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著夢著/中國專業作家散文典藏文庫》是一部報告文學集,作者龐壯國曾任報社記者,多次訪問油田、礦區、山野、林間體驗生活,了解世情百態。通過與不同行業和不同生存狀況的人的深入接觸、談話,全面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他們的辛酸與幸福。用飽含情感的語言鋪陳了一部勞動者辛勤忘我、勇于奉獻耕耘的壯麗史詩。
知青碎片
長歌黑龍
黑龍與青劍
感慨大慶
在文化的微風里呼吸
走西城
薩爾圖記
史詩意韻平常心思
大醫院的蘭
血性的小興安嶺
春風一樣的人
文化樹
漫說張學民
晨曦里的長跑者
紡絲者
夢著夢著
茶的大慶與茶人孫殿元
七根火柴燒吧
洪濤鐵人
四姐妹創業
《夢著夢著/中國專業作家散文典藏文庫》:
碎片之三:腰骨與肋骨 我和符小光是中學的同班同學,個子都比較矮。
我們齊齊哈爾第一中學初二(一)班有五六個大個子,其余都是小個子。大個跟大個一起玩,小個跟小個一起玩,平時不摻和。“文化大革命”轟的一聲驚雷,大個小個暫時都不跟我和符小光來往了。
我倆的父親,一個是齊齊哈爾日報社的“黑幫”,一個是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的“反動權威”,都是北方機械城里最先以大字塊的方式滿街揚名。名字上還畫著驚心動魄、醒世銷魂的大紅叉。
1966年到1968年的寂寞夏天,我倆躲開周圍警惕的目光,暗地里悄悄跑到一塊兒。
躺在嫩江那個名叫葫蘆頭的嫩江大沙灘上,用毛主席詩詞玩頂針續麻的文字游戲。十六七歲的我和十六七歲的符小光管那叫“字頭咬字尾”。比如符小光開頭“一橋飛架南北”,我就得趕快接上“北國風光,千里冰封”。符小光再來一句“風檣動起宏圖”,我“突涂土兔”嘴里叨咕半天,只好認輸,挨手板或者被符小光彈腦瓜嘣。
我和符小光之間友誼的升華,跟我倆的肋骨和腰骨有關。
我和符小光成了龍門農場二分場的青年農工。第一課是脫谷。個把月下來,巍巍如山的麥垛分化成糧囤和麥秸垛,連長指導員(原先專政勞改犯的管教干部)把百十號知青集合起來。他們亂點鴛鴦譜似的一頓扒拉,有人成了喂豬的,有人當上拖拉機手,有人立刻飛黃騰達混個連隊干部。我分到挑水班,符小光分到大田排。
挑水要凌晨四點起床,晚上八點還要往宿舍挑熱水,白天卻有工夫閑待。大田排刨糞、揚場、倒囤、選種,亂七八糟的干不完的活,一整就是一天。這樣,我和符小光好像見不著面。不久,場部食堂缺一個挑水的,向二分場要個人。分場挑水班里頂屬我個子小,就一腳傳個癟球似的,打發到孩子他舅家去了。
在場部舉目無親抬頭沒同學的我,挑起一百四十斤的兩個特大號水桶,以更加矬短的身影孤獨快走在食堂與井房之間。那個距離有兩百米,上午來回跑十五次,下午跑三四次。跑的時候,大腦里就思念一些什么。思念的內容中,有一部分就包含符小光。忽然有一天,二分場一個外號“大筐”的同學來場部,我給他買午飯,問起符小光。“大筐”說:“別提了,符小光窩囊,讓老牛車給撞了。” “凈扯,老牛車慢悠悠的,哪能撞人?”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