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介紹了建筑更新的起源,之后分析了建筑更新的方式,全書重點是根據幾種建筑更新的類型(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區域及歷史遺跡)分別介紹世界各地的大量的更新案例。本書文字簡明扼要,有較多的圖片和圖解,既可以作為專業設計師的案例參考,也可以作為建筑與設計愛好者拓展知識的讀物。
本書通過對建筑空間的歸類和分析,得出建筑室內空間更新的一般應用法則,在“舊”空間中討論創造新生活的功能模式,結合案例分析對成功的建筑室內更新設計在建筑結構、空間形態、風格定位、材料運用,以及綠色環保等方面的設計進行綜合的闡述。本叢書計劃包括8本左右,主要涉及的空間類型為酒店建筑、餐飲建筑、更新建筑、宗教建筑、辦公建筑、醫療康復建筑、文教建筑等,基本涵蓋當代建筑與室內設計各個領域。本叢書的主要特點是:“新、專、全”,無論是從圖片選擇還是文字分析說明都代表了當今建筑及室內設計領域的較高水準。
朱淳,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教授,曾任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任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2005年起任華東師范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副院長、院教學委員會委員主任、校教學委員會委員等。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環境設計與歷史研究;城市更新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等。主要教授課程:《室內設計歷史研究》(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景觀建筑歷史研究》(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城市更新與歷史建筑保護》(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城市景觀設計》(本科學士學位課程)、《博物館展示設計》(本科學士學位課程)、《環境設計史》(本科學士學位課程)。
第一章 再獲新生的建筑——建筑更新的起源 001
一、工業遺贈 002
二、工業建筑,機器美學 004
三、遺棄——工業時代的衰落 006
四、再生——建筑更新的興起 006
第二章 舊建筑的新生——更新方式 007
一、內涵提升——空間功能改造 008
二、拆除,擴建,保留 020
三、新裝——外立面改造 028
四、異地重生——舊材料利用 031
五、綠色光彩——可持續改造 034
第三章 最熟悉的身影——公共建筑更新 041
一、展示空間 042
二、演藝空間 046
三、教育場所 052
四、購物空間 058
五、餐飲、酒吧空間 062
六、酒店空間 066
七、工作場所 070
八、建筑,非建筑——新奇改造 076
第四章 安樂窩 ——居住建筑更新 085
一、別墅 086
二、公寓 094
第五章 大展身手——區域及遺跡更新 105
一、大家庭——建筑整體更新 106
二、當金屬遇見自然——遺址 118
三、留給后代——遺跡保護 126
第六章 永遠不要忘記它們——開發與合作模式 131
一、先驅者 132
二、發起人 136
三、合作 144
參考文獻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