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任繼愈先生的對話集。
書中所收文字,大致不外以下兩種:一種是各大新聞媒體對任繼愈先生的訪問,一種是諸多專家、學者與任繼愈先生雙方、多極的對話、談天。書中內容涉及廣泛:歷史、宗教、哲學、教育、中華文化、民族傳統、漢語學習與保護、典籍整理與利用等等。是研究上述諸領域以及任繼愈先生本人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
本書計收文31篇,系任繼愈先生對話文章在海內外的第一次系統結集。
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生前最重要的對話文章,任繼愈先生著作權繼承人任重教授、任遠教授
首次結集,獨家授權。
零距離探尋一代學人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面對面感受文化大家雍容大度的學者風范。
現在,中國正處于轉型時刻,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社會呼吁學者在場和發出聲音。學者應該出來說話,但是說話要慎重,必須堅守科學的態度。現代社會的進步,要靠群體認識的提高,群體認識的覺悟。一個哲學家啟發一個時代的歷史已經過去,以后,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是,一個覺悟了的群體來推動社會。
訪問篇
為萬世不朽的基業添磚加瓦——訪任繼愈先生
以國學對抗“法輪大法”——國學大師任繼愈專訪
任繼愈:個人成才離不開社會
重“學史”才能強“立志”——訪任繼愈先生
任繼愈訪談:關于古籍整理的一些問題——訪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
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專訪
建設廉政文化要汲取中國文化精髓——89歲高齡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任繼愈接受中國廉政報道網專訪
國學大師任繼愈訪談
圖書館應服務于社會大眾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皆不可或缺
研究宗教與哲學不再陷于盲目性
人生是萬米長跑,不要只看到100米
任繼愈:哲學救國70年
“跟現實沒有關系的學問是假學問”
“基層干部沒有盡到責任,趕著人們往宗教那里跑”
救救孩子
任繼愈:民間力量17年推動盛世修典
以現代方法分類古籍
編典由民間力量推動
商業滾動致使大典夭折
資金解決后的人才困局
編典為文化續脈
哲學家任繼愈:我看教育
國學大師任繼愈
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專訪
任繼愈:覺悟了的群體才能推動社會
“小長征”確立哲學救國
毛澤東點將組建宗教所
圖書館18年無名無利整理古籍
覺悟了的群體才能推動社會
學者要維護科學的尊嚴
熟悉祖國歷史愛國是做人的基礎
實說馮友蘭
對談篇
訪任繼愈:不研究神學,就寫不好哲學史
世紀老人的話——任繼愈訪談之
世紀老人的話——任繼愈訪談之二
與任繼愈的對話
對話哲學家任繼愈:穿越古今的旅行
當時文科的學者們都是提心吊膽的
中華民族有一股力量,有一種看不見的傳統
中華文化有一個特點,就是持續不斷地前進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該做什么呢?積累資料,為文化的高潮做準備,就是這么個任務
培養愛國思想的最好途徑是閱讀歷史
我們可以考慮“恢復”科舉,不考科舉的內容,但是那種形式值得借鑒
毛澤東說,你回去找個助手幫你一起研究宗教吧
我們過去學馬列學到什么程度,簡直是亦步亦趨
中國有沒有宗教呢?有,就是“敬天法祖”這個宗教
光靠儒教是救不了國的,可中國沒有儒教傳統也不行
祖國的語文。為什么不學?——訪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
一位中國歷史文化學者的心愿——訪任繼愈先生
綜合篇
白首之心——記任繼愈先生
編寫大書的老人
“做學者要做一流的學者”
做人的學問
“少考慮身體,順其自然最好”
哲人的目光——訪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任繼愈
任繼愈:哲學性格淡泊人
哲學的性格在于尋根問底
毛澤東啟發他研究宗教
無名無利整理古籍
任繼愈:天風海浪自悠悠
以沉重之心探究哲學
以利他之心整理典籍
以律己之心對待人生
任繼愈:繼絕存真 傳本揚學
通脫之心論古今——任繼愈先生訪談
任繼愈——人生如同一部厚重的書
抗戰烽火中確立人生理想
毛澤東“點將”出任宗教研究所所長
嘔心瀝血編纂藏經典籍
做一個世間俗人——訪任繼愈先生
任繼愈:一部大書與一座圖書館
與毛澤東的一次面對面催生了宗教所
“小長征”奠定未來的人生和學術走向
《趙城金藏》:半個世紀的“文化苦旅”
“文保”代言人:不做匍匐在偶像下的人
附錄:任繼愈年譜
任繼愈著作筒表
葉稚珊:在主觀因素,如對人、財、物的投入上是不是也有欠缺?
任繼愈:投人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自西方世界工業革命以來,各國對自然科學研究投入的力量都很大,當然回報也很明顯,這就更加鼓勵了人們的追求、探索。如果也從18世紀開始回顧,社會科學的研究相對薄弱,有成功也有失敗,總體不像自然科學的成功率那么高,用人的兩條腿走路比,就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真正面對21世紀,這種一長一短,一軟一硬的局面要改變,這就需要教育起作用,利用教育的功能使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學、品格修養全面提高。
葉稚珊:人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幾方面,其中圖書館的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視的。
任繼愈:任何學校的教育都是有期限的,只有圖書館是終身教育的場所。尤其是在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無論在什么學校畢業,只要不繼續充電,所學的知識就會老化、落后。圖書館可供人們隨時進來更新知識,充電、加油。社會不斷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圖書館的作用也愈加明顯,在這里,高科技的手段可以使人們資源共享,起到任何學校都起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