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廣播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電視新聞策劃》是關于介紹電視新聞策劃的專著,書中具體包括了:電視新聞策劃環節、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策劃、突發事件報道的策劃、電視深度報道的敘述策劃、電視現場直播的要素設計、電視新聞頻道策劃等內容。《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廣播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電視新聞策劃》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與知識經濟時代。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里,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隨之而來的是跨文化傳播在全球的迅速興起,而影視藝術作為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藝術創造和文化傳播方式之一,在跨文化傳播中具有最廣泛的觀眾群和覆蓋面。
隨著廣播影視事業在全國的迅速發展和產業屬性的顯現,對廣播影視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國廣播影視類專業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廣播影視系統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隨著廣播影視行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廣播影視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培養更多的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廣播影視高素質人才,是廣播影視教育的當務之急。
作為廣播影視教育的重要環節,教材建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新的形勢要求教材建設適應新的教學要求。高職高專教材應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自身特點,按照國家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以應用性職業崗位需求為中心,以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為基礎,以學生能力培養、技能實訓為本位,使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內容和教材內容有機銜接,全面構建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需求的高職高專廣播影視類專業教材體系。廣播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十一五”規劃教材,主要包括影視動畫、影視廣告、新聞采編與制作、主持與播音、電視節目制作、攝影攝像技術等專業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必將對高職高專廣播影視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領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人事教育司領導及行業專家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國內眾多同類院校的大力協助,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我們也希望廣大師生和讀者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使教材更加完善。
張曉鋒,新聞學博士,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著作有《電視編輯思維與創作》《電視制作原理與節目編輯》《解構電視:電視傳播學新論》《傳媒協同發展論》《當代電視編輯教程》等。
周海娟,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現任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曾任《南京日報》《金陵晚報》記者。
第一章 電視新聞策劃概述
第一節 電視新聞策劃的興起
第二節 電視新聞策劃的界定
第三節 電視新聞策劃的基本規定
第二章 電視新聞策劃環節
第一節 電視新聞策劃的理念確立
第二節 電視新聞制作過程的策劃
第三節 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策劃
第三章 動態電視新聞策劃
第一節 動態電視新聞的采編
第二節 動態電視新聞的編排
第三節 電視連續報道和系列報道
第四節 突發事件報道的策劃
第四章 電視深度報道策劃
第一節 電視深度報道界說
第二節 電視深度報道的選題策劃
第三節 電視深度報道的敘述策劃
第五章 電視現場直播策劃
第一節 電視現場直播的前期認識
第二節 現場直播報道的總體設計
第三節 電視現場直播的要素設計
第六章 電視新聞欄日策劃
第一節 電視新聞欄目界說
第二節 電視新聞欄目的策劃
第三節 電視新聞談話節目策劃
第七章 電視新聞頻道策劃
第一節 電視新聞頻道的興起
第二節 電視新聞頻道的構成
第三節 電視新聞頻道的設計
參考文獻
后記
電視新聞策劃是在電視新聞傳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電視已經走過50余個年頭,從起步到發展,到不斷改革和深入,伴隨著電視新聞改革的不斷深化,電視策劃也逐漸獲得認可,成為優化信息傳播的有效手段。
(一)電視新聞傳播的起步期
1958年5月1日,第一條新聞紀錄影片《到農村去》在當天誕生的北京電視臺播出,揭開了我國電視新聞傳播的序幕。5月15日,北京電視臺播出第一條消息類新聞《圖片報道·東風牌小轎車》,由新聞圖片與解說組成。6月1日,播出電視臺記者拍攝的第一條新聞片《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雜志創刊》。10月1日,電視首次轉播了天安門廣場國慶九周年閱兵和群眾游行的實況。11月2日,出播音員圖像播出《簡明新聞》,每日每次五分鐘,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供稿。從此,圖片新聞、口播新聞和電視新聞(當時特指電視新聞紀錄影片)這三種形式成為中國電視新聞最常用的報道形式。
在我國電視發展初期,人們在強調新聞單位是黨和政府“喉舌”的理論觀點統攝之下,對電視新聞的特性、規律還沒有深入的認識。正如北京電視臺成立時的三大任務——“宣傳政治、傳播知識和充實群眾文化生活”②:電視在新聞傳播內容和方式上也主要依賴通訊社和報紙,自制新聞量很少、時效性差,地方臺則以轉播中央臺節目為主,自辦節目能力很差,且節目品種單一、內容單調。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策劃”的概念,事實上,電視臺推出的一系列節目,包括每個節目的內容、形式和編播都是經過所有成員認真思考、仔細推敲、反復討論的,就某種意義而言,策劃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
(二)電視新聞改革的探索期
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我國電視新聞事業開始抹去“文化大革命”的創傷,逐漸恢復元氣,電視新聞改革開始啟動。1978年元旦,《新聞聯播》(脫胎于1976年7月1日北京電視臺始播的《全國電視新聞節目聯播》)開播,標志著全國電視廣播網的初步形成,確立了電視新聞應有的地位,并逐漸成為我國電視史上品牌最響、影響力最大的電視新聞節目。