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大部分由擬人的動物故事構(gòu)成。這些動物故事雖然是虛構(gòu)的,但又顯得很自然逼真,這是寓言創(chuàng)作者們對動物的習性深刻、認真地觀察和對其周圍的生活深入體會的結(jié)果。因此,具有故事簡明、生動,思想內(nèi)涵鮮明、耐人尋味的特點。
王煥生,1939年出生,江蘇南通人。1960-1965年就讀于蘇聯(lián)莫斯科人學古希臘羅馬語言文學專業(yè),回國后入社科院從事古希臘羅馬文學研究。主要論著有《古羅馬文學史》和《古羅馬文藝批評史綱》,譯著有《古希臘喜劇全集》(合譯)、《希臘羅馬散文選》、《奧德賽》等。
一、鷹和狐貍
二、鷹、穴鳥和牧人
三、鷹和屎殼郎
四、野山羊和牧人
五、貓和母雞
六、伊索在船塢里
七、狐貍和山羊
八、狐貍和獅子
九、狐貍和豹
十、狐貍和猴子
十一、狐貍和葡萄
十二、失掉尾巴的狐貍
十三、狐貍和荊棘
十四、狐貍和伐木人
十五、肚脹的狐貍
十六、翠鳥
十七、漁夫
十八、狐貍和面具
十九、沉船落難的人
二十、好自我吹噓的五項運動員
二十一、許空愿的人
二十二、人和羊人
二十三、好惡作劇的人
二十四、瞎子
二十五、星占師
二十六、狐貍和狗
二十七、農(nóng)夫和他的孩子們(之一)
二十八、兩只青蛙
二十九、青蛙要國王
三十、牛和車軸
三十一、北風和太陽
三十二、未名鳥
三十三、農(nóng)夫和狗
三十四、農(nóng)夫和他的孩子們(之二)
三十五、巫婆
三十六、老太婆和醫(yī)生
三十七、寡婦和母雞
三十八、老人和死神
三十九、農(nóng)夫和蛇
四十、演說家得馬得斯
四十一、被狗咬了的人
四十二、行路人和熊
四十三、年輕人和屠夫
四十四、兩個行路人
四十五、兩只青蛙
四十六、橡樹和蘆葦
四十七、養(yǎng)蜂人
四十八、海豚和猴子
四十九、鹿和獅子(之一)
五十、鹿
五十一、鹿和獅子(之二)
五十二、鹿和葡萄樹
五十三、貓和老鼠
五十四、蒼蠅
五十五、狐貍和猴子
五十六、驢、公雞和獅子
五十七、猴子和駱駝
五十八、兩只屎殼郎
五十九、鶇鳥
六十、生金蛋的雞
六十一、赫爾墨斯和雕塑匠
六十二、赫爾墨斯和特瑞西阿斯
六十三、蝮蛇和水蛇
六十四、兩只狗
六十五、母親和她的女兒們
六十六、蝮蛇和狐貍
六十七、小山羊和狼
六十八、狼和小山羊
六十九、宙斯、普羅米修斯、雅典娜和摩摩斯
七十、穴鳥和鳥類
七十一、宙斯和阿波羅
七十二、馬、牛、狗和人
七十三、宙斯和狐貍
七十四、赫拉克勒斯和普路托斯
七十五、螞蟻和蟬
七十六、醫(yī)生和病人
七十七、捕鳥人和眼鏡蛇
七十八、螃蟹和狐貍
七十九、駱駝和宙斯
八十、種菜人和狗
八十一、彈唱歌手
八十二、穴鳥和大鴉
八十三、大鴉和狐貍
八十四、穴鳥和狐貍
八十五、大鴉和蛇
八十六、穴鳥和鴿子
八十七、胃和腳
八十八、逃走的穴鳥
八十九、狗和廚師
九十、獵狗和狐貍
九十一、銜肉的狗
九十二、狗和狼
九十三、饑餓的狗
九十四、獵狗和野兔
九十五、蚊子和公牛
九十六、核桃樹
九十七、駱駝
九十八、兔子和青蛙
九十九、獅子和農(nóng)夫
一○○、獅子和青蛙
一○一、獅子和狐貍
一○二、獅子和公牛
一○三、獅子和海豚
一○四、獅子和熊
一○五、獅子和兔子
一○六、獅子、驢和狐貍
一○七、獅子和老鼠
一○八、獅子和驢
一○九、狼和羊(之一)
一一○、狼和馬
一一一、狼和小羊
一一二、狼和鷺鷥
一一三、狼和山羊
一一四、狼和老太婆
一一五、狼和綿羊
一一六、狼和牧人
一一七、狼和羊(之二)
一一八、獅子和狐貍
一一九、狼和小山羊
一二○、賣卜者
一二一、老鼠和黃鼠狼
一二二、螞蟻
一二三、螞蟻和鴿子
一二四、年輕的浪子和燕子
一二五、病人和醫(yī)生
一二六、蝙蝠和黃鼠狼
一二七、樵夫和赫爾墨斯
一二八、行路人和梧桐樹
一二九、行人和蝮蛇
一三○、行人和枯樹枝
一三一、行人和赫爾墨斯
一三二、小豬和狐貍
一三三、馱鹽的驢
一三四、驢和騾子(之一)
一三五、馱神像的驢
一三六、野驢
一三七、驢和蟬
一三八、驢和趕驢人
一三九、驢和狼(之一)
一四○、驢和獅子皮
一四一、買驢
一四二、驢、大鴉和狼
一四三、驢、狐貍和獅子
一四四、驢和騾子(之二)
一四五、捕鳥人和山雞
一四六、母雞和燕子
一四七、捕鳥人和冠雀
一四八、捕鳥人和鸛鳥
一四九、駱駝
一五○、蛇和蟹
一五一、蛇、黃鼠狼和老鼠
一五二、捉蟋蟀的小孩
一五三、偷東西的小孩
一五四、口渴的鴿子
一五五、鴿子和烏鴉
一五六、猴子和漁夫
一五七、富人和哭喪女
一五八、牧人和狗
一五九、牧人和大海
一六○、牧人和羊
一六一、牧人和小狼
一六二、喜歡開玩笑的牧人
一六三、行路人和大鴉
一六四、普羅米修斯和人
一六五、兩只口袋
一六六、游泳的小男孩
一六七、被剪毛的綿羊
一六八、蚯蚓和蟒蛇
一六九、野豬、馬和獵人
一七○、公牛和野山羊
一七一、兩個小猴
一七二、孔雀和穴鳥
一七三、蟬和狐貍
一七四、駱駝、大象和猴子
一七五、孔雀和鶴
一七六、野豬和狐貍
一七七、烏龜和兔子
一七八、燕子和蛇
一七九、野驢和狼
一八○、燕子和冠鳥
一八一、烏龜和老鷹
一八二、鸚鵡和貓
一八三、劈橡樹的人和橡樹
一八四、人和同行的獅子
一八五、狗和海螺
一八六、蚊子和獅子
一八七、狗、狐貍和公雞
一八八、獅子、狼和狐貍
一八九、驢和馬
一九○、牧人和狼
一九一、蚯蚓和狐貍
一九二、生病的大鴉
一九三、蛇的尾巴和身體
一九四、獅子、普羅米修斯和大象
一九五、狼和狗
一九六、驢和狗
一九七、冬天和春天
一九八、青蛙和老鼠
一九九、水手和兒子
二○○、小狗和青蛙
二○一、庸醫(yī)
二○二、口渴的冠鳥
二○三、病驢和狼
二○四、田鼠和家鼠
二○五、鷂子和天鵝
二○六、牧人和山羊
二○七、驢和狼(之二)
二○八、小蟹和母蟹
二○九、公牛和獅子
二一○、小鹿和母鹿
二一一、油橄欖樹和無花果樹
二一二、大鴉
二一三、公牛、母獅和獵人
二一四、狗和母狼
《外國文學經(jīng)典·名家名譯(全譯本) 伊索寓言》:
一、鷹和狐貍
鷹和狐貍約定互相友好相處,毗鄰而居,以為這樣可以密切交往,鞏固友誼。就這樣,鷹飛上一棵大樹,在那里孵化幼雛,狐貍則在樹下的灌木叢里生育兒女。
一天,狐貍出去覓食,鷹也在仔細觀察,尋找食物,就飛進灌木叢,把小狐貍抓走,同自己的小鷹一起,飽餐了一頓。
狐貍回來后,知道了發(fā)生的事情,不僅為自己的兒女之死而悲痛,也為自己無法報復而傷心,因為他是走獸,無法追逐飛禽。于是,他只好站在遠處詛咒敵人,這是缺乏能力的弱者仍可以做到的事情。
鷹背叛友誼的行為終究沒有能躲過嚴厲的懲罰。
一些人在地里用山羊獻祭,鷹從樹上飛下去,從祭臺上抓起燃燒著的祭牲腸子。在他把那腸子帶進巢里后,突然刮起了大風,干枯的樹枝被腸子的火星燃著。那些小鷹還沒有長好羽毛,就都被燒著,落到了地上。
這時狐貍迅速跑過來,當著鷹的面把所有的小鷹都給吃掉了。
這則故事說明,那些背棄友誼的人即使能躲過受害者的報復,也逃不過神祗的懲罰。
二、鷹、穴鳥和牧人
鷹從一處高高的懸崖上飛下來,抓走了一只羊羔。
穴鳥[注:穴鳥又名寒鴉]見了那情景,驚羨不已,也想仿效一下。于是他就啪啦啪啦地從空中飛下來,落到一只公羊的背上。然而在他把爪子扎進羊毛后,爪子便被羊毛纏住了,任憑他撲動翅膀,怎么也飛不起來。
牧人看見了,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便趕緊跑過來,把他捉住,截去了他翅膀上那些強勁的羽毛。
傍晚時,牧人把穴鳥帶回去,給自己的孩子們。孩子們詢問那是一只什么鳥,牧人回答說:“我明明知道他是一只穴鳥,可他自己卻想成為鷹!
這則故事是說,與強者競爭毫無意義,失利時還會招來恥笑。
三、鷹和屎殼郎
鷹追逐兔子。
兔子正無處可以求救,這時出現(xiàn)了機遇。
他看見一只屎殼郎,便向屎殼郎求助。那屎殼郎一面鼓勵他,一面注視著鷹,要求不要抓走向他求援的兔子。鷹瞧不起小小的屎殼郎,當著屎殼郎的面把兔子吃了。
屎殼郎記住了這件事情,從此總是注視著鷹巢,只要鷹一產(chǎn)卵,他便飛上去,推滾那些卵,使它們掉下來砸碎。
鷹不得不到處躲避屎殼郎,最后逃到宙斯[注:宙斯(Zeu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主神,鷹是他的圣鳥]那里,懇求給他一個安全的地方孵育小鷹。宙斯讓鷹在他自己胸前的衣褶里產(chǎn)卵。屎殼郎見了,就滾了一個糞球,飛上天空,從那里把糞球扔進宙斯的衣褶里。宙斯站起來,想抖掉那糞球,結(jié)果無意中把那些鷹卵也抖掉了。
據(jù)說從此以后,凡是在屎殼郎出現(xiàn)的季節(jié),鷹是不孵卵的。
這則故事告誡人們,對任何人都不要藐視,因為不可能有人如此懦弱,以至于受了侮辱也不會為自己進行報復。
四、野山羊和牧人
牧人把一群山羊趕去草地放牧。
他看見羊群里混進了一些野山羊,傍晚時他便把他們一起都趕進了自己的山洞。
第二天天氣惡劣,他無法把羊群趕往往常的草地,只好在山洞里喂養(yǎng)他們。他給自己的羊只是適量的草料,僅使他們不至于挨餓,而給那些外來的羊卻要多得多,想這樣使他們能繼續(xù)跟隨他。
天氣好轉(zhuǎn)后,他把羊一起趕往草地,那些野山羊爬上山后便統(tǒng)統(tǒng)跑了。
牧羊人責備他們忘恩負義,盡管他們得到特殊的照料,然而卻棄他而去。那些野山羊回過頭來說道:
“我們正是由于這一點才更加要防備你,因為既然你對我們這些昨天才跟隨你的山羊照顧得勝過對你原有的那些羊,所以很明顯,要是再有其他山羊來到你這里,你照顧他們又會勝過照顧我們了!
這則故事是說,不應該與那些待我們這些新結(jié)交的人勝過對待他們原有的朋友的人結(jié)友誼,因為在我們與他們長時間結(jié)交之后,他們又會結(jié)新交,并且待那些新交會勝過對待我們。
五、貓和母雞
貓聽說一處雞舍里的母雞病了,便把自己打扮成醫(yī)生,帶上醫(yī)療器具,來到那里。
貓站在雞舍前,詢問雞群,他們身體怎么樣。
母雞們回答說:“只要你能離開這里,我們就會很好。”
人們也是這樣,壞人蒙騙不了聰明人,即便他們顯得非常友善。
六、伊索在船塢里
一次,善講寓言故事的伊索空閑,來到船塢。
船匠們嘲弄他,要他作答。
伊索說道:“最初世界上只有混沌和水,后來主神宙斯想讓土元素出現(xiàn),便吩咐土吸海三次。于是土開始吸水。土第一吸后露出了山峰,第二吸后露出了原野!
伊索接著說:“如若土遵照宙斯的命令吸第三次水,那時你們的手藝就沒有用了。”
這則故事說明,嘲笑比自己聰明的人,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給自己招來更大的不快。
七、狐貍和山羊
狐貍掉進了井里。他只好待在那里,因為沒法子爬上來。
一只山羊口渴,來到那口井邊。他看見狐貍,便問那里的水好喝不好喝。
狐貍見出現(xiàn)了這么個好機會,很高興,便對井下的水大加稱贊,說這里的水如何好喝,勸山羊也下來。
當時山羊一心想解渴,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
山羊喝夠了水,便和狐貍商量如何爬上來。
這時狐貍說,他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可以使他們倆得救,并且這樣說道:“如果你愿意把你的兩條前腿扒住井壁,犄角垂下來,那時我先從你的背上跳出去,然后再救你。”
山羊很樂意地接受了狐貍的建議,狐貍便躥上山羊的后腿,再爬上山羊的后背,然后憑借山羊的犄角找著井沿,爬了上來,準備離開。
這時山羊責怪狐貍,說狐貍破壞約定。
狐貍轉(zhuǎn)過身來說道:“嘿,你呀,倘若你的智慧像你下巴上的胡須那樣多,那么你剛才就不會未想好如何上來就跳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