們認識一個事物時,我們習慣尋找事物間的共性,將共性抽象,并且滿足于抽象化的概念,久而久之感性具象的思維弱化,也忽略了仔細的觀察。比如在《自由引導人民》這幅畫中,有人一下從已有的說明判斷看到畫面中的裸女是女神,就自然覺得女神應該是完美無瑕的,而忽略了畫面中的女神特征恰恰是粗獷的。在斯特恩的《慶祝新生》這幅作品里,由題目得知這一群人是在慶祝喜得貴子,卻忽略了畫中眾人眼神意味深長。
不管是女神的粗獷還是眾人的神秘,都明晃晃地呈現在畫里,而我需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所以本書最首要的目的是引導觀察,發現看畫的樂趣,領你回到真實的世界,然后在你的心里重畫一棵小樹,愿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藝術史的學習恰恰給了我們一個途徑,剖開抽象的行話術語堆砌起來的專業壁壘,重新認識世界的真相。
正如我很喜歡的名為《偽裝的寓意》的作品,其便很好地體現了繪畫的樂趣和看畫的樂趣。在這幅作品中,畫家洛倫佐·利比(LorenzoLippi)把偽裝這個抽象的詞具象化成一位一手持面具、一手托石榴的女子。在西方藝術史中面具和石榴都有象征偽裝之意,繪畫何嘗不是呢,常常也戴著偽裝,容易被誤診。匆匆一瞥,我們只能看到大致的外觀,就像石榴從外觀看是一個完整殷實的果實,但是當我們扒開果皮就能看見石榴內卻是一小顆一小顆的果肉。這就像我們對畫面整理探索,才能發現畫家一個一個深思熟慮的小細節、小線索。通過思考判斷,我們終能摘下畫作的假面,使其露出真顏。
沒有人愿意拒絕,葉子背面的世界,葉子表面的蝴蝶。愿我的藝術欣賞經驗,可以激發你的好奇心,滿足你的好奇心。讓藝術的高遠,終成為你的收藏。
董悠悠
氣質優雅的藝術女偵探,法國馬賽大學藝術史高才生。歸國后,在知乎藝術專欄持續創作,破解名畫謎團,并因其獨特的藝術偵探風格收獲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喜愛。如今的悠悠,全身心致力于藝術事業,除持續創作知乎專欄和《被誤診的藝術史》系列作品外,頻繁現身各大藝術現場,每周在映客、斗魚開設今天看懂一幅畫節目,參加鹽Club等講演活動,組織藝術愛好者線下交流看展,開展各式各樣的藝術私教項目,與眾多藝術愛好者、從業者一同為廣大讀者普及藝術。
序
第一章 權 力
01 如何為領導修圖?
《1610年5月13日,王后在圣但尼修道院加冕》
02 為什么自由女神要露胸?
《自由引導人民》
03 你為什么看不見皇帝的新衣?
《路易十五的寓意肖像畫》
04 如何從美Cry 到美Die ?
《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
05 妹妹為什么捏姐姐乳頭?
《加布莉埃爾·德斯特蕾和姐妹維拉爾公爵夫人肖像》
第二章 愛 情
01 人生若只如初見?
《皮格馬利翁和伽拉忒亞》
02 你能Hold 住夢中情人嗎?
《偉大的自慰者》
03 你會接受霸道總裁的壁咚嗎?
《門閂》
04 失戀后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噩夢》
第三章 態 度
01 你能解開女人這個謎嗎?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
02 吃貨的人生哲學是怎樣的?
《有華夫餅的靜物》
03 你為什么去了遠方卻寫不出詩?
《漫游者在云海上》
04 麒麟才子的局限是什么?
《大使們》
第四章 大都會
01 為什么越繁華越寂寞?
《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
02 如何看出孩子是隔壁老王的?
《慶祝新生》
03 如何將女神拉下神壇?
《蘭格小姐扮成達娜厄的肖像》
04 如何活得低調奢華有內涵?
《早餐》
05 我為什么在燈火闌珊處等你?
《女神游樂廳的吧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