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爾納
(Jules Verne,1828 —1905)
法國小說家。早年在巴黎學法律,后從事文學創作,寫有許多科學幻想小說,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八十天環游地球》等。所寫故事生動,幻想有科學基礎,許多預想為后來的科學發展所證實。
懷著堅定的信念,就真的能絕處逢生
“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不會過時的經典
喜歡冒險的孩子們不管多久都會愛他的
親近名著 守望童年
每一部名著,尤其是其中的經典性作品,事實上都濃縮、隱含著特定時代、特定民族、特定文化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價值觀和文化心智成果,代表著人類文化發展的某些不可復制和不可替代的智慧和方向。同時,經典又是經過人類閱讀的隨機揀選和時間長河的無情淘汰,才逐漸浮出歷史地表,最終固定在人類精神發展的文化坐標上的。
文學經典之所以享有這樣的文學史地位,首先是因為,經典提供的是一種具有整體文學史意義的獨特而絕對的高度,它總是以自己的方式洞悉或表達了歷史、社會、人生、人性的基本奧秘或本相,表達了對于這些奧秘或本相深刻的體認和獨到的感悟;經典又總是以自己的方式構筑成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美學神話,并向文學史釋放著永不消失的藝術靈光。安徒生童話對于社會和人生真相的有力揭示,卡洛爾童話對荒誕藝術的絕妙實踐,林格倫童話對兒童解放在哲學上和美學上的重要貢獻,都是文學史上突出而典型的例子。由于這些作品在文學史上所達到的高度是重要而獨特的,因此,它們在一些特定的方面是無法被逾越的。
經典還提供了一種文學史意義上的判斷尺度。經典代表著文學史上最卓越的藝術成就和經驗,它雖然無法被輕松地逾越,但卻往往成為人們普遍心儀和樂于效仿的榜樣。更多的時候,經典所提供的高度則被人們用來打造成一把衡量高下、評說成敗的藝術標尺。人們會用經典構成和顯示的標尺來看一看,某部作品與經典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因此,對于經典的尊崇和信賴,成為人類最基本的精神生活態度之一。
文學作為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形成了一大批影響過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精神發育和成長的經典名著。提起文學史上的許多名著,人們常常會有一種重新打開童年心靈履歷的難忘和激動。在他們的童年記憶中,甚至,在他們后來的閱讀記憶中,這些作品都曾經那么深刻地參與并影響了他們的心靈建設,為他們的成長打下了寶貴的“精神的底子”(錢理群先生語)。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這套“語文新課標基礎必讀叢書”收入了《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昆蟲記》《飛鳥集?新月集》《安徒生童話》等十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這些作品觸及社會、人生、自然、命運等最基本的人類價值和命題,因而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我相信,讓每一個孩子在他們的童年時代就親近這樣的作品,正是一項為當代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打底”的事業。
讓我們一起來親近和享受這樣的作品,守望和珍惜童年的閱讀。
方衛平(浙江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 年4 月12 日于麗澤湖畔
儒勒.凡爾納
(Jules Verne,1828 —1905)
法國小說家。早年在巴黎學法律,后從事文學創作,寫有許多科學幻想小說,如《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八十天環游地球》等。所寫故事生動,幻想有科學基礎,許多預想為后來的科學發展所證實。
Part 1 尋找格蘭特船長
Chapter1 雙髻鯊 002
Chapter2 三份文件 008
Chapter3 馬爾科姆城堡 015
Chapter4 格萊納旺夫人的建議 020
Chapter5 “鄧肯”號起航 025
Chapter6 六號房的乘客 030
Chapter7 帕加內爾的來龍去脈 036
Chapter8 “鄧肯”號上又多了一個好人 042
Chapter9 麥哲倫海峽 48
Chapter10 南緯三十七度 056
Chapter11 橫穿智利 063
Chapter12 高度一萬二千英尺 068
Chapter13 走下安第斯山 074
Chapter14 天賜的一槍 081
Chapter15 雅克?帕加內爾的西班牙語 087
Chapter16 科羅拉多河 093
Chapter17 潘帕斯草原 101
Chapter18 尋找淡水 109
Chapter19 紅狼 117
Chapter20 阿根廷平原 126
Chapter21 獨立堡 134
Chapter22 洪水 141
Chapter23 在鳥兒生活的地方 148
Chapter24 繼續過鳥兒的生活 155
Chapter25 水火夾攻 163
Chapter26 大西洋 171
Part 2 漫長的旅途
Chapter1 回到船上 178
Chapter2 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187
Chapter3 阿姆斯特丹島 194
Chapter4 雅克?帕加內爾跟馬克?納布斯少校打賭 201
Chapter5 印度洋的怒濤 211
Chapter6 貝奴依角 219
Chapter7 埃爾東 226
Chapter8 出發 234
Chapter9 維多利亞州 240
Chapter10 維麥拉河 246
Chapter11 布爾克和斯圖亞特 253
Chapter12 由墨爾本到桑赫斯特的鐵路 261
Chapter13 地理課的一等獎 268
Chapter14 亞歷山大山區的礦藏 276
Chapter15 《澳大利亞及新西蘭日報》 284
Chapter16 少校堅持那里住的是猴子 291
Chapter17 腰纏萬貫的牧場主 299
Chapter18 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 308
Chapter19 戲劇性的變化 316
Chapter20 上陸(aland)和西蘭(zealand) 324
Chapter21 焦慮的四天 332
Chapter22 伊登城 340
Part 3 意外的轉折
Chapter1 “瑪加利”號 348
Chapter2 新西蘭的歷史 356
Chapter3 新西蘭的大屠殺 362
Chapter4 礁石 368
Chapter5 臨時的水手 375
Chapter6 吃人習俗的理論分析 382
Chapter7 在本來應該避開的地方上岸 387
Chapter8 當地的局勢 394
Chapter9 向北三十英里 402
Chapter10 民族之江 409
Chapter11 陶波湖 417
Chapter12 毛利酋長的葬禮 425
Chapter13 最后的關頭 431
Chapter14 神靈保護的圣山 438
Chapter15 帕加內爾的妙計 448
Chapter16 腹背受敵 455
Chapter17 “鄧肯”號為什么開往新西蘭東岸 462
Chapter18 是埃爾東還是邦?肇斯 469
Chapter19 一個協議 474
Chapter20 夜半呼聲 482
Chapter21 塔博爾島 490
Chapter22 帕加內爾最后的粗心大意 499
這時,“鄧肯”號正沿著布蘭維克半島航行,兩岸風景如畫。繞過格利高里角以后,又航行了七百海里,班達阿爾納那所監獄落在右舷后面。有時,樹叢中出現了智利的國旗和教堂的鐘樓。這時海峽兩邊都是花崗巖的峭壁,很是險峻。群山腳下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山巔布滿皚皚白雪,高聳入云。西南方向,塔爾恩峰海拔六千五百英尺,屹立天際。夜色已臨,然而黃昏的暮色卻遲遲不退。天光不知不覺融成柔和的色譜,天穹出現了繁星。南十字座a 給航海的人們指明通往南極的路。在蒼茫的夜色中,燦爛的星光代替文明世界的燈塔,給船指明方向。“鄧肯”號勇往直前,并沒有在沿岸很多方便的港灣里拋錨。它帆架的頂端時而擦過南極櫸向水低垂的枝丫,它的螺旋槳也時而劃動大河的水波,驚起一片天鵝、野鴨、沙錐、白眉鴨以及其他在洼地澤國棲身的生靈。忽而,出現幾處斷壁頹垣,在夜色中更是奇偉,這是廢棄的殖民地殘存的凄慘遺跡,而這殖民地的名字永遠與肥沃的海岸和富饒的森林格格不入。“鄧肯”號正在“饑餓港”前面航行。
一五八一年,西班牙人薩密安多與四百個移民,就在這個地方安家落戶。他們建立了圣菲利普城,幾場嚴寒,移民們相繼死亡,饑荒又餓死了逃出嚴冬的人。到了一五八七年,戰船“加文迪奇”號發現四百個倒霉鬼中的最后一個,正在有六百年歷史的古城廢墟上奄奄一息。
“鄧肯”號沿著荒無人跡的海岸航行,日出時分,穿過一個個狹小的山隘,兩岸是山毛櫸、檎樹和樺樹的混交林。林中露出平緩的山丘,上面長著青翠的枸骨冬青,還有高峻的山峰,其間高高豎立著布蘭克的方形紀念塔。船從圣尼古拉灣的出口駛過,這里以前曾經叫作“法國人灣”,是波根維爾起的名字。遠處,有大群的海豹和鯨在嬉戲,四海里以外就可以看到噴出的水柱,由此斷定鯨很大。游船終于繞過佛羅瓦爾角,上面直戳戳地留著冬季未曾化盡的殘
冰。海峽的另一面,火地島上,聳立著六千英尺高的薩密安多峰,幾處懸巖絕壁,攔腰繚繞著段段白云,仿佛空中的仙島。這佛羅瓦爾角才真正是美洲大陸的盡頭,而合恩角只不過是孤立在南緯五十六度海上的一塊大礁石而已。
一過這個海角,一邊是布倫維科半島,另一邊是德索拉松島,中間的海峽變窄了。德索拉松島很長,周圍又有許多小島,好像一條大鯨臥在卵石灘上。美洲的尖端這樣支離破碎,與非洲、大洋洲、印度那明晰整齊的海角相比是多么不同!不知當年是多么劇烈的天災,把兩大洋之間的這塊天涯海角顛簸得如此破碎!
走過這片肥沃的土地之后,接著一段寸草不生的海岸,景象極為荒涼。上面有無數的港灣水汊,劃出彎彎的曲線。“鄧肯”號毫不猶豫,曲曲彎彎地沿著那條任意劃出的航道前行,沒有一點失誤。噴出的濃煙與石壁間繚繞的海霧混成一片。它在幾座設立在荒蕪海岸的西班牙貨棧前面駛過,沒有減低速度。過了塔馬爾角,雙岸變闊,游船有足夠的地方調過船頭,避開納波魯群島陡峭的礁石,靠近南岸航行。在海峽行駛了三十六個小時之后,終于望見比拉爾角的石壁正在德索拉松島的前端。海面突然擴展,一望無垠,波光滟瀲。雅克?帕加內爾手舞足蹈,大聲歡呼,覺得非常激動,就像費爾南德?麥哲倫當年感到他乘的“三圣”號被太平洋的風吹動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