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愛德華•勒維的小說合集,有《自殺》《自畫像》兩部作品。《自殺》使用第二人稱“你”敘事,講述了二十年前,童年時期的朋友自殺的事件,并以此用碎片化的生活細節和大量的心理描寫,展開對朋友的回憶。如果說《自殺》是作者無法與外部世界和解的結果,那么《自畫像》則是一個開端:無法與自己和解。小說從頭到尾只有一段,涉及“我”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想過的、喜好、厭惡等等,是一張試圖窮盡自我描繪的清單。
有關“自殺和文學”關系,也曾引起過許多學者的關注。王德威在那篇著名的《詩人之死》的論文里,提到三島由紀夫的剖腹之死時曾說,“作家自毀的前敘述可以當作他們自毀前的預演,而他們實際的自殺則堪稱為一種終極敘事。缺少了這一終極敘事,作家的文學世界就無法克竟全功。”愛德華-勒維顯然刻意實踐了這一點。這也是這本《自殺》在今天看來,充滿了如此深意的原因。如果說《自殺》是作者無法與外部世界和解的結果,那么《自畫像》則是一個開端:無法與自己和解。
愛德華•勒維(1965-2007),法國作家、藝術家、攝影師。這是一位很特殊的作家,他畢業于法國精英ESSEC高等經濟商學院,卻自學成才走上了藝術之路。自1991年開始鐘情于抽象畫,1995年,印度的兩個月之旅回國后,決定放棄繪畫,焚毀了自己的幾乎所有畫作,開始涉足攝影。先后出版了三本攝影集《恐慌》(2002)、《復原》(2003)、《假象》(2006),并為很多雜志提供攝影作品。同時開始文學創作,先后出版了7部作品,包括《自畫像》、《日記》、《著作》、《虛構》、《自殺》等。
其獨特的寫作風格,獨樹一幟,語言樸實,情感真實,淡淡的悲愴凄涼躍然紙上;特殊的句子結構,猶如“碎片的組合”,被稱為“文學立體派”。勒維的作品已經超越了其作品內容本身的影響,他的寫作風格稱為一種新的風格的研究對象。法國作家Nicolas Bouyssi研究勒維的書籍《刻板印象的美學:讀愛德華•勒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