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得到的生活和成就就是你昨天努力的結果;你明天想要的生活和成就,今天的努力和進取就是它們的決定因素。一個人沒有滿意的未來,不是命運使然,而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拼命。要么你去駕馭生活,要么生活駕馭你,你的態度決定了誰是座椅,誰是騎者。
沒有傘的孩子,只有拼命奔跑
如果你碰到一個雨天,下著很大的雨,最要命的是你沒有傘,你會怎么辦?是努力奔跑,還是在雨中漫步?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曾經聽到過的很有哲理的故事:
甲、乙兩個人在街上閑逛,突然下起了大雨,這時候甲拔腿就跑,而乙卻不為所動,還是堅持原來的步調。甲十分好奇地問:“你為什么不跑呢?”乙回答說:“為什么要跑,難道前面就沒有雨了嗎?既然都是在雨中,我又為什么要浪費力氣去跑呢?”甲啞口無言。
你會選擇做誰呢?是努力奔跑的甲,還是淡定如初的乙?他們兩個人是誰錯了?其實他們都沒有錯,他們只不過是有著不同的人生態度而已。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自然也會帶來相應的結果,不同之處就在于,我們要為我們自己造成的結果負責,而這個結果就是我們不一樣的人生。
奔跑的甲意味著沒有后悔,沒有抱怨,接受挑戰,無所畏懼,心中充滿理想,對人生充滿希望,懂得為自己創造機會,積極主動。他最后的結果可能也是全身濕透,和乙沒有區別,但不同的是他努力爭取了,他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那就是衣服只是濕了一點,還可以繼續穿,不會影響他太多。而乙則意味著態度消極,逃避挑戰,未戰先輸,不思進取,忍讓妥協,喪失機會,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人生。他對不努力奔跑的結果一清二楚,但是他選擇了接受。所以乙全身濕透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因為他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這就是他們的不同,甲還有機會,乙卻注定了悲劇。如果是你,你會努力爭取,還是會接受命運的結果?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歷史上偉大的人,永遠是那種自我實現的人。”人生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我們的想法不同,是因為我們對機會、挑戰的定義不同。是選擇勇敢地面對,還是選擇消極地逃避,都在我們自己。
你今天得到的成就是你昨天努力的結果;你明天想要的生活和成就也取決于你今天的努力和進取。如果一個人沒有滿意的明天,不是命運使然,而是因為自己過于安穩,不夠努力,不夠拼命。
要么你去“駕馭”生活,要么生活“駕馭”你,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奔跑不單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態度。
只有不求安穩,勇往直前、不斷奮力奔跑的人,才能把一個個奇跡變成現實,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才能在成功的航路上劈波斬浪!
所以,趁著年輕,努力奔跑吧!多做些你想要做的事,奮力一搏,相信未來的你,一定會得到屬于你的精彩人生!
你今天得到的生活和成就就是你昨天努力的結果;你明天想要的生活和成就,今天的努力和進取就是它們的決定因素。一個人沒有滿意的未來,不是命運使然,而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拼命。要么你去駕馭生活,要么生活駕馭你,你的態度決定了誰是座椅,誰是騎者。
Chapter1
跟夢想相比,穩定算什么
夢想最大的意義是給予人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給人們帶來激情并賦予人們有意義的生活。當你有了夢想之后,你便不再是寄身于一葉浮萍隨波逐流的“漂泊者”了,而是成了你的夢想之輪的“船長”,從此,你可以信心滿懷地駛向自己渴望的遠方。只有你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夢想最大的意義就是給予人們前進的方向。只要我們的心足夠大,就沒有什么事情是我們辦不到的。
不要忘了去想象,不要忘了去做夢
有人說:“夢想,是人生最好的伙伴,它幫助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向著一個又一個更高的山峰攀登。不要去擔心夢想是否太遙遠,因為夢想就像是一只會飛的小鳥,你能說出小鳥飛翔的空間有多大嗎?整個天空都是小鳥的舞臺!所以說,你的心有多大,夢想的舞臺就有多大,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齊木瓦出生在美國的一個小鄉村里,只受過短時間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他到一個莊園去做了馬夫。不過,齊木瓦雄心勃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新的機會去實現他心中的夢想。
三年后,齊木瓦來到了鋼鐵大王卡內基屬下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一踏上建筑工地,他就下定決心要成為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當其他工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不好好工作時,齊木瓦卻在默默地積累工作經驗,并自學建筑知識。
一天晚上,同伴們都在閑聊,只有齊木瓦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看書。這時,公司經理正好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齊木瓦手中的書,又翻了翻他的筆記本,什么也沒說就走了。
第二天,經理把齊木瓦叫到辦公室,問道:“你學那些東西干什么?”
“我想我們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而是缺少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對嗎?”齊木瓦認真地回答。
經理點了點頭,不由得仔細打量起眼前這個貌不驚人的年輕人來。此后沒過多長時間,齊木瓦就被提升為技師。
打工的同伴中,有人諷刺挖苦齊木瓦,而齊木瓦這樣回應他們:“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只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讓自己的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只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得到機遇。”
懷抱著這樣的夢想,齊木瓦一步步地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
25歲那年,齊木瓦成為這家鋼鐵公司的總經理,承擔起管理建筑公司最大的鋼鐵廠的重任。憑著刻苦的努力,齊木瓦于兩年后成了這家工廠的廠長,并逐漸成為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骨干。后來,他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
夢想最大的意義是給予人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只要我們的心足夠大,就沒有什么事情是我們辦不到的,因為昨天的夢想,就是今天的希望,等到明天,或許它就會成為現實。
一個名叫希瓦勒的鄉村郵遞員,每天徒步奔走在各個村子之間。有一天,他在崎嶇的山路上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他發現,絆倒他的那塊石頭形狀非常奇特。于是,他撿起那塊石頭,左看右看,都有些愛不釋手了。
于是,他把那塊石頭裝進了自己的郵包里。村子里的人看到他的郵包里除了信件之外,還有一塊很沉的石頭,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勸他:“把它扔了吧,你還要走那么多路,這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希瓦勒取出那塊石頭,炫耀地說道:“你們看,有誰見過這么美麗的石頭?”
人們都笑著說:“這樣的石頭山上到處都是,夠你撿一輩子的。”
回到家里,希瓦勒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是多么美麗啊!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會找幾塊好看的石頭帶回家。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離建造城堡所需要的數量還差得很遠。
后來,希瓦勒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只要發現中意的石頭,就會裝上獨輪車。此后,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閑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筑師。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來建造自己的城堡。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他的大腦出了問題。
20多年以后,在希瓦勒偏僻的住處,出現了許多錯落有致的城堡。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性格偏執、沉默不語的郵差,在做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的“游戲”。
1905年,法國一家報社的記者偶然間發現了這群城堡,這里的風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驚嘆不已,為此他寫了一篇介紹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希瓦勒迅速成為新聞人物,許多人慕名前來參觀,連當時最有聲望的大師級人物畢加索也專程參觀了他的城堡。
現在,這個城堡群已經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游點,它的名字就叫“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
當年,希瓦勒在城堡的石塊上刻下的一些話還清晰可見,有一句就刻在入口處的一塊石頭上:“我想知道一塊有了愿望的石頭能走多遠。”據說,這就是當年絆倒希瓦勒的那塊石頭。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成功始于想法。”一個連想法都沒有的人,還談什么成功?想法可大可小,甚至可以是幻想。有時候,幻想也能激發人的創造潛能,改寫一個人的命運。在很多創造性的領域里,“做夢”的能力要大于意志力。面對未來的路,我們要敢于拼搏,勇于“做夢”。
著名作家朱秀海說過:“宇宙是很大的,我們的心比宇宙還大。”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人類的進步往往都開始于夢想,人一生的進步同樣如此。所以,去勇敢地追求夢想吧!要相信,未來的舞臺究竟有多大,只有我們自己說了算。
很多人在匆匆趕路的時候,不考慮方向,結果去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去的地方。沒有方向,努力就失去了意義。要記住,只有方向對了,才能有前進的動力,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沒有目的地,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對每個人來說,擁有明確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目標和方向主導了我們一生的命運與成就,是驅使我們不斷向前邁進的原動力。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會虛耗精力與生命,不會有任何成就。目標是對夢想的追求,是成功的希望。失去了目標,便會失去方向,失去一切。
下面的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就很好地說明了目標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學家把參加實驗的人分成了三組,讓他們分別向著十公里以外的三個村莊進發。
對于第一組的人,心理學家并沒有把村莊的名字和路程告訴他們,因此他們只能跟著導游走。剛走出兩三公里時,就有人開始叫苦不迭了;走到一半時,大部分人開始變得憤怒,對導游抱怨道:“到底還有多遠啊?什么時候才是盡頭啊?”有人甚至半途而廢,打道回府了。走的時間越長,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對于第二組的人,心理學家把村莊的名字和路程都告訴了他們,遺憾的是路邊沒有里程標牌,他們只能憑著感覺、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與距離。走到一半路程時,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多遠了,一個有經驗的人說道:“我們大約走了一半的路程了。”于是,他們繼續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他們才開始感到疲憊,出現了一些抱怨的聲音,有很多人感覺好像還有很長的路程,這時,那位有經驗的人說道:“快到了,快到了。”聽到這話,他們感覺希望就在前面,于是重新調整心態,加快了行進的步伐,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對于第三組的人,心理學家把村莊的名字和路程都告訴了他們,并且在公路旁每一公里處都設一塊里程標牌。他們一開始就充滿了信心與希望,一邊走一邊看里程標牌,一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絲毫不感疲憊,就這樣,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他們很快到達了目的地。
心理學家通過這個實驗使人們明白,當人們為自己的行動設定明確的目標,并能把自己的行動和目標不斷地加以對比,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與加強,人們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成目標。
由此可見,目標好比是人生的羅盤,如果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他的人生就像是一艘沒有羅盤的船,在茫茫大海上行駛,卻沒有航線,只能隨波逐流,漫無方向。
西方有句諺語:“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人生的旅途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沒有方向的船永遠到不了彼岸,沒有方向的人生不過是在繞圈子。
比賽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游客來此觀光。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里還是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封閉落后的地方,這里的人也從來沒有走出過沙漠。據說,不是他們不想離開這個貧苦的地方,而是他們嘗試過無數次要走出去,可是從來沒有成功過,所以他們最終認為要想走出去根本是不可能的。
難道世世代代的人都無法走出這片沙漠嗎?肯·萊文不相信這個說法。他向這個地方的人打聽原因,結果每個人的答復都一樣:從這個地方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后都會轉回到最初出發的地方。
為了證實這種說法,肯·萊文做了一個實驗。他按照比賽爾人的指向,從比賽爾村一直向北走,不出他所料,他果然走了出去,并且只花了三天半的時間。
肯·萊文覺得很納悶:這并不是一件難事,但他們為什么走不出去呢?為了找出原因,他雇了比賽爾的一個名叫阿古特爾的年輕人,讓他帶路,然后再一探究竟。他們帶足了半個月的水和兩只駱駝,但是備好的指南針等先進設備被肯·萊文藏了起來,他只拄著一根木棍跟在年輕人后面。
就這樣,他們一直走了十天,還沒有走出去,在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賽爾。
這一次,肯·萊文終于明白比賽爾人為什么走不出沙漠了,因為他們沒有指南針,也不認識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他們不能辨別任何方向,只是憑著感覺往前走,就這樣,他們走出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后的足跡估計就像一把卷尺的形狀。再加上比賽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周圍沒有一個參照物,這種情況怎么可能走出沙漠呢?
回到比賽爾后,肯·萊文要帶著阿古特爾重走一遍。不過,這次他告訴阿古特爾,白天時充分休息,晚上再行走,那樣就可以走出沙漠了。
阿古特爾十分不解,問道:“一般不都應該是白天趕路,晚上休息嗎?”
肯·萊文回答說:“因為晚上的時候,只要朝著北面那顆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于是,阿古爾特照著肯·萊文說的去做了,果然,三天之后,他們走出了沙漠。從此,阿古爾特成了比賽爾的開拓者。后來,他的銅像被立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人生就像是一個人走在荒漠之中,如果沒有目標,就有可能迷失,永遠無法走出這片荒漠。而一個人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選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之前的日子,只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所以,人生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結果,才不至于浪費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