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琬(1763—1836)號二知道人,以《紅樓夢說夢》聞名于紅學史,乾嘉道詩壇重要詩人。本書匯集詩集《陶門弟子集》、《陶門續集》、《陶門余集》和筆記《煙譜》、《陶門詩話》等。凡二十六卷。附錄《蔡氏宗譜禋公支譜》、《蔡氏家譜續編》、《蔡氏家譜新續編》三譜,得睹合肥蔡氏世系源流全貌。另附《蔡家琬作品系年》。外一種:蔡邦烜《聞喜堂集》六卷。
本書是“明清別集叢刊”的新品種,是王又曾詩詞作品的首次整理。
二知道人集前言
蔡家琬(一七六三—一八三六),字右峩,號二知道人,別署陶門弟子、陶門詩叟。世居廬州府合肥,為肥邑著姓,明尚寶司卿蔡文毅公裔孫。增貢生,江西候補州吏目據《蔡氏宗譜禋公支譜》卷二《紳衿總紀》,民國九年(一九二〇)木活字本。按:袁行云《清人詩集敘錄》云:“諸生。”蔣元卿《皖人書錄》云:“嘉道間候補知縣!
二知道人以《紅樓夢說夢》聞名,為清代早期杰出的紅學家。劉銓福云:“《紅樓夢》紛紛效顰者無一可取,唯《癡人說夢》一種及二知道人《紅樓夢說夢》一種尚可玩。”除《紅樓夢說夢》外,二知道人的著述尚有詩、文、筆記若干,即《陶門弟子詩》初集十六卷,續集四卷,余集三卷,合共二十三卷。起自乾隆戊戌(一七七八),訖于道光乙未(一八三五),計五十八年,共刊存詩一千七百七十三首。另外刊存《陶門詩話》一卷、《煙譜》一卷等。
一
據合肥《蔡氏宗譜禋公支譜》,蔡家琬為十六世。其合肥始遷祖蔡福,二世祖蔡文富,三世祖蔡曉乙。蔡福于明洪武三年(一三七〇)由句容遷入合肥。
四世祖蔡清,字孟潔,天順六年(一四六二)舉鄉飲大賓,薦于部,授八品,管理合肥一縣軍糧。五世祖蔡禋,即本支譜之禋公,字元敬,通經史,以孝友聞于鄉里。生子七,即蔡廷珪、蔡廷璋、蔡廷璽、蔡廷瑤、蔡廷玉、蔡廷用、蔡廷簠。第六世至第十二世祖依次為蔡廷簠、蔡懿、蔡學大、蔡世翰、蔡國、蔡業新、蔡扆。
……第十五世蔡邦烜(一七四四—一七八七),即蔡家琬之父,行三,字霽霞,號月樵,一號詠花主人,太學生。擅畫菊、蘭、竹,平生追慕陶淵明、白居易。著有《聞喜堂詩集》、《詠花人詩草》等。二知道人《陶門弟子集》卷首呂士淑《序》云:“陶門世居合肥,……其尊人月樵先生,性恬雅,閉戶著書,尤耽韻事!睆埦S屏《國朝詩人徵畧》卷五十三載:“蔡邦烜,字月樵,江南合肥人,太學生,有《聞喜堂集》!睆埦S屏亦對蔡邦烜詩作給予好評,他在《聽松廬文鈔》中說道:……
二
蔡家琬一生為人作幕、館課,頗重學行。無論是作為詩人,還是作為一名紅學家,均以維護名教、拯救世風為己任,認為真實詩人,應時時有忠臣孝子之心!短臻T詩話》云:“文以載道,詩亦以載道!薄都t樓夢說夢》亦云:“雪芹之稗官,世家之寶監也。賈政性本愚闇,乏治繁理劇之才,身為郎官,不過因人成事耳。即自公退食,亦不善理家人生產,食指日眾,外強中乾,阿家翁癡聾而已。”其實,蔡家琬這種道學觀念是淵源有自的,即受到其先祖文毅公蔡悉的影響。
蔡悉(一五三六—一六一五),字士備,號肖謙,諡文毅。嘉靖戊午(一五五八)科舉人,己未(一五五九)進士。歷宦十七任,累官至南京尚寶司卿、太仆寺少卿。著書達七十余種,《四庫全書》錄有《書疇彜訓》、《大學注》等。蔡悉與包拯齊名,謂“宋以包孝肅公為第一,明以蔡文毅公為第一”雍正乙卯科提督學院姚三辰選拔廬州府諸生,策問:“宋明人物孰為最優?”曰:“宋以包孝肅公為第一,明以蔡文毅公為第一!币姟恫淌献谧V禋公支譜》卷三《文毅公事實》。亦曾詔賜“理學名臣”,有“昌明理學,一代儒宗”之稱,后世學者尊其為“淮西夫子”。其學術路徑、思想態度對蔡家琬及合肥蔡氏一族的影響頗大。
袁枚撰《月樵公傳》云:……蔡悉的《居身居家二十則》,《蔡氏宗譜禋公支譜》中有載。蔡邦烜能親手書寫蔡悉的“家訓”來教育自己的后人,可見蔡氏后人的教育受蔡悉影響的程度。又,蔡家琬《陶門弟子集?自敘》云:“嗚呼!小子夫復何言?伏念少時一無所知,頗以門地人才自負!笨梢哉f,蔡氏族人,包括蔡家琬本人無不受到蔡悉理學思想的影響。
蔡家琬平生仰慕陶淵明人格與詩風,故自號陶門弟子,生平所撰詩作結集以“陶門弟子集”名之;又酷喜讀《紅樓夢》,寫下紅學史早期著作《紅樓夢說夢》。而對其慕陶思想與詩歌創作產生這種影響的當是他的父親。
袁枚《月樵公傳》有文云:……評其詩道:“五古沖淡,入陶、韋之室;七古近山谷道人;五七律出入盛唐諸家!蓖瑫r也提到了蔡邦烜的撰述情況。
筆者于北京大學圖書館查到了蔡邦烜的所謂“佚著”《聞喜堂集》!堵勏蔡眉返陌l現為考證蔡邦烜生平思想及對蔡家琬的影響提供了諸多線索。
蔡邦烜平生酷喜讀書,達到無所不讀的境地。……
《聞喜堂集》卷六《傾杯樂》詞,有句云:“恰值陽春,小思排遣計,紅友能將愁掃。”句中“紅友”一詞應具雙關義,既指與蔡邦烜一起吟詩讀書于“紅杏書屋”的朋友,亦指讀《紅樓夢》的好友。鄭志良先生認為“紅友”當作“酒”解鄭志良撰:《蔡家琬詩中“紅友”小議》,《紅樓夢學刊》二〇一一年第五輯。……《陶門弟子集?自敘》:“少時一無所知,頗以門地人材自負。先大人構成別業,蒔花種竹。命小子讀書其中!辈碳溢饔谇∷氖吣辏ㄒ黄甙硕┑摹洱S中雜興》之五云:“此日惟邀紅友,他日再買青山!奔词敲髯C。
三
《紅樓夢說夢》撰于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是年蔡家琬五十歲,從海州沭陽呂氏移家云臺山。呂士淑于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為蔡家琬《陶門弟子集》作《序》,有文云:“辛酉來游吾沭時,先大父家居,一見遂深器許,留館于家,課予兩弟。陶門亦執贄于先大父!奔螒c辛酉年(一八〇一),蔡家琬三十九歲,時從父蔡邦烈適任沭陽教諭。
《蔡氏宗譜禋公支譜》卷四《傳贊》有合肥人趙席珍撰《陶門公傳》,……
蔡家琬還請人在云臺山下筑屋三間,命之曰“知足知不足齋”,故號二知道人。……蔡家琬以前閱讀《紅樓夢》時,雖是“心口間汩汩然欲有所吐”,但因為“謀生碌碌,無暇及此”,F在隱居云臺山下,終于可以專心撰寫《紅樓夢說夢》了!廊说募t學觀念流傳于世,為后世學者所推重。如:“蒲聊齋之孤憤,假鬼狐以發之;施耐庵之孤憤,假盜賊以發之;曹雪芹之孤憤,假兒女以發之!薄疤饭o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紀一世家。太史公之書高文典冊,曹雪芹之書假語村言,不逮古人遠矣,然雪芹紀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
其所撰《煙譜》,為道光六年林鐘元?!
四
蔡家琬平生詩作皆刊存于《陶門弟子集》、《陶門續集》、《陶門余集》之中,合稱“陶門三集”!短臻T弟子集》,十六卷,為嘉慶十九年劉文奎局鐫本,蔡有稱校字;《陶門續集》,四卷,道光十二年盛昌齡刊本;《陶門余集》,共三卷,道光十五年蔡有稱校刊。合共二十三卷,起自乾隆戊戌,訖于道光乙未,計五十八年,存詩一千七百七十三首。又,《陶門詩話》,一卷,道光元年聞喜堂藏板,完整記錄了其詩學觀點。
可以說,蔡家琬不僅是紅學史上最早研究《紅樓夢》的學者之一,更是乾嘉道詩壇上的一位重要詩人,尤其在合肥詩學史上,其名頗大!
蔡家琬一生仕途偃蹇,窮愁潦倒。早歲讀書,壯歲以后,游歷名山大川,……其所行蹤,均記載于其詩。交游所及,前輩如袁枚、姚鼐、翁方綱……等,同好如張維屏、許喬林、……等,其詩文集是研究乾嘉道三朝文學、政事的豐富史料。
蔡家琬一生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早歲在家讀書時期;壯歲出游時期;海州坐館時期;晚歲江西作幕與書院掌教時期。這四個時期,詩風各有不同,但其總體風格則是遠追漢魏,尤其是受到陶淵明的影響較大。關于這一點,同其喜讀《紅樓夢》一樣,亦是受到其父蔡邦烜影響。袁枚曾評蔡邦烜詩“入陶、韋之室”。…………
蔡家琬論詩,亦求新重理,反對道學語!短臻T詩話》云:“詩忌道學語,一切語錄不可入詩,固也!但必有理趣,意味方長。求新于理,是為得之。”其《有感而作》詩云:“文章出于天,假諸斯人手。應手由此心,心知天籟否?……萬事總天然,可以堅素守。形神須自全,我我周旋久!迸c王存庵論詩,亦認為:“聽琴須聽弦外音,摹畫須摹象外神。”……
蔡家琬(1763—1836)號二知道人,以《紅樓夢說夢》聞名于紅學史,乾嘉道詩壇重要詩人。
趙春輝,文學博士,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博士論文為《清代才學小說考論》,F在任職于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社會與文化教研部。發表有《<西游記>“由學”文化意蘊論略》等。
二知道人集總目錄
陶門弟子集十六卷
陶門續集四卷
陶門餘集三卷
煙譜
陶門詩話
紅樓夢說夢
附錄一 序跋題辭
附錄二 聞喜堂集(蔡邦烜撰)
附錄三 蔡氏宗譜禋公支譜
附錄四 蔡家琬作品繫年
後記
目錄
前言一
校點凡例一
陶門弟子集 卷一 斗楂吟
瘦生行
春江花月夜
蜀山
怡雲山房題壁
閒中
采蓮曲
贈席峻甫
山中夜座
老農
看劍
訪隱者
過李文定公廢宅
訪菊
關山月
送席也樵先生歸里
聽琴
梅花
齋中三詠
明妃曲
廬陽竹枝詞
讀書
月夜登教弩臺
讀《杜工部詩集》
題畫猿
雪望效白戰體
詠蠧
齋居
嘲禽言
寄席峻甫
過趙雨村內兄別業
巢湖捕魚歌
偶成
長相思
讀《桃花源詩》
春風
春日感懷
邀王存庵過我
七月十五夜看羅漢寺僧施食
山行有感
郊行
菊枕
落葉
梅花
王昭君
陶門弟子集卷二浮楂吟
野望
早春漫興
生日自述
春晝
自責詞
遣興
過城上楊將軍廟,讀鄉先生題壁遺詩,
感而有作
責書
書答
觀人鬥蟋蟀
齋中雜興
張心齋先生有“枯葉帶蟲飛”之句,
偶續成之
心齋先生又有“鄉月大於城”之句,
亦續成之
春日言志
讀《李白傳》
題孫竹隱表兄靜香軒
四時閨怨
………
陶門弟子集
讀《李白傳》
謫仙人李太白,胸中本有治安策。生不逢堯舜,佯狂堪惋惜。高吟痛飲全其天,舉世目為詩酒癖。嗚呼乎!知人論世得大端,經濟還須反覆觀。浸假天子咨爾白,汝為宰相總百官。我知百官各稱職,烽煙焉得來長安?爾乃召自酒家市,解酲頮面還以水。沉香亭北墨花香,調譜清平能稱旨。命作清而不要官,左右工讒由此始。念奴為脫吉莫鞾,徒然側目無如何。白也目中無權貴,立朝大節何嵯峨!達人由來知進退,一朝懇乞還山阿。天子命之住,宮人沮之去。人生窮達由于天,若輩難教白不遇。白不遇,江邊渡,錦袍畫舫人傾慕。謫降人間數十年,自向清波捉顧兔。嗚呼乎!世人知其酒與詩,白能知人人不知。汾陽賤日為營卒,性命斯須救者誰?
題孫竹隱表兄靜香軒
三間舊草堂,簾外種新篁。清影羅羅處,風來時有香。主人詠方罷,對此興彌長。一是居無此,塵懷未易忘。
四時閨怨
最嫌憨婢小,離恨不曾知。慣折庭前柳,背人學畫眉。
侵曉卷珠簾,遠望池中翠。也欲采蓮花,怕見鴛鴦睡。
梁上巢猶在,風來泥落幃。愿郎如燕子,今日故飛飛。
夜雪灑牕紗,衾枕寒如水。妾知邊塞寒,君念閨幃否?
紅樓夢說夢
仆病人也,慣喜說夢。曩閱曹雪芹先生《紅樓夢》一書,心口間汩汩然,欲有所吐,輒思秉筆覦覶縷,以手為口,為朋儕遣睡魔。謀生碌碌,無暇及此。幸而一日清閑,北牕臥覺,夢余說夢,意到筆隨,不自知癡性之復發也。閱者恕其囈語也可。
蒲聊齋之孤憤,假鬼狐以發之;施耐庵之弧憤,假盜賊以發之;曹雪芹之弧憤,假兒女以發之:同是一把酸辛淚也。
古今皆夢也。功列旗常,名垂竹帛,正夢也;福澤將至,徵兆先成,吉夢也;莊周栩栩為蝶,幻夢也;鄭人蕉隍覆鹿,寤夢也。至于輕絲帽影,老于風塵,此夢之勞者也;結廬在廉讓之間,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不復問塵市事,此夢之清者也。外此則噩夢、綺夢、喜夢、懼夢、妖夢,莫不有寓目之兆焉,而最易沉酣者,《紅樓夢》也。雪芹一生無好夢矣,聊撰《紅樓夢》,以殘夢之老人,喚癡夢之兒女耳。
《邯鄲夢》、《紅樓夢》同是一片婆心。玉茗先生為飛黃騰達者寫照,雪芹先生為公子風流者寫照,其語頗殊,然其歸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