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戲劇印象》一書,通過較為全面的理論梳理,使讀者們能初步掌握中外戲劇發展的歷史脈絡、戲劇流派及中外戲劇史上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本書內容主要包括外國戲劇和中國戲劇兩部分內容,分別如下:
一、外國戲劇部分:古希臘戲劇的緣起及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古羅馬戲劇對古希臘戲劇的繼承與發展及賀拉斯的《詩藝》;印度梵劇的產生、發展;日本戲劇的舞臺特征及藝術特點;中世紀宗教戲劇的類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發展及代表作家和作品;十七世紀后的古典主義戲劇、啟蒙主義戲劇、浪漫主義戲劇、現實主義戲劇、自然主義戲劇、唯美主義戲劇、表現主義戲劇的發展概況及其創作;二十世紀以后現代與后現代戲劇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
二、中國戲劇部分既概括了中國戲曲的藝術形態和演進歷程:孕育、形成、宋金雜劇、“荊劉拜殺”四大南戲、高明與《琵琶記》、王實甫與《西廂記》、元雜劇與“關馬鄭白”四大家、明清文人傳奇及昆曲的發展狀況、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和“南洪北孔”、“花雅之爭”京劇的產生等,又接敘了繼西方話劇后中國文明戲的誕生、興盛與沒落;“五四”新文化運動后現代話劇的興起;三十、四十年代中國話劇的成熟與曹禺、田漢、夏衍、郭沫若、老舍、陳白塵、吳祖光等人的戲劇作品;新中國成立之后的話劇發展、創作及流派等。
本書名為《中外戲劇印象》,其中“印象”一詞的使用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方面,此書的出版,是作者多年的教學與研究心得,倘有不足之處,還望諸學界前輩、朋友、學人提出批評意見,畢竟“印象”只是個人在腦海中的一些思索。另一方面,是希望給諸位愛好戲劇的各學科朋友分享一些戲劇藝術領域的點點滴滴,主要使讀者能從戲劇藝術這個角度更全面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各國戲劇發展脈絡,進一步豐富自身的藝術素養。
韓蕓霞,1978年出生,蒙古族,文學博士,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員。碩士、博士、博士后學習先后師從劉文峰、路應昆、曾永義[臺灣]、牛汝極等學者,曾任教于新疆藝術學院,現任職于中央音樂學院,開設《中外戲劇史》、《中國戲曲藝術通論》等課程,長年從事戲劇戲曲學專業與民間文學藝術的教學、田野調查與研究、保護工作。
出版學術專著有《麥西熱甫中的戲劇文化初探》(獨著)、《維吾爾戲劇形成研究》 (獨著)、《錫伯族汗都春藝術》(合著)等。在《民族藝術研究》、《戲曲藝術》、《人民音樂》、《戲劇文學》、《四川戲劇》、《劇本》、《中國戲劇》、《新疆師范大學學報》、《云南藝術學院學報》、《新疆藝術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獨立主持、參與多項科技部、教育部及文化部科研項目:《維吾爾民俗戲劇文化研究》、《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研究》、《錫伯族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維吾爾戲劇形成研究》、《錫伯族“汗都春”調查研究》、《維吾爾民間說唱藝術研究》、《論維吾爾戲劇<艾里甫與賽乃姆>的藝術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