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轉型和演進的過程中,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決定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兩者緊密聯系。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疲軟、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需要應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日趨復雜,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愈顯重要。本書從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理論出發,梳理了不同歷史時期下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適用性,并定量檢驗了不同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下傳導機制的有效性,分析了貨幣政策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的內在邏輯,為我國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同時,本書還討論了部分國家已經采用的通貨膨脹目標制在我國的適用程度,并與我國當前的貨幣政策制度作了對比。
張 搏 男,1983年生,湖北人。法國里昂高等商學院和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雙碩士,華中科技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2016年3月華中科技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現任職于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方面的研究。在《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家》等期刊上發表《在華外資銀行分層區位戰略及影響因素研究》等論文數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貨幣政策及其目標概述
第二節國外與國內研究狀況
一、國外研究狀況
二、國內研究狀況
第三節本書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及創新點
第二章
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第一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
一、國外的理論綜述
二、國內研究狀況綜述
第二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相關要素
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主體
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主要影響因素
三、貨幣政策傳導的過程
第三節貨幣政策傳導途徑的種類
一、利率傳導機制
二、貨幣供應量傳導機制
三、資產價格傳導機制
四、匯率傳導機制
五、信貸傳導機制
六、貨幣政策的成本傳導途徑
第四節貨幣政策傳導的不確定性
第五節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復雜性
第三章
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的適用性
第一節貨幣中性與非中性之爭
一、古典經濟學派的貨幣中性論
二、新古典學派的貨幣中性論
三、貨幣非中性論
第二節關于貨幣供應量的實證檢驗
第三節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在我國的理論研究
第四節貨幣供應量、通貨膨脹率與產出
一、最優貨幣量與通貨膨脹
二、貨幣供應量與短期產出
第五節貨幣供應量的傳導途徑
一、貨幣供應量在政策傳導中的投資渠道
二、貨幣供應量在政策傳導中的消費渠道
第六節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實證檢驗
一、我國CPI的構成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
二、我國的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
和實際產出水平
三、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以及狹義和廣義貨幣乘數
四、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檢驗
第四章
利率中介目標的適用性
第一節利率作為中介目標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利率中介目標的理論綜述
一、國外研究綜述
二、國內研究綜述
第三節泰勒規則及其擴展形式
一、泰勒規則的原始模型
二、泰勒規則的擴展形式
第四節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
一、利率決定理論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理論
三、利率市場化在我國的改革經歷
第五節利率作為中介目標適用性檢驗
一、泰勒規則在我國的檢驗
二、利率的傳導機制檢驗
第六節利率中介對我國貨幣政策的適用性分析
第五章
匯率中介目標的適用性
第一節實際匯率目標制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
二、實際匯率目標制的理論研究
第二節匯率目標區理論
一、克魯格曼的匯率目標區間理論
二、匯率目標區理論的擴展
第三節匯率的傳導機制
第四節我國匯率目標制的研究
第五節我國的匯率制度改革
一、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歷史階段
二、我國匯率改革面臨的問題
第六節匯率中介目標的適用性檢驗
一、數據的選擇
二、跨期動態相關圖
三、單方程回歸檢驗
四、ADF檢驗
五、協整檢驗
六、VAR檢驗
七、格蘭杰因果檢驗
第七節匯率中介對我國貨幣政策適用性判斷
第六章
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
第一節通貨膨脹目標制
一、通貨膨脹目標制的發展歷史
二、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內涵
第二節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的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