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可以幫助讀者對人類大腦的運作有更好的了解,也為讀者指出了一些實際上為偽知識的普遍認知。書中提到,即使是成人以后,我們也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大腦的運作模式,從而改變我們的行為習慣、認知信仰,*終為我們帶來積極的改變。本書提供了非常多的提高腦力的工具和實用技巧,來幫助我們增強記憶力、掌控情緒、更好地進行決策,讓我們更具創造力,更好地釋放壓力和焦慮,并在成年后甚至老年階段增強大腦的活躍度。
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為大腦神經專家和勵志講演家,這使得本書很好地糅合了科學性和實用性,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大腦運作原理和規律,并給出了提升大腦績效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同時能夠激勵讀者不斷自我提升,實現自我價值。
杰克·劉易斯博士
諾丁漢大學神經科學學士,倫敦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他在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學會進行生物控制論博士后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多感官知覺。杰克經常在學校、企業、慶典和大會上做講演,用他從神經科學文獻中尋找到的智慧激勵聽眾。杰克為BBC、ITV、第四頻道、第五頻道、天空電視臺、發現頻道、國家地理頻道、CBC、TLC和MTV錄制了多套電視節目,向全球數百萬觀眾普及了神經科學知識,但愿觀眾們能用到這些知識。杰克現為咨詢公司Neuroformed(www.neuroformed.com)的執行總監。
阿德里安·韋伯斯特
是約克郡一名礦工的兒子,在進入IT行業,發現自己有能力激勵他人取得非凡成就之前,他做過送奶工、警察、售貨員等各種職業。現在是國際暢銷書作家,歐洲當今*受歡迎的勵志講演家,在全球各地做主題演講。
第1章
你那神奇的大腦
第2章
快速起跑
第3章
老狗,新把戲
第4章
虛擬腦袋
第5章
去釣魚(為了好點子)
第6章
感知是一切
第7章
做,還是不做
第8章
三思而吃
第9章
出發!壓力號快車
第10章
“聰明藥丸”
第11章
保持神智清醒
第12章
接下來干什么
致謝
第2章 快速起跑
有幾件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做的事情,能瞬間提升大腦性能,讓你快速起跑。我們姑且稱之為大腦優化技巧,簡稱“優化技巧”。你可以按照這些簡單的建議做一做,讓你的大腦每天都開足火力運轉。首先是下面這五條。
優化技巧1:水—每天**件事就是為你的大腦補充水分
信不信由你:大腦73%的成分都是水。脫水的時候,大腦的效率(可以用100 000英里的時速發送電信息)會受損。問題在于,每天你剛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都會有略微脫水。我們怎么知道的呢?這么說吧,在夜里,為了活下去,你不能停止呼吸。呼吸是活著的關鍵,原因在于這是你讓氧氣進入身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途徑。為了讓肺成功地把這些氣體從血液里運進運出,它們必須是濕潤的。而這就意味著,每一次呼氣,我們都朝外放出了一定的水氣。當然,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這一切都在發生,但在白天,饑餓和干渴會敦促我們吃喝,喪失的水分得到了補充。可晚上補水的機會就不多了,所以,到了早晨,身體就必然會出現有待糾正的不平衡狀態。
優化技巧1:每天早晨一醒來就喝一小杯水,并在全天保持充足的水分—這有益于你的大腦。
優化技巧2:運動—大腦健康的關鍵(也是維持神智的關鍵)
眾所周知,運動對身體有益,但所有人都忽視了一點:它還對大腦的健康有著很大影響。從短期看,從你開始進行任何形式的適當運動的那一刻起,你的身體就會自動釋放激素和腦內化學物質,讓你感覺良好。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經常鍛煉的人能讓大腦更好地運轉更長時間。它實際上增加了海馬體新增腦細胞的速度。跟其他因素比起來,運動*有益于人進入老年后維持神智。
優化技巧2:每隔一天,做*少20分鐘的中度到強度運動。
優化技巧3:壓力—控制皮質醇來管理壓力
皮質醇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激素,身體釋放它以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它負責讓你感到“壓力好大”,但它**是你的朋友而非敵人。我們都認同:感受壓力肯定不屬于生活中讓人愉悅的體驗。但盡管如此,皮質醇卻是所有幸福、成功生活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我們把事情做完。
如果皮質醇不讓我們略感不適,我們就沒有動力采取行動。不僅如此,皮質醇實際上還調動身體和大腦來處理日常壓力。它提高新陳代謝速度,好讓更多的身體和精神能量可用于應對問題。它讓大腦進入了一種不舒服的情緒狀態,人類基本上是懶惰的,努力工作只是為了消除不適,并/或獲得更多的舒適。
釋放皮質醇有著自然的節奏,確保我們白天干勁十足,夜晚睡意蒙朧,壞消息能增加皮質醇的分泌,調動必要的額外資源以解決問題。
所以,壓力是好的,但長期承受壓力肯定是糟糕的。這是因為,為了幫你處理生活中的重大挑戰,皮質醇會抑制免疫系統。這使我們延遲了身體的不適感(因為不適感會強迫我們休息,投入能量和資源對抗病魔),直至帶來壓力的事情過去,或得到解決。長期承受壓力指皮質醇在數個星期甚至幾個月里維持高水平,這意味著身體和大腦得不到機會修補自身和對抗疾病。盡管消除生活里的一切壓力源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做一些事情,單純依靠思想的力量來降低皮質醇水平。
優化技巧3:主動撥出GOM時間(指冥想時間,見第9章),臨床證明,這可以減少皮質醇水平。
優化技巧4:陽光—沐浴陽光,穩定情緒
當紫外光照射到皮膚上,人的身體便會制造維生素D。大腦需要用維生素D來制造一種名為血清素的腦化學物質。血清素至關重要,因為它參與多種大腦通路,而許多通路要參與人的情緒調節。用來治療抑郁癥的常見處方類藥物,就是靠提升血清素水平來發揮作用的。例如,百憂解等SSRIs類藥物(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的運作原理就是減緩釋放到大腦突觸中的血清素的清除速度。維持高水平的血清素含量,情緒也就能持續改善了。搖頭丸(又名3,4-亞甲二氧基-N-二甲基苯丙胺)很受癮君子的歡迎,它的原理同樣是提升大腦中血清素的水平。然而,它不光像SSRIs藥物那樣阻止血清素的再吸收,還觸發了大量血清素釋放到突觸當中,從而導致強烈的快感,并與他人共情。
每天讓皮膚接受陽光的直射,不是要調節血清素的釋放和/或再吸收,而是確保你有充足的血清素可供大腦有效調節情緒。請記住,你出門曬太陽的動力是隨季節波動的。隨著日子一天天變短,你無法得到足夠的紫外光維持血清素水平持續增加,故此,你應當更積極地沐浴日光。不要因為是陰雨天就不去,盡管云層覆蓋了大部分的可見光,和太陽出來時相比,光照顯得比較陰沉,但紫外光的強度并不以同等程度減弱。這就是為什么哪怕在陰天,你在沙灘上也會被曬黑。
優化技巧4:每天讓皮膚沐浴在日光下,至少5~15分鐘。
優化技巧5:咖啡因—在很多方面都對大腦有益,但要適可而止
據估計,全世界50%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消耗咖啡因,盡管我們時不時地都會聽說咖啡對健康不好。此外還流傳過另一些謠言,說咖啡并未真正喚醒我們。那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的科學證據表明,如果你經常喝濃茶或咖啡,其有效成分確實能喚醒你,但積極享受生活的人一輩子不碰咖啡,大腦也能達到這種喚醒程度!不過別為了這個就放棄喝咖啡—因為科學*近才發現,咖啡因對大腦還有其他的好處。
優化技巧5:適度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對大腦真的有益。
第3章 老狗,新把戲
需要重新連接
新技能不會**次嘗試就輕松上手,但只要稍加投入,隨著我們逐漸掌握事物的規律,改進的早期跡象就變得明顯起來。*終,原本感覺陌生的東西,會變得像在公園散步一樣簡單。為什么呢?因為你的大腦已經投入了足夠的資源,對參與執行該任務的通路重新布線。關鍵是,在*初的進步放緩時切莫喪失信心。相反,你必須繼續施壓。你繼續這么做,也就是繼續在對大腦提出挑戰,它也會繼續投入資源,改善大腦與技能相關的區域之間的溝通。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孩提時代,我們每天都要嘗試新東西,因此,奮力迎接新挑戰是一種常規的日常體驗。可成年之后,我們出于本能,愛在自己熟知且擅長的行為里尋求舒適。這樣一來,我們變得不太愿意嘗試新事物,因為它們有可能讓自己感覺失敗。然而,凡是信任自己的大腦能夠適應常見挑戰、從不放過嘗試新事物機會的人,必然會繼續拓展、提高自己的能力。
孩提時代,有些對你有影響力的人(比如父母、長輩,老師、同齡人)告訴你,你擅長某些事情,同時另一些事情則不那么擅長。這些你經常聽到的話題,不光塑造了你的信念,還深刻地影響你選擇把時間投入到你適應得**的環境與任務當中,而規避那些你適應不佳的環境與任務。
如果老師讓你相信自己在數學上沒指望,那么,一條能自圓其說的預言就誕生了。你不再滿心喜悅地幻想自己快快樂樂地學著數學。沒有了熱情,你就不會再嘗試;沒有了努力,則意味著你的大腦得不到伸展,因此也就無法適應。隨之而來的可憐成績,只會錯誤地讓你繼續相信:你“學不好”數學。
完全相反的說法也適用,只是這一次它的方向是自我推進向上的。如果某個權威人物說服你,讓你認定自己很有“內在”天賦,擅長做數學,接著,你自然會滿懷信心地學習更多數學知識。這種新發現的專注精神,會讓你的大腦受到持續的挑戰,故此,它被迫要適應,以便每一次都做得更快、更好、更高效。因為你的大腦大量地投入到迫切的重新布線當中,你的數學技能得到了改善,反過來說,這又更加激勵你學習數學。
你以為老狗教不會新把戲,哈?也許是的,也許不是。但這跟人類完全不相干。人**是一輩子都可以學習各種新把戲的。
誠然,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大腦適應力*強。孩子似乎像海綿般吸收信息,不免讓我們成年人覺得,自己恐怕永遠喪失了學習新技巧的天然能力。這種想法完全不對。我們只是不再像年輕人的大腦那樣迅速地掌握新技能而已,但在很大程度上,習得新技能的速度,和我們每天為嘗試學習新技能所投入的時間呈正比例關系。孩子隨時都在這么做,可我們成年人投入的時間有限,頻率也不夠高。這里有一個關鍵的區別,解釋了為什么通過實踐,孩子學做事比成年人上手更快:在童年時代,你的大腦學會了學習,而且,你學習得越多,就學習得越好。遺憾的是,因為沒有了每天接受新挑戰的需求,大多數成年人的大腦放棄了學習的習慣。
要經常地用學習向大腦發起挑戰——它能重新進入“快速學習”的模式。一切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