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是純真的世界,而一本好書留給我們的將是難忘的回憶。《安徒生童話選》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跨越了國界、跨越了語言,也跨越了歲月的鴻溝,向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和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們講述著美麗而動人的故事,成為人類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經典。
安徒生童話共有一百六十多篇。《丑小鴨》塑造了一個具有高尚心靈的理想形象;《賣火柴的小女孩》描繪了一幅震撼心靈的悲慘畫面,卻又是這般美麗;《皇帝的新裝》在揭露假惡丑的同時,又充滿了喜劇性的幽默感;《野天鵝》那出神入化的奇妙意境,洋溢著詩一般的抒情色彩。這些童話故事閃爍著智慧和情感的光芒,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譯者序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年4月2日一1875年8月4日)出生在丹麥菲茵島奧登塞城的一個窮苦鞋匠的家庭。父親每天干活掙錢卻難以養家糊口,母親還要當洗衣婦掙錢補貼家用。1816年,當兵的父親回到家后不久就病死了。母親只得改嫁給另一個鞋匠,依然當洗衣婦掙錢糊口。在艱辛困苦的童年里,安徒生當過學徒,學過裁縫,也曾在濟貧學校上過學,談不上受過什么正規教育,僅能粗粗地認識點字而已。但是他憑借了自己的堅強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遭受了一連串的碰壁之后,居然在首都哥本哈根登上了舞臺,扮演一名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由于嗓音變化和自身條件限制,他不得不放棄舞臺生涯。他又通過各種關系,在皇家劇院副院長科林的扶掖下獲得了一筆國王獎學金。安徒生轉而專注于寫作,他寫詩歌、散文和戲劇,創作了自傳體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隨后又發表了小說《奧·梯》(1836)和《僅是一個樂師》(1837)。《即興詩人》等三部小說使得他蜚聲丹麥文壇。他的劇本《黑白混血兒》(1840)也終于在哥本哈根的皇家劇院上演并且取得了成功。安徒生在發表《即興詩人》的同一年,也發表了他的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起初,他自己也把童話看成是“小玩意兒”,并不曾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才華所在。反倒是他的摯友,丹麥物理學家奧斯忒看出了他的才華應該朝什么方向發揮。他對安徒生說:如果長篇小說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話將使得他不朽。奧斯忒的預言得到了應驗,安徒生的童話果真傳遍了全世界,而且至今還在流傳。安徒生從1835年發表他的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起,一生共發表了一百七十多篇童話故事。正是童話故事這種文學形式奠定了他在丹麥和世界文壇上的突出地位,使得他從一只“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安徒生的童話大致可以分成七個系列,即:有魔幻成分的故事,如《影子》、《鐘聲》等;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如《丑小鴨》、《跳高能手》等;以樹木花草為主角的故事,如《小伊達的花》等;以無生命物體擬人化作主角的故事,如《堅定的錫兵》、《織補針》等;在奇異世界里的現實故事,如《夜鶯》等;在可辨認的世界里的現實故事,如《園丁和主人》等;以作者為主角的故事,如《看門人的兒子》、《在柳樹下》等。
安徒生的童話取材雖然相當廣泛,不過主題卻比較集中單純,那就是表現真、善、美,抱著浪漫主義的幻想去追求人類的理想境界,如仁慈、同情、寬容、博愛等,宣揚“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把上帝視為真善美的化身,最徹底的真善美是統一在上帝的意志之中的,只有上帝才能引導人類走向“幸福”和“極樂”。因而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希望他們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卻又無法為他們找到擺脫不幸的出路,于是只好寄幻想于發一筆阿拉丁神燈式的飛來橫財,或者碰到意外奇遇而翻身平步青云。他無情地揭露和鞭撻當時社會的假、丑、惡,嘲笑諷刺上流社會的昏庸愚蠢和殘暴貪婪,卻又無法改變眼前的現實,于是只好以傷感的眼光看待周圍這一切,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消極情緒。因而在他的童話里往往既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幻想又有像唱贊美詩那樣虔誠的道德說教。對于這些瑕不掩瑜的疵點,我們只能惋惜說那是時代在他的作品中留下的烙印和痕跡吧。
安徒生的童話立意新穎,表現手法奇特,富有獨到的創造性和求新意識。他把民間故事、神仙故事、神話、寓言、薩迦傳說、詩歌甚至短篇小說都融合到童話中來,從而把童話提高到了一個劃時代的高度,賦予了童話以全新的面貌、更寬拓的取材范圍和前所未有的深刻內涵。不妨從收進本集子的童話中舉出幾個例子:
——《皇帝的新裝》原本是一個西班牙王子寫的故事,這個故事流傳得很久,早已熟為人知,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年)也曾在他的戲劇中運用過這個故事作為素材。它的內容是說有個國王自吹從來不會聽信謊言,卻還是上當受騙了,故事的結局是那個國王光著身子在朝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過,大家都噤若寒蟬,不吭一聲。安徒生改寫這個故事時在結尾處讓一個孩子喊出了“他沒有穿衣服”這句真話。這個改動確實是神來之筆,把整個故事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富有更深刻的哲理含義。正是由于那個孩子的一聲呼叫,歐洲乃至全世界便有了一個時常被引用的“典故”:“皇帝的新衣”。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圣誕故事是安徒生在出國旅途上倉促成篇的,起初他只是按照年刊編輯寄來的畫片上的要求寫了小女孩在火柴的微光中見到了烤鵝和她的祖母等情節。完稿之后安徒生總覺得仿佛缺少了什么,思索了很久之后才添上了小女孩在大雪中死去的結局。這個結局灌注了他的極大的同情卻又愛莫能助的憐憫,把整個故事從平淡化為神奇,令人讀來心酸甚至為那個小女孩灑下一掬同情的眼淚。然而這個結局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教會的衛道士們指責說:在除夕之夜可憐無助的小女孩得不到人間的溫暖而凍死街頭,這是對宗教的大不敬,也是對教會慈善事業的惡意中傷和丑化。還有許多人也非難說結局過于凄慘,會毒害幼小的心靈,因而不許兒童閱讀。更有甚者,美國一個頗有名氣的作家為安徒生改寫了故事結局:原來小女孩的祖母不曾到真正的天堂去,而是移民到了大洋彼岸的“人間天堂”美國去了,當上了“美籍丹麥人”,于是腰纏萬貫的美國奶奶便回國探親,把小女孩接到美國去享受有溫暖的壁爐、肥美的烤鵝,還有圣誕樹的美國式的幸福生活。
——《小美人魚》的故事是從《灰姑娘》脫胎而來的。然而和美麗的灰姑娘不同的是:她并沒有得到仙女幫助,最后也沒有喜結良緣的幸運。小美人魚出于對愛情的忠貞,不忍心舉起女巫給的尖刀殺死王子以求得自己活命。在王子迎親之夜,她寧可縱身跳入大海讓自己的身軀一點一點地化為泡沫而無怨無悔。這就打破了王子美女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神仙故事和民間傳說約定俗成的傳統。小美人魚終于未能得到心愛的王子,卻變成了世代相傳的不朽藝術形象:坐落在哥本哈根朗格寧海濱的小美人魚塑像已經成了丹麥在國際上的化身和象征。
——《她真是個窩囊廢》寫的是安徒生自己的童年回憶,那個洗衣婦其實就是他母親的縮影。故事的核心是洗衣婦酗酒成癖,因而受到周圍的挖苦譏刺,直到死去還被人說成是“不中用的廢物”。然而安徒生記起了他母親曾對他說過的話:喝酒固然不對,但是洗衣婦干活那么辛苦,經常整天站在冰涼的河水里,還不能天天吃上一頓熱飯,她要喝點暖暖身子,但是除了燒酒沒有更好的東西。于是安徒生把故事的基調改變成寬容和諒解。這一來不僅使得洗衣婦這個受人鄙視的角色博得了同情,也使得整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內涵和對社會的揭露。
在寫作手法上,安徒生也有許多可圈可點的獨到之處。他并不一味刻意去寫要讓孩子看得懂的兒童故事。他的童話有不少含義深奧,只有大人才能夠理解,但是他相信:孩子光是看故事也會喜歡的,故事情節本身就足以把孩子們吸引住。而童話里的深刻含義盡管他們當時未必能夠領會,但是等到他們長大起來,自會回味無窮的。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童話里大量運用了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因而語言生動流暢,樸實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正是由于安徒生無論在寫作手法和語言風格上的獨特,才創造出了丑小鴨、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小美人魚等一批膾炙人口的藝術形象。這些形象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并且被收進了詞典。比方說,“皇帝的新裝”,幾乎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極其尖銳的諷喻。
我們已經進入了21世紀,離安徒生發表的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也已經有一百五十余年了。但是,在新的世紀里,不管社會有多大變革、進步,科學有多發達,經濟有多繁榮,人類更需要完善自身,提高素質,加強修養和陶冶情操。這并不是能畢其功于朝夕之間的事情,而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從各方面培養提高,這是一個從小開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包括安徒生的作品在內的童話就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尤其在保持純正的赤子童心、增強幻想和想象力方面。安徒生的名字將會和其他古典作家一起永存在世界文學史上。他的有些作品仍將代代相傳下去。安徒生童話像一顆掛在夜空中的星星,仍會發出明亮而美麗的光芒,在天際閃爍著,照耀著我們。
石琴娥
石琴娥,1936年出生。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北歐文學專家。曾長期在我國駐瑞典和冰島使館工作,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和奧斯陸大學訪問學者和訪問教授。曾獲瑞典作家基金獎、2000——2001年度中國外國文學圖書一等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和2006年安徒生國際大獎。主編《北歐當代短篇小說》、冰島《薩迦選集》;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及多種詞典撰寫北歐文學詞條;著有《北歐文學史》等;譯著有《埃達》、《薩迦》、《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安徒生童話與故事全集》等。曾獲瑞典作家基金獎,第五屆(2001)、第六屆(2003)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安徒生國際大獎(2006),并被授予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榮譽證書(2007)以及丹麥國旗騎士勛章(2010)等。
小伊達的花
拇指姑娘
淘氣的小男孩
春黃菊
堅定的錫兵
野天鵝
小豬倌兒
天使
一個母親的故事
臨終的那一天
荊棘叢生的榮譽之路
踩踏面包的姑娘
單身漢的睡帽
十二個搭郵車來的
搬家日
一星期的每一天
曾祖父
火絨盒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豌豆上的公主
小美人魚
皇帝的新裝
夜鶯
丑小鴨
雪女王
賣火柴的小女孩
鄰居們
影子
在新的千年里
在柳樹下
她真是一個窩囊廢
伊勃和小克里斯蒂妮
沼澤王的女兒
老爺爺做事總是對的
普賽克
蝸牛和玫瑰
看門人的兒子
《安徒生童話選》:
“誰說的,”大學生說,“它們會跳的。等到天黑了,我們大家都上床睡覺了,它們就會興高采烈地圍成圈跳個不停,差不多每天晚上它們都開舞會。” “難道就沒有小孩子去參加它們的舞會嗎?” “有的,”大學生說道,“小雛菊和鈴蘭也去參加的。” “那些最美麗的花在什么地方舉行舞會呢?”小伊達問道。
“你不是看到城外那座王宮的大門嗎?那座王宮好大好大,國王常常在那里消夏避暑。那里的花園里開滿了美麗的鮮花。你不是見到過那些天鵝嗎?你扔面包喂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朝著你游過來。告訴你吧,那里舉行真正的舞會。” “昨天我和我媽媽剛剛到那個花園去過,”伊達說,“可是樹上的葉子全都掉光了。那里連一朵花都見不到了。那些花都到哪里去了呢?夏天的時候我看到過那里有好多好多!” “它們都搬到王宮里去了,”大學生說道,“你要知道,每當國王和王宮里的侍從們回到城里來的時候,那些花就從花園里搬進王宮里去了。它們那份快活的神氣你真該看看才是。那兩朵最嬌艷的玫瑰花坐到了王位上,一朵成了國王,一朵成了王后。所有的紅雞冠花都排列在兩旁,朝著國王和王后俯首鞠躬,它們是宮廷中的侍從。然后所有美麗的鮮花都來了,于是盛大的舞會便開始了。藍色的紫羅蘭化裝成海軍士官生,它們把風信子和藏紅花稱為小姐,并且同它們翩躚起舞。郁金香和大朵黃百合花就是年長的貴夫人,它們負責照料,讓舞會順利進行,一切都合乎禮儀。” “不過,”小伊達問,“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住這些花,不許它們跑到王宮里去跳舞嗎?” “沒有什么人真正能夠知道這樣的事情,”大學生說,“在夜里,有時候負責看守王宮的老衛士確實也要來巡邏查夜,他身上掛著一大串鑰匙,那些花一聽見哐啷哐啷的聲響,就一聲不吱,統統跑到落地窗簾背后躲藏起來,只伸出頭來偷看。‘我聞得出來那股香氣,里面一定有花。’他說道,可是他卻看不到它們。” “真有意思,”小伊達拍著兩只小手說,“難道連我也見不到那些花嗎?” “見得到的,”大學生說道,“你務必記住下次再去的時候,要偷偷地朝窗里面張望,這樣你一定會見到它們的。我今天就看見有一朵長長的復活節黃百合花伸直了身子四仰八叉地躺在沙發上,它像一位宮廷貴婦。” “植物園里的花也到那里去參加舞會嗎?它們走得了那么長的路嗎?” “可以的,你放心好了,”大學生說道,“它們想什么時候去就什么時候去,因為它們會飛。你難道不曾看見過那些在夏天的晴空里翩翩飛舞的蝴蝶嗎?有紅的、黃的和白的,色彩繽紛,美麗極了,它們看起來像鮮花一樣。它們都曾經是花,后來它們離開了花梗,蹦了出來,扇動起花瓣,就像小小的翅膀一樣。如果它們循規蹈矩、舉止端莊的話,那么它們就用不著再回家去呆在花梗上一動不動了,它們可以天天從早到晚都在空中飛,這時候它們的花瓣就變成了真正的翅膀。你不是自己看見過了嗎?說不定植物園里的那些花從來不曾到王宮里去過,也許它們不知道那里到了晚上會有這么熱鬧快活,所以我來告訴你。這么一來,住在你家旁邊的那位植物學教授準會大吃一驚的。你同他很熟悉,對不對?下次你到他的花園里去的時候,你務必告訴花園里的任何一朵花,說王宮里有盛大的舞會,它就會告訴所有的花。于是它們就會趕緊飛到那里去。等到那個教授走進花園的時候,那里早已連一朵花也沒有了。教授會弄得莫名其妙,弄不明白那些花都跑到哪里去了。” “可是花怎么能相互轉告呢?花是不會講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