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材叢書:立體構成》是設計教學叢書中的立體構成分冊,主要講述了立體構成的理念、構成要素、形式要素以及材料和技術要素等關于立體構成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全書內容豐富,涉及立體構成的方方面面,書中附有大量的作品照片,使本書圖文并茂,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理論性、知識性,不僅可供美術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亦是對立體構成感興趣的讀者自學參考的好材料。
從德國“包豪斯學院”首次開設“構成”課至今,已有70年余的歷史。現今,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開設的“構成”課是在包豪斯“構成”課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為更科學、更系統的一門學科。早些年,國內各美術院校的基礎設計課大多是從單獨紋樣人手,然后進入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最后進入專業(yè)設計課的。顯然,這種形式已不能適應現代設計教育的要求。近年來,國內各美術院校紛紛從國外引進三大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從而革新了國內基礎設計教育的內容,促進了國內現代設計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國內有關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的資料和書刊不少,唯獨立體構成的資料至今還極為少見。于是在同行們的激勵下,就下決心寫這本小冊子。
最初打算寫這本小冊子是在1987年初,但是,當我著手寫的時候,才深感僅靠當時有限的水平和僅僅幾年的立體構成教學經驗實不足以解答構成教學中遇到的那些重要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只得停下筆來再對立體構成教學實踐中反映出來的諸多個別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我這樣做的目的還不僅僅在于此,更迫切的是通過深入研究以期逐步填補某些構成教學上的空白。經過幾年的努力之后,我又萌發(fā)了要把這些研究課題系統有序地加以整理的打算。
我十分感謝那些經常與我討論有關立體構成課題的設計教育界的同行和前輩(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他們的一些建議以及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都為深化構成研究課題帶來積極影響。特別是劉乙秀和王鳳儀兩位先生,懷著極大的熱情,過細地看了我的手稿,提出了極為寶貴的意見,使我獲益匪淺。還應該感謝我的學生們,因為他們這幾年來所做的那些充滿活力的立體構成作業(yè),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及個性差異同時也使我堅定了能在設計與基礎教學之間建立一種較佳平衡的信念。
由于學力不逮,我所提出的立體構成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自知不少方面尚不夠成熟,如果這些冗詞贅句能使一些讀者去注意立體構成作品本身,并從中得到某些啟示,那就感到欣慰了。要是有的讀者不同意這本小冊子提出的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那就更好了,因為在這種否定的過程中,不僅對我是一種促進,而且對讀者來說他已經學到了關于立體構成的某些知識了。
引論
一、立體構成之理念
二、構成要素
三、形式要素
四、材料要素
五、技術要素
六、練習程序
七、場地、設備和工具
注釋
后記
9.組接
組接就是將已加工好的各部分材料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由于所用材料的種類、尺寸和形之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組接方法。只要組接的方法正確對路,就能使構成過程簡化,并能獲得形體穩(wěn)固美觀的效果。
圖所示,是人體臀部與大腿之間的髖關節(jié)(由股骨頭與髖臼構成)。這樣一種組接方式決定了人的軀體與下肢之間的基本活動方式。它能夠牢牢地支撐上身的重量,同時它又有足夠的伸縮性使腿部能進行各種活動(髖關節(jié)可繞三個軸作屈、伸、收、展、旋外,旋內和環(huán)轉運動)。設計師們在多種產品設計中應用了這種組接方式——杵臼關節(jié)式。如有些電視機上的天線,其連接形式類似這種關節(jié)構造。是否設計師們在模仿人體的組接方式,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資料來證實這一點。不過,我們至少可以肯定,人體的組接方式絕不是在模仿設計師的組接設計。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設計師的設計類似于人體構造的事例是不少的,而且這種設計往往是非常成功的。
用木材做立體構成作業(yè),其接合方式就有許多種。如圖所示的對接,是把木板“邊對邊”或“面對面”地使用粘接劑的結合法。滑接,則是不使用粘接劑,僅利用摩擦力的一種堆積法。而銷釘接,則是在對接術件兩邊分別打眼,然后用銷釘穿進去,使兩邊木件連接起來。釘接木件是很久以來的標準的木工工藝。如何使用釘子是釘接的主要技術問題。若釘頭外露不影響形態(tài)的美觀時,則可用普通釘。如果不希望釘頭外露,就應使用隱身釘,使用這種釘子可以打進平面以下,然后光填釘眼,以造成一個光滑的平面。釘子有各種尺寸,選擇釘子一般根據材料厚度而定。一般說來,釘子的長度應略小于兩塊材料加在一起的厚度。木料直角對接,應選擇足夠長度的釘子釘進另一塊木料,以保證接合牢固。如圖⑩就是木料直角對接時的釘接。細釘和角釘不會釘裂木材,可以用來釘薄木板。釘釘子應使用木工錘,先握住錘把的末端,要求姿勢正確,以肘部用力甩動,腕部配合用力,使沖擊力達到最大限度,同時保持對錘子的最佳控制狀態(tài)。拔釘子最好在錘頭下面墊一塊木頭,不僅可避免傷及材料,而且也達到省力之目的。在材料邊緣或薄板上釘釘子、很容易釘裂材料,最好在上邊那塊板上鉆一個直徑等于或略小于釘子直徑的眼。可以把切除釘帽的釘子作鉆頭裝在手搖鉆上鉆眼。最好邊釘邊轉動釘子,使釘尖的銳角劃破木纖維,而不是把木纖維擠到一旁。釘子也可與粘接劑配合使用。這樣釘子起夾鉗的作用,而粘接劑則起增強接合部件牢固的作用。 螺絲接木件靠木螺絲來結合。木螺絲的優(yōu)點,一是抓力大,二是可以隨意折卸,便于木件的調整和修理。木螺絲有三種基本型號,即圓頭螺絲,平頭螺絲和橢圓頭螺絲,要求釘頭外露時使用圓頭螺絲和橢圓頭螺絲,要求釘頭與材料表面保持平齊時,即用平頭螺絲。有時候平頭螺絲被釘入材料表面以內。用木螺絲組裝應先鉆眼——釘眼和錨眼。釘眼應大到足以使螺絲釘毫無阻礙地穿過去,錨眼直徑應與釘尖基部的直徑大致相同。
接合丙烯塑料部件時,可利用二氯乙烯進行“面對面”‘邊對邊”或“邊對面”地接合。烯塑料被二氯乙烯溶解,并在濃縮過程中使兩塊塑料結合為一體。其操作方法是,先將少量二氯乙烯傾入一個淺盤中,再使要粘的塑料與這種化學溶液接觸一二分鐘,然后進行接合。但必須把變軟的部分對好位置,用手或夾鉗固定若干分鐘,這樣接合就順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很容易被聚乙烯膠水粘合。粘合過程很簡單,在準備粘合的材料表面上涂以聚乙烯膠水,剛霞物、牙簽,繩索或皮筋等物將其固定就位即可。
接合鍍錫板,馬口鐵,銅和黃銅等一類金屬材料時,可采用焊接。讓熔化的焊錫(一種鉛錫合金,熔點低干被焊金屬)流入金屬的間隙,待焊錫凝固后,就形成一個牢固的接點。焊錫有焊條,實心焊絲,空心焊絲等幾種。空心焊絲即焊絲中空,它包容松香焊油,其作用主要是除去焊接金屬表面的氧化物(空氣中的氧對金屬的侵蝕),便于焊錫附著在金屬上。焊接可以使用電鉻鐵作工具,也可將焊接銅棒放在爐火、汽燈上加熱以代替電鉻鐵。電鉻鐵尖端應掛上一層焊錫,以便焊絲熔化后附著在金屬卜。在焊錫加上去以前,應用銼刀把電鉻鐵尖端銼凈。焊接的步驟是:竹先清理焊接部位的表面,除去全部油污,用銼、金鋼砂布或鋼絲絨清除表面的氧化物。第二步將電鉻鐵加熱至足以熔化觸及電烙鐵尖端焊錫的溫度。第三步將被焊金屬的表面緊靠在一起,使焊頭挨在金屬上。在焊絲頭置于電鉻鐵尖端之前,要把電烙鐵加熱到能使焊絲熔化(建議選川帶松香焊汕的焊絲)。然后將電鉻鐵沿著焊縫慢慢從巳焊好的部位挪開,使熔化的焊錫順若電烙鐵挪動的方向流進焊縫里。焊接完畢后,不要馬上挪動焊件,同時還要注意安企,不要讓電鉻鐵燒傷他人和自己。
由于硬紙板、吹塑紙等板材質地疏松,故不能使用木螺絲和釘子接合,而必須采用其它的接合方法。如在對接接合處采剛膠帶紙固定就是一種方法。還有一種接合法是槽接,只要在一塊紙板上開一個與另一塊紙板厚度相當的槽,使另一塊紙板能夠插進去。這樣組合起來的硬紙板、吹塑板就異常緊固穩(wěn)定,拆卸也很簡單。外槽的平行切口可使用普通切割.工具、鶴剪刀等。
10.拋光
有蝗立體構成作品還須作拋光處理。若材料上有孔洞和疤痕,則要進行填充,要把材料表面粗糙、不平整的地方磨平。拋光材料可分為填料和磨料兩種。
膩子作為填料,可用來填補木材的孔洞或其它較大的缺陷。所用的膩子應呈粉末狀,用水摻合就會成一種粘稠的膏狀物。如孔洞較深,則要分兩三次填補膩子,分幾次比一次填平效果好。由于膩子具有收縮性,填最后一層膩子應略高出材料的平面,干燥后凸出來的部分可用砂紙磨平。填過膩子的木料最好涂不透明漆。樹脂及類似的制品也可用來填補木材的缺陷。但這種填料比膩子貴,若容器封閉不嚴又極易干縮而造成浪費。填過樹脂的木料可以涂透明漆,比使用膩子填補更能改善形體的外觀。如果石膏作品有缺陷,仍可用石膏材料來修補,不過需修補的石膏材料形體應先在水中浸泡幾分鐘,以利修補材料粘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