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是彭先生“用中醫原有名詞,以有原則、有系統、有證據的科學方法”編篡而成。此書曾做中醫教材20余年,先后修正三十余次,惠及兩千余人,“能使人認識中醫學本身真相,增加功效,縮短學程之本”。現將此書重新點校出版,以使這本“初學醫時必讀”之書,能夠惠及更多讀者。
彭子益(1871-1949),云南著名的白族醫學家。時人評價其“才學過人,出言詼諧辛辣,孤傲不馴,識見超邁,不與同道合”,“從事著述,辨證之細,析理之精,皇皇巨著,為滇醫界放大光明者,則以彭子益先生為最著”。彭子益所著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由十六篇相對獨立的文章組成,分為上下兩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上編5冊,載“原理上篇”、“古方上中下三篇”、“溫病本氣篇”、“兒病本氣篇”、“時病本氣篇”、“脈法篇”、“舌胎篇’’、“藥性提綱篇”、“《金匱》方解篇”、“《傷寒論》方解篇’’和“生命宇宙篇”。據第1冊所載全書目錄可知,下編當有“原理下篇”、“《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雜病篇”、“王氏醫案篇”、“湯頭改錯篇”及“雜說篇”共6篇文章,可惜已難覓。據彭氏自述,“上編各篇為初學醫時必讀之本,下編各篇為學醫將成時始讀之本”。
“原理上篇”所論本于《內經》,從氣候變遷、四季輪替的角度,著意闡發陰陽、五行、六氣、二十四節氣對人體的影響,并用大氣變化解釋生理、病理、醫理,提出中醫學是“人身與宇宙同一大氣的物質勢力圓運動之學”,由此創立“圓運動中醫學”理論,并將之認做整個中醫學的原理基礎,且貫穿于其他各篇。“古方上中下三篇”,著重闡述仲景經方的證治本位及推論意義,強調其對人身氣機圓運動的作用,并結合病情進行加減變化,可為中醫習業者遵循的治療處方規矩。
“溫病本氣篇”,以春時肝木疏泄、溫病多虛之原理,強調保護本氣、調理本氣。此篇將溫病歸納為病在營衛、氣分、腸胃、血分等四個類型進行治療,簡要明確;又逐一列舉各癥,以分辨傷寒與溫病之綱領,解釋經文及其禁忌。“兒病本氣篇”認為小兒病癥亦多為本氣自病;并在選用方藥時,強調以療效顯著的食物入藥。“時病本氣篇”旨在論述“時令六氣偏旺之時,人身六氣遂感大氣之偏而病作”,雖看似因時氣而病,但實則為本氣自病。此篇在辨別病癥、論明病理、立法處方方面皆極詳明。總之,彭氏對溫病、時病、兒科病癥的認識,均立足于外在大氣與人體氣機的圓運動,著重強調“本氣自病”,故治病當以不傷人身正氣為底限,以順應氣機運動為要義。
“脈法篇”對脈位、脈象、脈理、指法進行了系統論述,并將原理、病理、醫理的圓運動貫通其中。“舌胎篇”只扼要列出舌苔的分辨之法,仍然需配合脈法去認識和分析。“藥性提綱篇”對常用藥物進行了系統而簡明的歸納,并提出綱領,說明藥物應用的要義。這三篇內容頗為簡要,為初學中醫者進行辨證用藥提供了簡單扼要的規矩。
全書概要
本書讀法次序
原理上篇
導言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陰陽
五行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五行相生相克
六氣
六氣圓運動之圖
厥陰風木
少陰君火
少陽相火
太陰濕土
陽明燥金
太陽寒水
人秉大氣的五行而生臟腑
十二經名詞的說明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詳細說明
大氣圓運動圖說
附:圓運動法總則
古方上篇
導言
理中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麥門冬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小建中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當歸生姜羊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腎氣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榮衛的意義
桂枝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麻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四逆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附子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烏梅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大承氣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桃核承氣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小柴胡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大柴胡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讀《傷寒論》十方讀法五條
溫病本氣篇
導言
溫病的意義
病在榮衛
烏梅白糖湯
……
兒病本氣篇
時病本氣篇
古方中篇
古方下篇
脈法篇
舌胎篇
藥性提綱篇
《金匱》方解篇
《傷寒論》方解篇
生命宇宙篇
王養林書后(附:王養林的弟子牛忻群給責編的一封信)
汪英時書后
王詳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