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電子信息技術中,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無線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應用廣泛,《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現狀與前景研究叢書:新型電子信息技術現狀與應用前景》對這四種技術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工作原理、技術特點等進行系統分析,并介紹了新型電子信息技術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新媒體、數字油田、數字部隊等領域的應用狀況,闡明了新型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前景。
蘇雅娜,副教授,主要從事電子商務、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主持、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13篇(其中El檢索4篇),編寫教材3部。
《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現狀與前景研究叢書:新型電子信息技術現狀與應用前景》:
(3)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信息化建設包括從銷售、市場到商業信息管理的全過程,整個過程需要企業生產、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的信息資源共享,整合企業信息系統與各個商用服務資源的應用,實現企業各個系統的一體融合。
在電子商務信息化建設取得成效的同時,當前的應用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電子商務應用信息維度較少。電子商務作為服務業的一種,其特有優勢在于將傳統線下交易的各個環節通過各類信息化手段移至線上,從而提高商務活動的效率和安全性。但從目前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發展狀況看,主要的信息流仍然是以商品的簡單屬性、價格、物流傳遞點信息為主,動態信息,特別是物流的實時動態信息、移動終端的資金流信息從技術端到應用實現端的普及和成熟度都不夠,線上與線下之間信息脫節的現象仍然存在。
·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進程相對滯后。當前國內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對于自身業務的信息化應用的特點認知度不夠,積極性不足,企業內部對于電子商務業務的支撐從信息系統的部署到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程度看,與行業龍頭企業相比均存在很大差距,而企業信息化普及率相對低下限制了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在商品信息、供應鏈體系優化甚至發票打印等環節都制約了企業電子商務前端工作的快速、高效開展。
·基礎信息和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緩慢。目前,我國物流基礎信息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尚不盡如人意。據調查,GPS、GIS技術服務在大型企業的應用比例和在大型物流企業的應用比例都在25010以下,在中小企業基本上是空白,基礎研究技術服務應用比例過少,整個行業的整合就相對困難。
二、電子信息技術在商務領域的發展趨勢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強
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以云計算為代表的高端軟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帶來了電子商務行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移動近程通信技術(包括NFC、RFID等)的應用,手機上網用戶規模的增加,以及各大電商企業的積極推動,中國用戶的移動購物習慣正逐步養成,移動電子商務正逐步成為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中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移動電子商務將進入實操性階段,以物聯網為基礎的產品信息管理應用將逐步普及,與GIS、GPS等物流信息與管理技術深度融合的信息技術將呈現井噴式增長。
(二)政府扶持力度加強
2011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大型制造業電子商務應用已經成為國家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相關主管部門也要求積極推進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的應用轉化,推動建立電子商務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解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企業的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帶寬資源等瓶頸問題。建設電子商務與物聯網商務整合應用示范平臺,推進物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模式的融合創新,加快吸收和集成應用新興移動通信技術、遠程控制、無線網絡等新型數字技術,發展各類“數字商業”,支持商業企業信息化改造,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自動化采購、自動化倉庫等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加快支持一些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發展數據產業、導航定位系統和商品服務,追溯系統等電子商務的創新應用。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頒布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明確了方向和任務,并健全了市場環境,充分展現出中國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持力度。
(三)信用體系信息化建設將成關鍵抓手
在政府的扶持與鼓勵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將日益完善,工商、海關、質檢等機構將加快制定電子商務信用規范,指導建立電子商務糾紛投訴與調解機構,加強消費監督;未來3-5年內中國將建立覆蓋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的全國信用信息數據庫,加快電子商務信用信息與其他領域信用信息共享;政府將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按照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經營主體開展信用評價與認證服務;支持開展行業自律,電子簽名、電子發票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范圍將不斷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