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莉亞·法恩編著的《是高跟鞋還是高爾夫修改了我的大腦》介紹了,“我思故我在”的時代漸漸消逝了,如今的現實是“其他人思,故我在”。
你以為是神經生理學本質決定了你的性格?你以為小女孩生來就喜歡粉色,小男孩生來就喜歡小汽車?不要被你現有的大腦認知給騙了。世界不斷在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或者你以為他們對你的看法)已經穿透了你的自我概念,你“被成為”了一個理性、重邏輯思考的男人,一個感性、重家庭情義的女人,或者相反。
可事實上,如果有人為共情能力付錢的話,男人的共情能力就會突然好起來,而女生的數學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比男生差。人的大腦,其實非常有彈性。
大腦,既不是你的緣由,也不應該作為你的借口。你的表現,并不是因為你是一個男人或女人,只和你以為自己是什么樣、你覺得別人以為自己是什么樣有關。挑戰性別和大腦的常識,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角度破除錯覺——不要被大腦刻板印象騙了,認識你自己,給自己更多的可能。
第一章 不斷改變的世界,尚未定型的思維
第一節 其他人思,故你在
第二節 女人沒有第六感,男人也會去買菜
第三節 不打高爾夫,只能做家務?
第二章 性別偏見真的來自神經科學嗎?
第四節 命運在嬰兒期已經決定了?
第五節 小孩和猴子的區別
第六節 誰在欺騙大腦,大腦又在欺騙誰?
第三章 錯覺也被遺傳下去了
第七節 不是你想中性教育就可以做到中性的
第八節 小孩子都是性別偵探
第九節 是爸爸媽媽還是自己決定了男女?
備注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不斷改變的世界,尚未定型的思維
第一節 其他人思,故你在
第二節 女人沒有第六感,男人也會去買菜
第三節 不打高爾夫,只能做家務?
第二章 性別偏見真的來自神經科學嗎?
第四節 命運在嬰兒期已經決定了?
第五節 小孩和猴子的區別
第六節 誰在欺騙大腦,大腦又在欺騙誰?
第三章 錯覺也被遺傳下去了
第七節 不是你想中性教育就可以做到中性的
第八節 小孩子都是性別偵探
第九節 是爸爸媽媽還是自己決定了男女?
備注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作者按
評估開始前,一些學生要在簡短的人口統計調查部分寫明性別,另一些人則要標明種族。打鉤這么簡單的步驟卻有驚人的影響。比如,相對于表明自己的歐裔身份,歐裔的美國女生在性別被強調時,會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更自信(這與流行的觀點一致,即女性的語言能力更勝一籌),同時會低估自己的數學水平。相反,歐裔美國男生在強化性別(而非歐裔身份)時,會給予自己的數學能力更高評價;而突出種族時,則會高估語言能力。
甚至細微而不易察覺的刺激也會改變人的自我認識。心理學家詹妮弗·斯蒂爾(JenniferSteele)和納利尼·安巴蒂(NaliniAmbady)對一組女生進行了警覺性測試。被試需要根據電腦屏幕上閃光出現的位置,盡快按下相應按鍵。這些閃光實際是一些閾下刺激(subliminalstimulus),單詞迅速被一串“X”替代,使人難以辨認。一組被試接受的是“女性”詞匯,如姨媽、洋娃娃、耳環、鮮花、女孩等;另一組看到的則是叔父、鐵錘、西裝、雪茄、男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