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銘的一部詩集,收錄詩人近些年創作的詩歌百余首。許家銘寫詩時間尚短,但他的詩從一開始就觸及了詩寫的秘密:既是情感的抒發,也是言說的自由——詩人是”為事物重新命名”的人。收錄在《無夢方醒》中的詩歌,一方面體現了詩人的天真:一個尚有無數夢想的人、一個掌握了詞語秘密的人的天真;一方面,卻是經驗的集中展現:青春的經驗、生長的經驗。
去年國慶前后,接到這樣一則手機短信:
于老師:您好!我是人大附中2015屆畢業生許家銘,暑假前剛剛告別母校。高一時我上過您的“老子選修課”,雖然只是短短的五六次,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高中這幾年我寫了一些詩,出版社答應給出個詩集,特別想請您給寫個序,不知您有沒有時間。
一邊讀著短信,我一邊在腦海里搜索著“許家銘”。
說來也怪,我本是個對名字極不敏感的人,從年輕時就是如此。一首古詩一副對聯,只要喜歡,晃一眼就可能記下來;可是,一個教了兩三年的學生,卻有可能記不準他的名字。我曾為此專門去請教醫生,殊料得到一個奇怪的診斷——命名中樞差。因此,于我而言,要在一個數干人的學校里,且已經時隔兩年之后,去記起一位曾置身于50多名同學的教室里聽了我五六次選修課的“許家銘”,似乎毫無可能。然而,在看著短信的當兒,一個清瘦、文靜而又稍顯靦腆的青年便分明站在眼前,真有點不可思議。
關于為詩集寫序的事,我是頗有些猶疑的。一是因為對于詩歌,我并不是很在行,尤其是新詩,有時連看懂也難;另外我還覺得,寫詩不僅需要靈性,還需要一種有利于靈性發育成長的寬松環境,這樣,心靈妙境中才能長出詩的根苗。可是,面對高中繁重的課業負擔。每個學生都須全力以赴,在時空的不斷擠壓中,一個人靈性就會遠遁,詩思也必然枯萎,詩歌創作又從何而來呢?幾年前,我確為人大附中學生安子瑜的詩集《停頓的風》寫過一篇序,但那可是他在時空相對寬松的初中創作的呵。
高中,也能有詩?
然而,當一摞厚厚的詩稿擺在眼前時,以上種種疑問都不復存在了。上百首的新詩,全部在高中三年內完成,鮮活,豐富,靈動,多彩,為高中生活平添了詩意色彩。這讓我不由想起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帶著自然給予的特殊密碼出生的,不管環境如何,他的才華都會像磚縫中的小草一樣頑強地鉆出來——更何況是生長在崇尚“尊重個性”的人大附中這片沃土中呢?
我隨意挑了幾首許家銘的詩,呈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易行先生一閱。先生百忙中很快回復:
十七八歲能寫出這樣的詩,足見作者才華。如果日后重視增加積淀:既讀外國詩,也讀中國詩;既讀古詩,也讀新詩,包括艾青、郭小川、舒婷、北島等,博采眾長,將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相信這幾句話并非虛言。
因為,愛默生說過:“如果一個人不屈不撓地堅持自己的才能,并且一直堅持,那整個世界就是他的。”
是為序。
許家銘,1996年12月7日出生于大連,現居北京。高中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現就讀于湖南師范大學社會學系。
詩說
一這就是生活
換
無題
行走在現實與夢境
也許已成烙印
世界一隅
生活
前行
蟋蟀先生
五個人
磚墻
藻
鐘聲響起時,入睡
鎮定自若地,迷路
待夢方醒時,死去
誰會
幸福與錯誤的孩子
半醒
久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夢境人生
我還活著
城門開
平安夜
二內心狂想曲
故事
自知
我
未知
飛向宇宙的氣球
恐怕
北極星
未
任性
隨想
歌唱
如果那么
窗紙
錯覺
藏匿的夢
罪
惜
蘇醒
……
三五味雜陳的獨旅
四與自然的溝通
五于平凡中重生
六遙遠的彼岸
散文詩
散文
歌詞
跋
附:他的詩就是他的國——老師和同學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