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四十五歲的中國女人,操著蹩腳英語,向一名美國心理醫生娓娓傾訴自己的過往。她對父親的朋友“賀叔叔”長達三十九年的愛戀、父親與賀叔叔在大饑荒和文革前后的恩怨情仇、自己遠渡美國后與教授間的情愛糾葛……最終,治療無果而終,女人繼續遠走他鄉。本書(原名《人寰》)是嚴歌苓的代表作,曾在20世紀90年代末獲得華語地區令人矚目的臺灣時報百萬大獎,成為繼朱天文之后女性作家獲此殊榮的第二人,轟動一時,使作者在十多年前,一躍成為華語地區備受關注的女作家。本書結構在當時看來是大膽的,其題材在今天看來仍舊是時髦的。這就是經典文藝作品的共性--永不過時。
從《天浴》《少女小漁》到《金陵十三衩》《歸來》(《陸犯焉識》),嚴歌苓的作品被一次次搬上大銀幕。她的作品因題材豐富、情節動人、畫面感強烈而受到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等諸多大牌導演的青睞。她還參與諸多電影的編劇,如電影《梅蘭芳》《危險關系》等均取得不錯的票房佳績,其中《天浴》榮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及臺灣電影金馬獎**編劇獎。這些使嚴歌苓成為了大眾眼中的“金牌編劇”。
寫作上嚴歌苓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她的《扶桑》被美國《洛彬磯時報》評為年度十大暢銷書,《赴宴者》榮獲華裔美國圖書館協會授予的“小說金獎”,美國《時代》雜志給予整版介紹,英國BBC廣播作為“睡前一本書”整篇朗讀。此外《小姨多鶴》也收錄于中國**影響力的600本書。嚴歌苓的人生經歷是則傳奇。從部隊文工團舞蹈演員、戰地記者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碩士,獲得寫作MFA學位,再到好萊塢編劇協會會員,現跟丈夫女兒一起旅居德國,過著恬淡的寫字生活。
《心理醫生在嗎》是一個中年女人的自白,在委婉的敘述中,展現出國家的傷痕苦難、個人的愛恨嗔癡。這部小說原名《人寰》,曾獲得“上海文學獎”和“臺灣《時報》百萬小說大獎”。臺灣作家、出版人詹宏志評價說:“像這一篇委婉動人的小說,它有一個驚天動地的歷史背景……但真正的故事是一個小女孩……直到她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直到她成了中年婦人,這場隱藏的愛戀未曾在生命中褪色,甚至成為她性格命運的基調。不要急著把小說當歷史……像《西游記》的八十一劫數一樣,我們就看到一個輕柔卻剛強的女性故事。”
嚴歌苓
1958年生于上海。作家。好萊塢編劇協會會員。
曾為部隊文工團舞蹈演員、戰地記者。
1988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藝術碩士及寫作MFA學位。
現旅居柏林。
代表作品:
長篇小說
《媽閣是座城》
《補玉山居》
《陸犯焉識》
《金陵十三釵》
《赴宴者》
《寄居者》
《小姨多鶴》
《第九個寡婦》
《雌性的草地》
《一個女人的史詩》
《無出路咖啡館》
《心理醫生在嗎》
《扶桑》
《霜降》
中短篇小說自選集
《少女小漁》
《天浴》
《穗子》
《白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