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紅學”研究文集,收錄了作者近年來所寫的26篇論文,這些論文涉及曹雪芹研究、《紅樓夢》創作素材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和版本脂批研究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作者長期從事“紅學”研究,對上述相關問題都提出了個人的獨特見解,本書是作者多年“紅學”研究的zui新成果。
書從創作素材論、作者家世論、脂批版本論、人物形象論四個方面講述了作者對《紅樓夢》的理解、考據和分析,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且作者對于一些常見的紅學問題都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張志,1963年生于四川廣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基礎部教授,中文教研室主任,中國紅樓夢學會會員。主要從事紅樓夢研究和高職基礎教育教學研究,F已在各級刊物公開發表“紅學”論文數十篇及其他論文多篇,2009年在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專著《紅樓別論》。主審高職教材《實用文體寫作》《大學語文》《文學欣賞》等多部,副主編高職教材《應用寫作》一部。
“寶玉乞花”探源——兼論曹寅、曹雪芹祖孫二人的愛梅情結《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寫寶玉在怡紅院遠望紅玉,“卻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著,看不真切”,甲戌本于此處有一條批語云:“余所謂此書之妙皆從詩詞句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筆墨也。試問觀者,此非‘隔花人遠天涯近’乎?可知上幾回非余妄擬也!贝伺环矫娼沂玖恕都t樓夢》詩化小說的特點,另一方面似也為我們對作品的情節構思進行探源指明了方向。按照脂批的提示,本文試為第五十回“寶玉乞花”的情節來源做出粗淺的分析!都t樓夢》“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暖香塢雅制春燈謎”的第五十回里有一處情節,寫的是眾姊妹到蘆雪庵聯詩,結果寶玉落第,李紈便罰他到妙玉處去乞討一枝紅梅花來插瓶。李紈說:“也沒有社社擔待你的。又說韻險了,又整誤了,又不會聯句了,今日必罰你。我才看見櫳翠庵的紅梅有趣,我要折一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他。如今罰你去取一枝來!北娙硕嫉肋@罰得又雅又有趣,寶玉也樂為,答應著吃了杯熱酒就冒雪而去了。不久,寶玉果然討到一枝紅梅,眾丫鬟忙接了插入瓶內。這段情節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是“代人乞花”——寶玉代李紈去乞討紅梅花。后來,邢岫煙、李紋、薛寶琴三人還以“詠紅梅花”為題,各自寫了詠梅詩;寶玉也以“訪妙玉乞紅梅”為題作詩一首,詩云: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
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對“乞花”的過程作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和總結,并流露出“想逃避現實,‘蹈于鐵檻之外’”的性情。為流行已久的“乞花”雅事又添了華章。這是《紅樓夢》中一段非常有名的情節,作者寫來妙趣橫生,文雅清新。竊以為這段情節應淵源有自,似是對唐宋詩歌中“乞花”故實的化用!捌蚧ā笔翘扑挝娜蓑}客的雅事、趣事,多被詩人寫入詩中。唐代詩人李益就有《代人乞花》一詩,詩云:
繡戶朝眠起,開簾滿地花。
春風解人意,吹落妾西家。
詩以一個女子的口吻,寫她早起看到滿地落花就盼望善解人意的春風能把鮮花吹落到她家。因春風多為東風,故言把花吹落到她家為“妾西家”。春風把花吹到她家,這不就是代為“乞花”嗎?從形式上看,詩中“代人乞花”的敘述模式不是與《紅樓夢》中寶玉“代”李紈“乞花”的情節有幾許相似嗎?
唐代詩人韓愈也有《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一詩,詩中也提到了“乞花”雅事。詩云:
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
祇知閑信馬,不覺誤隨車。
“乞”,“求取”之意;“乞花”即求取鮮花。此詩中的翩翩少年在春暖花開之時,把大好春光都抵付了酒債,極言他嗜酒;為了求取花枝,他連命都可以不要,又極言其愛花。他騎著寶馬,因其無比悠閑自在,信馬由韁,不知不覺之中竟誤隨了婦女們的香車。細玩此詩,表面上看,盡情游樂的少年“誤隨車”是因為“閑信馬”,其實應是“乞花”“賞花”的結果(當然,“花”似為雙關,一指花枝,一指美麗女子)。在春天里“乞花”“賞花”這樣的風流雅事讓喝了酒的少年幾乎忘乎所以,因而誤隨了香車,迷失了方向。聯系到小說《紅樓夢》,詩中所寫的“乞花”“賞花”雅事不是也與李紈命寶玉“乞花”同樣風雅嗎?從詩與小說中寫到的“乞花”者的心情來看,他們都視“乞花”為一件愉快、幸福的風雅之事,樂意為之:一個“閑信馬”而“誤隨車”;一個冒雪去那眾人避之不及的妙玉櫳翠庵處“求取”紅梅花,把別人視為難辦、尷尬的苦差事當成了樂事、美差。
還有,詩人賈島(一說項斯)也有詩提到“乞花”雅事。詩題為《早春題友人湖上新居二首》,詩云:
近得云中看,門長侵早開。
到時猶有雪,行處已無苔。
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
每逢晴暖日,惟見乞花栽。
門不當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從餐后出,多是夜深歸。
開篋收詩卷,掃床移臥衣。
幾時同買宅,相送有柴扉。
詩中寫道,賈島的那位友人每每在早春的晴暖日里,便有乞花之舉:把乞折到的鮮花栽在湖上新居里!捌蚧ā敝水斁褪悄俏蛔≡诤闲戮拥挠讶,他是主動地為自己的新居“乞花”“栽花”。詩人自己即“初醉”之“客”,他是友人“乞花”“栽花”的見證人。值得注意的是,友人的這個湖上新居極為清凈,少有人跡,不僅“門不當官道”,而且“行人到亦稀”,完全是一處幽靜、偏僻之所。這一點不是也與《紅樓夢》中寫到的寶玉“乞花”之處、同樣是訪客罕至的櫳翠庵非常相像嗎?聯系到詩中“留茶僧未來”一句看,友人的朋友中還有門人士,友人也應是一位喜愛清凈、甘于寂寞、與世無爭、有隱逸情懷的人。這一點不是也與寶玉“乞花”之處櫳翠庵的主人妙玉的性格有一些相似之處嗎?
另外,宋代詩人陳師道也有《張謀父乞花》一詩,詩云:
二頃田園汴泗東,春來心事幾人同。
固知短綆無深汲,又見新花發舊叢。
光氣著人渾欲醉,妍華過眼旋成空。
冷官門外無消息,與報江南春信通。
詩中寫到的“乞花”時節是春季,從“光氣著人渾欲醉,妍華過眼旋成空”一句來看,詩人從所“乞”之“花”中看到了繁華的瞬息變化、世事無常,一種滄桑感油然而生。寶玉“乞花”之處櫳翠庵本就是賈府中一處尼姑庵,從這里“乞”得的“梅花”固然是“新花發舊叢”、也“著人渾欲醉”,但不久就會“妍華過眼旋成空”的,隱喻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這樣看來,陳師道詩的寓意與寶玉作“乞花”詩所流露出的情感也有某些關合。
此外,明代詩人辛曜在《草堂次韻》中也有“鼓瑟微風招鶴下,荷鋤宿雨乞花移”的詩句言及“乞花”雅事;曹雪芹同時代的文人袁枚在《小倉山房詩文集》中也有兩首詩言及“乞花”,分別為《乞花》和《盧學士書來乞花。盧壬申殿試第三人也,寄詩調之。盧亦余戊午同年》。如此看來,“乞花”雅事之盛行,明清亦然。更為難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顯然也熟知古人“乞花”雅事,他也有一首詩提到了“乞花”,詩題為《元威、綗庵送牡丹口占代柬》,詩云:
角酒量文帖乞花,竹西春老客思家。
夜來金谷誰爭長,塞破寒廳斗寶車。
烘霞錯繡上銀屏,偃露欹風要使令。
七尺光中真醉倒,愿花長壽祝花靈。
推邢亞尹靜無辭,隨例煎酸不作詩。
一捻妖紅三束錦,何須越網網西施。
無論魏紫與姚黃,曲錄床頭共飲香。
兩日畫簾閑不卷,老夫可是護花忙。
詩中“乞花”系指元威、綗庵送來的牡丹花事。賽文乞花,朋友相會,這是何等風雅之事!曹寅此詩主要內容是描寫牡丹花的豐姿,同時表現曹寅愛花、護花的情感。不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的第一句“角酒量文帖乞花”,細玩此句,或許是說他們有過比賽酒量以及評比、衡量詩文的活動,而負者以“乞花”為“帖”來約會朋友之風雅趣事;如句中“帖”字解為“服從”“順從”之意的話,那也就說落第者便要“服從”“順從”地去“乞花”,這不就是與小說中眾人所說的“這罰的又雅又有趣”的話同一意思嗎?所以,不管“帖”字作何種解釋,那不都正好與小說中寶玉聯詩落第后被李紈罰去乞折紅梅花的情形相似嗎?曹雪芹是否就是受到了祖父曹寅這首詩句的影響、啟發,進而寫出了這段寶玉“乞花”的情節的呢?想來也應是極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